雲南省搬遷安置辦:公務員績效管理“大趕考”

文山移民在分揀鮮桃。
向家壩水電站建成后的綏江縣城。
雲南省搬遷安置辦公室聚焦“3815”戰略發展目標,扎實推進作風革命、效能革命,堅持“績由事考、人以績論”鮮明導向,圍繞績效計劃、績效執行、績效評價、績效反饋4個重點環節,構建了以績效管理為重心、以平時考核為主線、以結果運用為動力、以信息系統為支撐的公務員管理體系,有效推動全省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移民搬遷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高質量發展。
雲南省是我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重點區域,涉及烏東德、白鶴灘等大型水電站及車馬碧水庫等重點工程,搬遷安置移民群眾超過124萬人,覆蓋16個州(市)、127個縣(市、區)。
為高效推進移民搬遷安置工作,自2013年起,省搬遷安置辦率先在省直機關開展公務員平時考核(績效考核),2023年12月被中央組織部列入公務員績效管理試點單位。先后出台了《公務員績效管理實施方案》《公務員績效管理辦法》《績效指標編制實施細則》等文件,形成了具有穩定性、長期性的制度規范,營造出全心全意為移民服務的良好干事氛圍,保障了溪洛渡、向家壩、烏東德、白鶴灘、糯扎渡等大型水電站如期下閘蓄水發電,全省已建成水電裝機容量突破8270萬千瓦,“興水潤滇”工程全面實施。
重塑體系科學管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省搬遷安置辦首先從改革公務員管理體制機制入手,建立“三個體系”,實現全員績效管理。
建立績效管理制度體系。建立“2+6”公務員績效管理制度體系,即1個總體方案和1個實施辦法、6個配套細則,並成立專門領導小組,設立績效辦公室,認真研究制定各處室年度績效指標體系。
開發公務員績效管理信息化系統,接入省搬遷安置辦數字管理平台,利用雲計算平台實現數據一體化,實時運用信息化手段監測各項指標完成情況,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無紙化辦公。省搬遷安置辦綜合處處長張寧介紹:“隨時隨地可以填寫上報個人計劃小結,一鍵查詢績效評價成績,查看反饋情況,及時查找工作差距,十分方便。”
由於管理體系科學完善,省搬遷安置辦績效管理體系研究成果榮獲全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管理系統榮獲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經驗在全省推廣。
建立指標量化體系。省搬遷安置辦堅持以履職盡責、擔當作為、工作實效檢驗公務員政治素質和能力素質,結合年度和月度工作計劃,設置重點工作、日常工作等10項績效指標﹔依據重要性、難易程度差異化設置分值,實行百分制量化評價。以績效管理為“指揮棒”推進“三法三化”,把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移民搬遷安置工作的組織計劃、實施管控、檢查評估等工作融入績效管理指標體系,引導干部把為移民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為移民群眾謀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各處室按照工作完成時間節點細化到月,分解到人,定人、定責、定標准、定節點,實現個人與處室目標同向、工作同頻,變定性考核為定量定時評價,實現管有依據、評有標尺、結果有公示。
建立全員評價體系。省搬遷安置辦干部、職工既是績效管理“答卷人”,又是“評卷人”。除了年底的民主測評,每月還要對照本處室月度工作任務,在系統上評價本處室工作績效,完成月度績效自評。績效管理系統綜合領導評價、處室自評情況,自動算出處室月度績效評價分數,結合處室負責人評價的工作人員工作任務權重和績效貢獻度,算出個人月度績效評價得分。系統還對綜合處室月度績效評價成績與個人品德能力評價成績,產生處室負責人月度績效評價成績。
在移民搬遷安置工作中,業務處工作人員常常要下沉到一線督促落實,環境艱苦,任務繁重,在實施績效管理之前,一線業務人員的工作量和工作實績無法體現,很多干部不願出差。省搬遷安置辦規劃安置二處處長張宗禮說:“移民搬遷安置被列為處室重點工作后,指標權重增加了,績效管理量化科學了,大家干工作的積極性提高了,干部、職工爭著下基層抓落實,以‘釘釘子’精神錨定目標精准發力,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中錘煉真功夫,讓政策紅利真正在基層落地生根。”
再造流程公平競爭
為抓好公務員績效管理工作,省搬遷安置辦以公務員績效管理信息系統為依托,在年度工作任務層層細化分解的基礎上,抓實“計劃—執行—評價—反饋”四個重點環節,建立“一月一計劃、一月一小結、一月一評價,一季一分析,半年一通報,一年一考評”工作機制,形成有計劃有小結,有執行有監督,有評價有反饋的工作閉環。
每月初,省搬遷安置辦各處室月度計劃明確各項工作內容、目標要求和完成時間節點,每位干部職工按照崗位和分工主動領取任務﹔到了月底,按時錄入個人工作小結自評,系統根據處室各項工作月度績效評價情況,結合每人在處室工作中的權重和系數,自動生成成績並公開。水利規劃安置處三級調研員周延表示:“參加績效管理,老同志也不能落后,要主動領任務、爭活干,月度小結錄入才有內容,分數也才能上得去。”
為保障績效管理工作質效,省搬遷安置辦實行“每月督查、季度抽查、年中推進、年終盤點”,對績效執行情況進行常態化調度管理,召開領導小組會議、議事會議,通報績效管理工作情況,總結經驗教訓,征求意見建議。
績效評價突出全面、客觀、公正,由知情人評知情事,既評“干沒干”,又評“好不好”,以優、良、中、差等次評價換算成各處室和公務員評價分數,通過信息系統“亮晒”工作實績和成績。
績效反饋貫穿公務員績效管理全過程。辦領導向處室負責人、處室負責人向干部職工分級反饋意見,通過談心談話、集體面談、書面通報、系統點評等形式,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分析原因,提出建議,幫助改進。除了月度、年度績效評價結果的定期反饋,還會根據需要,就績效管理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隨時進行不定期反饋。
省搬遷安置辦人事處楊偉處長介紹:“按月實行績效管理避免了‘平時拖延,年底應付’現象,少了‘人情分’‘印象分’,大家公平競爭,互相監督,提升了管理效能,推動了各項工作提質增效。”
重視結果導向明確
結果運用是績效管理的關鍵環節。省搬遷安置辦堅持“獎優罰劣、激勵擔當”的原則,實行“三個挂鉤”,充分發揮績效管理的激勵約束作用。
挂鉤干部職工平時考核、年度考核。績效評價成績直接關聯平時考核、年度考核等次評定。平時考核好等次的公務員,當月績效評價成績應在80分以上並在同層級人員中排名前40%。公務員月度績效評價成績平均分佔年度考核成績87%,有效杜絕“憑印象”考核和后期“平衡”。
挂鉤干部職工評先評優。把績效評價成績作為評先評優的主要依據,獎優罰劣、獎勤罰懶,激發干部職工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挂鉤干部職工培養使用。優先選送績效評價成績好的公務員參加培訓提升,到省外或上級部門挂職鍛煉,在職務職級晉升中優先考慮,為干部成長提供廣闊舞台。法規信訪處年輕干部陳思同說:“組織兩次給我提前晉升職級,對我來說是莫大的肯定和鼓舞﹔組織看得見我的努力,我也能看到自己的成長,這是我扎根雲南熱土、繼續努力拼搏的理由”。
同時,省搬遷安置辦將政治素質考察和廉潔自律情況融入績效管理體系,形成了干部的“干事檔案”和“廉政檔案”,在工作一線考察識別干部,有效提升干部的政治忠誠和廉潔自律意識。
雲南省中央水庫移民扶持基金績效評價連續8年被水利部、財政部評為優秀。扶持處處長郭嘉興說:“每個月績效評價成績公布,處室之間分數相差很小,每一分都很重要,工作上容不得半點鬆懈﹔隻有腳踏實地,持之以恆干好工作,贏得移民群眾的認可,才能獲得理想的成績。”
省搬遷安置辦黨組成員、副主任馮理銀介紹:“通過公務員績效管理,全面激發了干部隊伍的內生動力,推動了移民搬遷安置工作高質量發展。2024年,省搬遷安置辦表彰優秀處室3個、優秀干部22人,達到了‘表彰一個、激勵一批、帶動一片’的效果。”
推行公務員績效管理是省搬遷安置辦深入踐行主動想、扎實干、看效果的抓工作“三部曲”的具體行動。據統計,2024年,省搬遷安置辦完成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移民搬遷安置3100人、移民投資77.5億元﹔核定全省后期扶持人口84.43萬人,指導實施后扶重點移民新村和產業發展項目206個,申報爭取國家支持解決突出問題重點項目4個獲得補助資金1.15億元,開展移民勞動力培訓4.28萬人次,向省委、省政府交出移民搬遷安置工作高質量發展新答卷,為服務保障綠色能源強省建設和實施“興水潤滇”工程作出了積極貢獻。(記者 姜定才 通訊員 張月輝 普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