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雲嶺風光好 感恩奮進譜新篇

聚集在民族團結誓詞碑旁,聆聽一心一德跟黨走的先輩故事﹔駐足於雲南省建設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10年成就展前,了解雲南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恢弘篇章﹔歡慶在“我們的節日”裡,讀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彰顯的強大凝聚力和向心力﹔沉浸於村村寨寨,見証美麗家園的幸福生活……今年年初,2025年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活動月(以下簡稱“活動月”)啟動,並在各州市同步開展全方位、集中式的宣傳教育活動。
既有深度又有創新的各類活動,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形有感有效,讓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發展成果可感可知可及,也讓全省各族群眾在有聲有色有趣的宣傳教育中,自發主動地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踐行者、促進者、守護者。
楚雄州楚雄市彝人古鎮社區,居民們參觀雲南六州市“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攝影聯展楚雄巡展。雲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供圖
入腦入心 宣傳教育潤無聲
“很美很震撼,就好像透過一個萬花筒把整個雲南收入眼底,是名副其實的‘七彩雲南’。”在“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雲南主題展”中感受了CAVE沉浸式空間全維裸眼場景演繹后,社區居民楊大姐很興奮。“改天要帶孫女來看看。”
今年1月,雲南省民族文化宮推出3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展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雲南實踐展”系統梳理了雲南匯入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歷史積澱,展示了雲南各民族團結奮進的時代風採﹔“中華文化認同雲南主題展”全方位呈現雲南始終堅守“大一統”思想,推動各民族文化與中原文化互鑒融通,不斷增進中華文化認同的深厚根基﹔“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雲南主題展”全面反映雲南各族兒女堅定用共同的精神譜系固本培元、凝心聚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支撐。
3個展覽以雲南民族博物館30年來豐富的館藏文物為支撐,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及多媒體手段,突出思想性、藝術性、趣味性、互動性,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參觀者在多維度感知中體驗彩雲之南,深刻認同中華文化的歷史縱深和現實維度。據統計,3個展覽開展1個多月來,已接待各族黨員干部群眾1000人次,有20余個團隊走進雲南省民族文化宮進行參觀學習。
活動月中,全省各地通過展覽、宣講、專題學習等方式,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干部教育、黨員教育、國民教育體系,深入搞好社會宣傳教育。
為全面展示建設成就,雲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精心籌備了以“十年團結奮進 共譜壯美華章”為主題的雲南省建設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10年成就展,並同步在全省進行聯展。
麗江市聯展在公園、景區等市民及游客集中區域展出,引領各族群眾深入感受中華民族大家庭、56個民族是一家的深刻內涵﹔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以“建設好家鄉 守護好邊疆”作為聯展主題,全面展示了“保護好生態、維護好民族團結、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怒江路徑﹔大理白族自治州在州博物館、大理崇聖寺三塔文化旅游區游客服務中心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通過電子屏循環播放電子展板,提升覆蓋面和宣傳效果﹔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則組織開展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先進事跡暨習近平總書記給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盟誓代表后代的重要回信精神宣講報告會,深入社區,面向機關干部、街道社區工作者、旅居人群等進行宣講,引發了各族群眾的強烈共鳴。
此外,各地還積極通過新聞媒體,用榜樣的力量,大力宣傳雲南續寫誓詞碑故事,共守祖國疆土、共建美好家園的生動場景。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開展“我在德宏樣樣好”全媒體採訪活動,記錄邊疆大好河山與豐饒物產、經濟騰飛與文化繁榮、民族團結進步與開發開放的欣榮景象﹔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著力宣傳在民族工作和服務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先進典型,用群眾身邊的人和事,宣傳闡釋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時代故事。
文山州在硯山縣平遠片區舉辦“趕團結街、過幸福年”活動。雲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供圖
共慶共享 文化認同美家園
“今天太熱鬧了,希望今后多舉辦此類活動。各民族同胞團結在一起,我們的生活才會更紅火。”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硯山縣平遠鎮民族團結幸福路擺攤的群眾賽從蘭說道。她的攤位主營特色腐乳,熱鬧的年貨街讓她的生意也跟著變得更紅火了。1月22日,恰逢農歷小年,文山州舉辦“趕團結街、過幸福年”活動,現場不僅能欣賞到各民族精美的刺繡服飾,還能免費品嘗到新鮮制作的花米飯、牛湯鍋、稼依臭豆腐等美食。
2024年12月,中國春節申遺成功。2025年春節成為首個“非遺版”春節。借由“我們的節日”,雲南搭建起最廣泛的交流平台,成為各族群眾增進中華文化認同、鞏固民族團結進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盛會。
普洱市以元旦節、春節為契機,深入挖掘茶馬古道、思普革命史、普洱民族團結紀念碑建碑等各時期各領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實,開展紅色景點暢游、本土文化書籍展示、短視頻大賽、“梅映春韻迎春詩會”等活動,進一步講好普洱故事,營造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濃厚氛圍。
在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彝人古鎮的畢摩廣場上,傈僳族兒女帶來非遺項目“刀杆節”表演——“上刀山 下火海”,這不僅僅是一場演出,非遺傳承人還用他們的高超技藝展示出了不怕困難、迎難而上、勇往直前的中華民族精神。
2月11日晚,元宵節前夜,雲南省第二屆民族團結進步大舞台(以下簡稱“大舞台”)暨2025年雲南舞蹈大家跳啟動儀式在德宏州芒市舉行。現場不僅能欣賞到精彩紛呈的歌、舞、樂表演,天南地北的游客和當地民眾還一起歡樂地進行篝火打跳,正是一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和諧共處畫卷。
2月23日,大舞台系列活動曲靖專場去到羅平縣,為次日舉行的2025曲靖羅平馬拉鬆賦予了更深厚的內涵——15000名跑者跑進百萬畝油菜花盛放的春天,更在當地“體育搭台、文化唱戲、全民共享”的創新實踐中,感受到“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感受到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大美雲南。
2025年活動月期間,西雙版納州舉辦“非遺賀新春·文化進萬家”春節主題活動,匯聚各族群眾共慶佳節。雲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供圖
走深走實 互嵌共融拓路徑
“以前總怕看病麻煩,沒想到今天專家親自上門,真是太好了!就是辛苦你們了,飯也顧不上吃。”2月14日,“中華民族一家親 送醫下鄉助健康”義診活動中,保山市隆陽區芒寬彝族傣族鄉芒寬村一位彝族老人,拄著拐杖顫巍巍地來到現場。得知專家直接到“家門口”服務時,他激動又質朴地說道。當天,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雲南醫院(昆明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與保山市第二人民醫院黨委攜手義診,匯聚了省、區、鄉三級醫療團隊30余名醫護人員,成為春節期間一道溫暖的風景線。
活動月中,雲南省積極創新載體、拓寬路徑,推動各民族全方位嵌入,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玉溪市以體為媒,打造“同唱一首歌 同為一家人”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品牌,以“體育+民族團結進步”深入推動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活動月中,易門縣舉辦易門綠汁穿越賽定向賽,1500余名各族參賽者共赴綠汁小鎮﹔元江縣舉辦2025“中國薩王納 暖冬元江”半程馬拉鬆賽,來自全國各地的2000余名選手同步一段生態之旅、團結之旅……在汗水與加油吶喊中,促進各民族情感相親。
迪慶藏族自治州利用春節農村青壯年返鄉時機,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助力鄉村振興”等活動,引導各族干部群眾深刻理解“五個共同”,牢固樹立“四個與共”,更加堅定“五個認同”。
昭通市創新編排情景小品《同心路》、花燈歌舞《民族團結·石榴花紅》、主題歌曲《把你的手搭在我的肩上》等文藝作品,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牢記心間、融入血液。
楚雄州楚雄市彝人古鎮畢摩廣場上精彩紛呈的彝族年文藝演出。雲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供圖
趁著一年之計在於春的好時機,全省各地還通過座談會等形式,凝心聚才、匯集民智。
昆明市組織開展“‘十五五’民族工作大家談”活動,組織全市民族宗教系統干部職工圍繞找准昆明在全國全省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學籌劃“十五五”期間民族工作等開展廣泛討論。
臨滄市鎮康縣把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全面融入返鄉及外出務工職業技能培訓及招聘會中,先后召開“家鄉人話家鄉”座談會、“春風行動現場招聘會”等,引導“家鄉人”“娘家人”爭做推介家鄉的使者,幫助家鄉匯聚更多開放合作的“朋友圈”,畫好更大創新發展的“同心圓”。
又是一年春來到,東風執筆啟新章。雲南省以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活動月作為“開年大戲”,為新起點上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向縱深發展開好頭、起好步。未來,雲南各族兒女將錨定省委“3815”戰略發展目標,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各項工作的主線,不斷凝聚建功新時代、奮進新征程的磅礡力量,為共同譜寫好中國式現代化雲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席建芹、納夢月)
來源:雲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