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泉春水漾生機

春日的陽光穿過青翠的竹葉,在石板路上投下斑駁的光影。3月7日中午,在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的石瓢溫泉,58歲的趙紅梅裹著浴衣從泡池出來,准備和同伴到旅社做午飯吃。
趙紅梅來自曲靖市馬龍區,已經來石瓢溫泉四天了。她和同伴計劃在這兒待一個多月,用“小半個”春天與這裡的山水“溫柔”相處。
石瓢溫泉一處外泡池。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一汪清泉養身心。施甸縣溫泉資源豐富,可開發溫泉多達三十多處,位於太平鎮大坪子村的石瓢溫泉尤為出名。
石瓢溫泉藏匿於深山中,因主泉眼形如瓢而得名。泉水為碳酸泉,對治療胃病和風濕疾病有一定作用,游客們稱之為“天然理療室”。
而且,這裡一年四季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晨起沿著林間步道走兩圈,連呼吸都帶著草木的清甜,是不可多得的康養勝地,每年有上萬名旅客到此旅居。“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游客最多,特別是春節前后,客房常常爆滿。”施甸蘭都石瓢賓館總經理劉紹光說。
施甸蘭都石瓢賓館隸屬於保山蘭都酒店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后者是保山市煙草專賣局的下屬公司。2008年,施甸蘭都石瓢賓館著手打造石瓢溫泉,這些年經過兩輪提升改造,目前石瓢溫泉有泡池27個、酒店客房58間、一般客房70間,另有長期出租的房間58間。
兩輪“美容手術”后,來石瓢溫泉的游客越來越多,帶動了附近不少人就業。“賓館20多名工作人員,都是本地的。”劉紹光說。
33歲的李春花在施甸蘭都石瓢賓館工作13年,負責前台收銀和日常接待,每月扣除五險一金,到手接近3000元。“這裡離家近,每個月都能回家。”她笑著說。
春日裡山花盛放。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石瓢溫泉游客多,附近村民看到商機,在路邊擺攤設點,售賣當地特產和小吃,收入很可觀。
2024年,有389余萬人來到雲南旅居,同比增長20.7%,旅居雲南正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劉紹光說,他們將經營好石瓢溫泉,讓每個來這裡旅居的人,都有回家的感覺。比如,為了增加旅居游客體驗感,他們准備推出4條紅色旅游線路,一條是從賓館到善洲林場,一條是賓館到鬆山戰役舊址,一條是賓館到滇緬公路惠通橋,再一條是賓館到潞江壩。
“都不遠,當天往返。”劉紹光說。(程浩、趙新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