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綻芳華 奮進新征程

鮮有人會目睹花的生長過程,但每一抹嫣紅背后,都蘊含著堅韌與恆久的綻放。在中國水利水電第十四工程局(以下簡稱“水電十四局”),以男性為主的機電安裝工程領域,了不起的女性,以 “巾幗不讓須眉” 的氣魄,書寫著屬於她們的的榮耀篇章。
楊仕蓮(中)陪同驗收小組對深圳地鐵田貝站進行驗收檢查。
楊仕蓮:創新筑夢
“保持好奇心,別怕出錯!”在最近的一次數字化電纜施工管理系統培訓中,水電十四局機電安裝公司的楊仕蓮對青年技術員們這樣叮囑道。這位在水電站機電安裝行業耕耘30余年的電建人,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技術創新的生命力。
初入職場時,楊仕蓮在雲南漫灣田壩水電站大膽提出不同規格電纜同路徑敷設方案,使敷設效率從每天每組1000米提升到5000米,大幅縮短工期。2012年,她首創發電機機坑封閉管理制度,設計了60多張檢查表,規范施工流程,助力十四局承建的100台水輪機組全部一次啟動成功。
隨著智能化時代的到來,楊仕蓮又將目光投向了電氣二次接線工藝。2021年,她主持制定電氣二次接線新工藝標准,將數萬根電纜線整理得井井有條,兼顧美觀實用,迅速推廣並獲好評。2015年,她成為公司首位女項目經理,帶領團隊克服材料延遲等困難,確保深圳地鐵7506標段竣工驗收順利完成,展現了女性在建筑行業的卓越能力。
楊仕蓮始終秉持“創新必須結合實際”的理念,推動數字化轉型,激勵青年技術員投身創新實踐。在她的帶領下,機電安裝團隊正朝著智能化、精細化管理邁進。
陳忠敏進行埋弧自動焊焊接測試檢查。
陳忠敏:匠心鑄精品
從南美雨林到川藏高原,都留下了她的足跡﹔她還是水電十四局機電安裝公司目前唯一的項目女總工程師。
2017年初春,剛從國外項目歸來的陳忠敏還沒來得及休整,就接到了新的任命——擔任兩河口水電站機電安裝項目部總工程師。這個消息讓很多人捏了把汗:兩河口水電站是國內海拔最高的百萬千瓦級水電站,空氣稀薄、氣候惡劣,連年輕力壯的小伙子都常常吃不消。但陳忠敏沒有絲毫猶豫,她克服高原反應,在兩河口水電站一待就是五年。在機組安裝過程中,她帶領團隊創新性地提出了一套適合高原環境的安裝方案。這套方案不僅確保了工程質量,還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為后續類似工程提供了寶貴經驗。2022年,兩河口水電站6台機組全部投產發電。陳忠敏說:“這是對她五年堅守的最好回報。”
在浙江縉雲抽蓄電站,面對復雜的岔管結構,陳忠敏憑借扎實的專業功底,將復雜的三維模型轉化為精確的平面圖紙,帶領團隊提高效率並形成科技成果。她的技術創新為企業創造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在行業內廣受認可。
“光靠軟件還不夠,必須結合實際情況靈活處理。”在陳忠敏的帶領下,團隊不僅提高了放樣效率,還形成科技成果,為類似工程積累了寶貴經驗。陳忠敏參與研發的多個技術創新項目,為企業創造了極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行業獲得了廣泛認可。
黃蕊進行滇中引水重型鋼管片焊接。
黃蕊:“焊花”朵朵開
三月春暖花開,但水電十四局昆明水工廠的女焊工黃蕊在車間仍然身穿厚的衣褲,全副武裝,與鋼鐵和火花“共舞”,這一干就是13年。焊槍在她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每一道焊縫都如同藝術品般精致。她常說:“焊接不僅需要體力,更需要耐心和細致。”
在昆明南二環、西三環橋梁項目中,黃蕊負責關鍵部位的焊接任務。面對高精度要求,她反復研究圖紙,調整參數,確保焊縫一次通過檢測,贏得了同事們的由衷稱贊:“不僅技術過硬,還特別用心。”
生活中的黃蕊是溫柔的妻子,與同在車間工作的丈夫組建了幸福家庭﹔而穿上工裝后,她化身為堅韌的“鋼鐵玫瑰”,在高溫“烤”驗下追求極致。每當被問及為何能堅持多年,她總是笑著說:“因為我熱愛這份工作,看到自己完成的焊縫整齊美觀,那種成就感無法言說。這份工作讓我找到了自己的價值,也讓我更加堅定做最真實的自己。”
她們,是無數奮戰在機電安裝事業中女職工的代表,她們無畏風雨,在艱苦環境中依然迸發出炙熱的能量。(李月紅、吳姍慶文/圖)
來源:水電十四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