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雲可信數據空間解決方案發布
1月9日,記者從中電雲計算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子雲”)獲悉,該公司日前發布雲數一體可信數據空間解決方案,並攜手國家對地觀測科學數據中心無人機遙感數據資源分中心、中盾安信、中科加能、朗新科技、百度智能雲等行業合作伙伴,共同發布高質量共建可信數據空間聯合倡議。
可信數據空間是基於共識規則,聯接多方主體,實現數據資源共享共用的一種新型數據流通利用基礎設施,是數據要素價值共創的應用生態,是支撐構建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的重要載體。近期,《關於促進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促進企業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意見》《可信數據空間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8年)》等文件印發,積極推動可信數據空間建設邁出新步伐。
中國電子雲數據運營部總經理宋超認為,可信數據空間建設主要面臨三個難點。第一,可信數據空間需要匯聚多路數據資源,承接各類主體,這些數據資源的類型以及各主體提供的數據方案模式都不同,如何進行有效整合是個技術難點。第二,對數據的統一管控面臨難題。第三,可信數據空間是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與其他數據基礎設施的連接,有待進一步研究。
“中國電子雲採用雲數深度融合的方案,基於自主創新的分布式雲原生操作系統和數據流通控制技術,提供一種廣泛的數據主體安全可信接入能力,幫助客戶統一開展數據資源管理、數據開發運營和數據資產保值增值等多類業務。”宋超說,方案為解決可信數據空間建設的難點問題提供了一個可行路徑。
宋超進一步介紹,該方案構建“雲邊協同、多元共創、動態管控、全棧安全”的分布式數據價值可信流轉網絡,實現多源數據融合價值共創。“方案能夠完整解決一個城市、一個行業、一個企業的數據價值流通鏈條中的全棧流通體系建構問題。”宋超說。
中國電子雲副總裁馮進認為,該解決方案的獨特之處在於提供了一個標准化產品,兼顧安全保護和流通效率,可用於大模型訓練推理等創新場景,讓可信空間能切實發揮國家數據基礎設施的作用。
此次發布的高質量共建可信數據空間聯合倡議提出,各方應積極響應國家數據要素政策,推動數據要素高效流通及價值轉化,有效解決數據“不敢享”“不願供”“不流通”“難利用”等關鍵問題,攜手落地可信數據空間,推進城市、行業、企業數據基礎設施落地,暢通數據流通大動脈。
據介紹,中國電子雲可信數據空間已面向城市、行業和企業等領域進行探索實踐,目前已在部分城市、央企,以及高端裝備制造、育種等行業落地。未來,中國電子雲將攜手合作伙伴,共同推動可信數據空間應用生態發展,實現多源數據融合價值共創,賦能產業數字化轉型和業務創新,共同助力建設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
據悉,中國電子雲作為數據創新領域先行者,主動開展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探索和實踐,參與到北京、深圳、大連等地的數據基礎設施規劃設計中。在數據“治得專”上,中國電子雲支撐了地方政府、央國企、關鍵行業等150余個數據平台建設,為數據運營打下良好基礎。在數據“供得出”上,中國電子雲數據港對接全國17個城市的50多類高價值社會數據資源,自營12個數據產品,實現數據運營閉環。在數據“流得動”上,中國電子雲支撐深圳數據交易所全國性數據交易服務平台的建設與迭代升級。(記者操秀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