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線上課堂開拓職教出海新路徑

尹馨
2025年01月15日09:04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在日前召開的雲南省教育大會上,一所職業院校因其構建的高質量校企合作融合育人平台而受到關注。雲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秉承“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的辦學理念,立足能源,突出煤炭,服務雲南,為現代新型工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即日起,人民網雲南頻道推出系列報道,觀察這所行業特色型職業院校如何以“合”破題,將行業資源優勢轉化為育人優勢、發展優勢、創新優勢。

進入1月,隨著期末考試結束,學生陸續離校,雲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的校園也冷清下來。

傍晚天色漸暗,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的教研辦公室裡卻燈火通明,老師們絲毫沒有“放寒假”的輕鬆。“1月,巴基斯坦梅蘭工程技術大學的新學期開學,我們的線上授課也同步進行。”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工程教研室主任吳江杰帶領相關老師核對完英文教案,將課程資源上傳國際教育雲平台。

這是雲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與巴基斯坦梅蘭工程技術大學共同開展的“雙學歷”職業技術教育聯合培養項目,在2025年迎來的第一個新學期。

【1】6門中巴現代化CCTE模式雙語課程資源。雲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供圖

6門“中巴現代化CCTE模式”雙語課程資源。雲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供圖

吳江杰介紹,從2023年“雙學歷”煤礦智能開採技術專業招生以來,目前共有2個年級的留學生44人,人才培養方案由中巴雙方共同制定,並通過巴方認定。項目學生前四學年在巴方學習,第一、二學年學習巴方本土課程,從第三、四學年的部分課程由中方授課教學,主要採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項目學生第五學年到中方學習一年,開始留學生活。

這是雲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積極參與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持續推進職業教育“走出去”的一個縮影。

該校與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巴基斯坦分公司、巴基斯坦梅蘭工程技術大學共同簽訂《CCTE現代化中巴雙學歷職業技術教育聯合培養項目合作協議》,共建中巴國際學院、“中巴煤礦智能開採工坊”、“中文+職業”技能培訓基地、海外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及留學生實習就業基地等。

“首先是課程標准‘走出去’。”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李鴻維介紹,2023年12月4日,《煤礦智能開採》《礦井智能通風》《環境監測技術》《數字測圖》等8門課程獲得巴基斯坦教育部信德省職教局的官方認証。國內外相關專業的師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國際教育雲平台”以及“唐風國際課程資源平台”,進行中英文兩種語言的學習。

“8門課程認証后,作為巴基斯坦煤礦智能開採技術專業的專業課程標准,在巴基斯坦高校及職業院校進行推廣使用。”李鴻維預計在未來三年內,將實現線上、線下輻射師生3000人以上。

“這對授課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吳江杰打開一份新的備課表,每一門課程都由課程負責人牽頭,6至7名老師集體備課。“課程難度比國內稍低,但內容框架的制定和知識點的提煉需要更加清晰准確。”

中國和巴基斯坦每個學期的時間安排並不統一,存在3個小時的時差。無論是晚上還是節假日,調整時差“加班”就成了老師們上課的常態。

“語言關”是另一個難題。一堂課45分鐘,3個課時連上,老師們往往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提前翻譯課程,查詢音標,反復誦讀糾正發音。吳江杰笑稱:“這是‘國際化’的教學態度。”

1月13日晚,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蔣高華在線進行了《環境監測技術》的授課,這是新學期的第一堂課,對此他准備充分。“國際授課對老師自身而言也是一種提升,通過更細致地備課,我在鞏固了原有知識體系的基礎上,有了更多國際化的視野。”

提升職業院校師資國際服務力,是“職教出海”的先決條件。當前,雲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獲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駐華大使館所頒發的(2021—2023)中巴教育國際合作突出貢獻獎、獲評“雲南省具有較高國際化水平的職業推薦學校”,形成了從交流合作到機制創新,再到技術輸出的多元化、多梯次教育對外開放格局。

“連點成面,打出品牌,盯住‘兩亞’,輻射非洲。”雲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陳智剛在總結該校“職教出海”成果時總結道,要以“標准”為引領,“技術”為紐帶,將中國職業教育打造為廣受歡迎的國際品牌。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