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推動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讓“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享譽世界

2025年01月14日08:19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如今在雲南,到普洱小熊貓庄園體驗一次研學、到保山新寨“中國咖啡第一村”尋一抹咖香、到滇南臨安老城淘一把紫陶壺、到怒江老姆登村跳一場“達比亞舞”已成為新時尚,被網友們看作“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

十年來,雲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旅游發展的重要論述以及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打造“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加快全省文旅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繪就“詩和遠方”新畫卷。

從旅游到旅居 打造旅游產業升級版

業內人士常說,旅游好不好,要看人來不來、來得多不多。

記者從省文化和旅游廳了解到,2024年,雲南文旅經濟在2023年高增長的基礎上再度量質齊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已經出爐的2024年1至11月文旅經濟數據再創歷史新高。從規模總量看,全省接待游客11.32億人次、實現旅游花費1.49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1%、20.7%,連續3年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從游客結構看,入滇省外游客佔比達50.4%,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回頭客”佔比達77.8%,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中青年游客佔比達48.1%,同比提高2.5個百分點﹔游客人均在滇停留時間從2.8天提高到3.1天。從入境旅游看,接待入境游客604.56萬人次,其中過夜游客283.97萬人次,同比增長192%。從投資支撐看,全省旅游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93.96億元,同比增長11.7%。從帶動作用看,與旅游密切相關的餐飲業、住宿業、航空運輸業、鐵路運輸業、道路運輸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汽車租賃業、旅行社及相關服務業稅收收入合計48.72億元,其中,與旅游直接相關的旅行社完成稅收1.85億元,同比增長54.8%。

近年來,雲南著力在旅游產品、模式、業態創新和服務創優上下功夫、求突破,旅游強省建設邁出新步伐。挖掘特色資源,推出6個專題24條文旅產品線路,將“冬暖花開”打造成為雲南獨一無二的標識。拓展新場景,2024年大理舉辦目的地婚禮超過5000場,麗江寫真旅拍人數超20萬人次。因地制宜發展生態旅游、鄉村旅游、體育旅游等“八大業態”,滿足游客高品質、多元化的需求。嚴厲打擊“不合理低價游”、強迫購物、合同違法等行為,持續做好具有雲南特色的為游客服務10件實事,深入推進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旅游市場秩序和安全實現“雙平穩”。強化省際、國際交流合作,建立滇瓊文旅合作機制,策劃6條精品線路承接上海入境外國游客赴滇旅游。

2023年3月以來,“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持續叫響做實,成為雲南文旅新的亮麗名片和宣傳品牌。在此基礎上,雲南把握旅游發展新趨勢,推動“旅居雲南”建設乘勢而興。

實施旅居雲南建設三年行動,構建“1+7”旅居業態,突出鄉村旅居這一重中之重,統籌推進其他7個業態。按照“立得住、叫得響、可持續、能復制”要求,編印《旅居雲南首批典型案例匯編》。曲靖市馬龍區土瓜沖村通過引入新型經營主體,對120多間閑置老屋整體改造裝修,帶動盤活農村和農民閑置資產。全村267戶村民每年戶均就地就近務工增收16850元,戶均土地租金年增收3700元,提供旅居房的31戶村民戶均年增收3900元。

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成為旅居雲南的推薦官與代言人。來自深圳的旅客“曙悅”從2008年起連續16年在麗江旅居,她說:“這次我在麗江待了4個月,本來該回去了,但就是舍不得。”在昆明旅居9年的“法國隊長”潘伯良,在小紅書、抖音等平台分享自己在雲南各地登山、露營的經歷,成為知名戶外旅行博主。

“旅居雲南”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完美結合。從旅游到旅居,並不是簡單的一字之別,內涵十分豐富,詮釋著旅游業態的全新轉變,昭示著旅游業這一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的蝶變升級。“我們堅持市場化、專業化、標准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用好豐富的鄉村資源,植入先進理念模式,兼顧各方利益,使旅居成為全省文旅產業新業態、鄉村振興新途徑﹔把旅居作為雲南旅游的升級版、鄉村旅游的新空間、鄉村建設的新方向、文化傳播的新通道、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好方式,打響‘旅居雲南’新品牌。”省文旅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從“大家唱”到“大家跳”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2022年,雲南原創大型話劇《桂梅老師》榮獲我國舞台藝術領域的政府最高獎——文華大獎,這是時隔18年后,雲南省戲劇作品再次榮獲這一殊榮。目前,該劇已開展全國巡演百余場,向廣大群眾講述“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的感人事跡,打開講好中國故事的新視點。

藝術創作持續繁榮發展,讓文化成為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以話劇《桂梅老師》榮獲文華大獎為契機,推動滇劇《張桂梅》、舞劇《幸福花山》、雜技劇《聶耳》等一批重點劇目不斷打磨提升﹔話劇《瀾滄水長》到全國11個省(區、市)巡演50場,觀眾超5萬人次,成為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盟誓代表后代重要回信精神的有力載體﹔電影《九零后》《再見土撥鼠》《屋頂足球》榮獲中國電影金雞獎,《一點就到家》榮獲中國電影華表獎等,一大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作品上映、播出以后產生廣泛影響。

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著力推動文物保護、博物館活化利用等工作,讓歷史文脈融入現代生活,為全社會提供豐沛的歷史文化滋養。2023年,“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成功,成為中國第57項世界遺產,並成為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產﹔有序推進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持續推進長征長江國家公園(雲南段)和楚雄元謀人、晉寧石寨山等大遺址考古和國家遺址公園建設,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獲評“中國10大必去博物館”﹔全省444家非遺工坊直接帶動就業38225人,人均月收入達2944元﹔吸納脫貧人口13429人,人均月收入達2072元。

創新挖掘豐富多樣、獨特迷人的雲南文化,打造“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耀眼的名片。開展包含“雲南民歌大家唱”“雲南舞蹈大家跳”等“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首屆“大家系列”5個專項活動。從昆明雲南民族村到曲靖羅平,從昭通綏江到大理巍山,首屆“雲南民歌大家唱”活動在全省各地廣泛開展,把話筒交給群眾,把舞台讓給群眾,創新推動文旅融合。

“雲南民歌大家唱·中華民族一家親”活動登上央視、抖音熱榜,“雲南民歌大家唱”活動貫穿全年。廣大群眾身穿色彩斑斕的民族服飾,在藍天碧水之間歌唱幸福生活,線下專場現場參與人數及覆蓋人群超過82萬人次,線上開展抖音直播活動,觀看總量超過1.5億人次,“雲南民歌大家唱”相關信息超5.81萬條,全網相關信息閱讀量超過35億次。

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的不斷激發,雲南文旅品牌形象和影響力的顯著提升,為雲南文旅產業注入了新活力,讓“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成為人們心中的美好與向往。(記者 朱海 侯婷婷)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