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鬆“跑”出中緬邊境小城新活力

1月5日8時30分,2024中緬瑞麗—木姐跨國馬拉鬆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瑞麗市鳴槍開跑,9029名跑者齊聚起點,現場歡呼聲一片。
2024中緬瑞麗—木姐跨國馬拉鬆開跑倒計時。人民網 王嫻攝
雲南瑞麗與緬甸山水相連,對緬經貿和文化交流頻繁。2017年舉辦的首屆中緬瑞麗—木姐國際馬拉鬆,成為我國首個跨國馬拉鬆賽事,發展至今已有來自33個國家和地區的54萬余名跑友參與。
如何讓馬拉鬆賽事的“流量”轉化為消費“增量”,帶動瑞麗餐飲、購物、住宿等行業收入整體增長,進而推動當地文旅產業發展,助力百姓增收,激發發展活力?這些年,瑞麗一直在探索。
拿本屆賽事來說,為讓選手更好感受暖冬瑞麗的熱情,瑞麗市文化和旅游局聯動德宏州20余處A級旅游景區,在比賽日前后免費向參賽選手開放,其家屬和隨行人員實行半價優惠。同時,聯動全市79家酒店給予參賽選手入住酒店價格優惠、馬拉鬆比賽當天延時退房及賽事接駁車服務。瑞麗市文化和旅游局數據顯示,1月4日、5日,全市6處A級旅游景區較前兩日平均接待人次增加近5000人﹔“瑞馬”開賽前兩天,旅店入住人數較上周同期增長近三成。
來自重慶市的跑者顧採薇提前3天抵達瑞麗,不僅和朋友一起打卡熱門景點“一寨兩國”,品嘗地道的傣味美食,還採購了緬甸的特色零食。本屆“瑞馬”,像顧採薇這樣的外地跑者共4365人,佔跑者總人數的49.98%。
選手沖出起跑線。人民網 王嫻攝
外地游客和馬拉鬆選手來得多,瑞麗本地商戶自然很高興。“馬拉鬆賽事舉辦前后,我說普通話的頻率都高了。就拿馬拉鬆比賽前一晚來說,我收攤都比以往早1個多小時。”在馬拉鬆起終點弄莫湖旁犀鳥市集擺攤出售本地芒果的羅娟說。
“馬拉鬆開賽前一天,預訂電話都接不過來。”以傣味特色菜為主的民族特色餐廳傣明園總經理介紹,“店裡6個包間及大廳10多張桌子幾乎全都訂滿了。”
中緬瑞麗—木姐跨國馬拉鬆的舉辦,不僅“火”了瑞麗的餐飲和住宿,關聯行業也跟著“熱”起來。來自湖北的甘先生因2023中緬瑞麗—木姐跨國馬拉鬆的新聞與瑞麗結緣,與老伴到瑞麗旅游后,又被瑞麗豐富的地熱資源、溫暖的氣候與朴素的風土人情吸引,入住當地的溫泉民宿,開始了旅居生活。
“我們入住的溫泉標間100元一天,房間裡有一個可以隨時放出溫泉水的泡池,我是退伍軍人,還享受到了房費7.5折優惠。重點是老板勤快又質朴,明年我還會來。”甘先生說。
瑞麗地理位置獨特,加上民族文化豐富,因此中緬瑞麗—木姐跨國馬拉鬆成為更多人了解瑞麗的窗口。本屆賽道串聯起了姐告大橋、國門大道、中緬81號界碑,獨樹成林等多個瑞麗的歷史、人文景觀。全線還設置了35個拉拉隊站點,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服飾、別致的民族歌舞表演、獨特的非遺文化展示,讓參賽選手在奔跑中沉浸式體驗邊城瑞麗的文化魅力。
選手們奔跑在國門大道。人民網 王嫻攝
“更重要的是,通過馬拉鬆賽事的舉辦,為中緬命運共同體注入了新內涵,續寫了中緬‘胞波’情誼新篇章。”瑞麗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塔順說。就拿本屆賽事的獎牌設計來說,緬桂花、中緬國門等元素的使用,讓中緬文化元素更加凸顯,成為中緬情誼源遠流長新的注腳。
看得出,從提升賽事服務質量,到因地制宜打造別具特色的消費場景,馬拉鬆賽事的舉辦正在為瑞麗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的乘數效應,同時也激發出瑞麗發展“體育+文旅”新活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