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時政

立德樹人擔使命 辦學治校開新局

——雲南中醫藥大學第一次黨代會以來改革發展紀實

2025年01月10日11:13 |
小字號

隨著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機遇期,乘勢而為加快建設中醫藥強省,成為雲南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作為雲南省政府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雲南中醫藥大學是雲南高等中醫藥人才培養的搖籃。如何在推動雲南中醫藥強省建設、推動中醫藥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和輻射中心建設中發揮好應有作用,是該校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

2022年11月,雲南中醫藥大學召開更名后的第一次黨代會,選舉產生新一屆黨委班子。兩年多來,雲南中醫藥大學黨委牢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扎根祖國西南邊疆民族地區培養高素質中醫藥人才,立足雲南中醫藥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走特色發展之路,聚焦雲南高質量發展布局開創高水平中醫藥大學建設新局面。

新增為中醫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與中藥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研究生招生規模穩步擴大,本科生生源質量穩中向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創歷史新高﹔與多家州市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中醫藥人才培養主體地位進一步鞏固,民族醫藥、國際化教育特色進一步凸顯﹔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兩年多來,雲南中醫藥大學發展亮點頻現。

雲南中醫藥大學呈貢校區

雲南中醫藥大學呈貢校區。

凝心鑄魂引領辦學治校實踐

2022年10月至12月,雲南中醫藥大學黨委通過深入調研走訪、座談交流、征集意見等形式,對阻礙學校改革發展的堵點痛點難點實行問題大梳理難題大排查,聽取各職能部門負責人、二級學院黨政負責人、專家學者、黨外人士、廣大師生、校友和關心學校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對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建議,在交流探討中統一思想、深化認識、理清思路,對學校未來五年改革發展作出“1221”戰略部署。

明確辦學治校思路后,如何提升黨的全面領導水平,讓全校上下團結奮進、活力迸發?

雲南中醫藥大學黨委把加強政治建設作為首要任務,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領導班子圍繞15個主題調研110余次,查找問題60個,處級以上干部圍繞125個調研主題累計調研520余次,推動一批師生急難愁盼問題的解決。

該校黨委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立德樹人、黨的建設的重要抓手,實施“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強黨建推進立德樹人提升行動、高校教師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專項行動,系統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探索中醫藥特色思政育人新路徑,全面推進思想政治工作提質增效。深入推進作風革命效能革命、推動黨紀學習教育走深走實,縱深推進“清廉雲中”建設,不斷提升領導班子的政治引領力、先鋒戰斗力和組織服務力。

2023年2月2日,雲南省民族醫醫院開工奠基

2023年2月2日,雲南省民族醫醫院開工奠基。

該校出台《關於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施方案》,構建完善“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多元監督”的制度體系。以修訂核准的《雲南中醫藥大學章程》為統領,全面清理和完善學校規章制度,廢止323項、新建127項,以制度建設為主線推動學校全面深化改革,提高整體工作效率,提升二級學院辦學主體活力和學科專業內涵建設,推進附屬醫院與學校本部聯動發展,激發全校上下團結一心謀發展的活力。

兩年多來,雲南中醫藥大學重點解決了一批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難題。破解辦學規模增速遠超規劃預期的困境,統籌各類資金投入6.65億元改善辦學條件,完成二期預留項目學生公寓建設,新增110畝教育用地的征地劃撥和三期項目立項規劃建設工作穩步推進,雲南省民族醫醫院建設日新月異,呈貢校區一期校舍維修和白塔校區綜合改造項目全面完成,本科教學實驗中心布局得到優化。校領導秉持“開放辦學、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走出省域和國門,積極對接社會發展需求,全面推進開放合作,辦學活力與發展動力不斷增強。

2024年6月24日,雲南中醫藥大學舉行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

2024年6月24日,雲南中醫藥大學舉行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

學術興校人才強校成效初顯

2024年10月,學校申請新增的中醫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與中藥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通過審核。這是雲南中醫藥強省建設的具體目標任務之一,也是學校實施“學術興校”“人才強校”戰略、提升辦學實力和服務實效的代表性成果。

雲南中醫藥大學是雲南省唯一的中醫藥本科院校,自1960年創立以來,雲南中醫藥大學累計為邊疆民族地區輸送9.5萬余名高等中醫藥專門人才。省內80%以上名中醫、榮譽名中醫、基層名中醫,全省50%以上縣級中醫醫療機構負責人為學校畢業生。

如今的雲南中醫藥大學如何開創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校黨委認為,學術興校是提升學校辦學質量的關鍵路徑,人才強校是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基於這樣的共識,學校明確提出實施學術興校、人才強校兩大戰略,全面提升學術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該校緊緊圍繞目標定位,緊盯衡量高校辦學水平的關鍵核心指標,系統謀劃優化學科布局、打造學科高峰、突破國家級成果、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優化育人環境等工作,全面提升辦學實力。兩年來,學校成立臨床教學實踐基地聯盟,推進學術委員會作用發揮,實施“固本培元”主干學科提質計劃,實施“培土生金”新興、交叉學科培育計劃。完善“五育並舉”人才培養體系,探索改革中西醫臨床醫學、中藥學類人才培養新模式,新增智能醫學工程專業,全面推進“一流課程”建設,多途徑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持續提升本科教育教學水平。深化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創新,打造“五行·吾行”研究生學術交流品牌,邁出研究生境外學術交流第一步。

2023 年 4 月,我校專家在紅河州中醫醫院開展中醫臨床診療技術示范教學

2023年4月,雲南中醫藥大學專家在紅河州中醫醫院開展中醫臨床診療技術示范教學。

完善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管理制度,實施雙師雙能型教師認定培養管理制度和銀齡教師行動計劃,優化人事管理流程,提升人才引培保障能力。選優配齊二級學院黨政干部,下放科級干部選聘權,推動學院提升辦學主體能力。構建全方位引才育人機制,博士學歷學位教師3年淨增6.23%。每年投入1500萬元人才經費加強高層次人才分類培養,完善人事人才評價激勵制度促進人才作用發揮。人才強校戰略帶動學校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學校省級以上人才稱號、創新團隊、黃大年式教學團隊等量質齊升,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實現突破。兩年來,2人入選“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才,113人次入選省部級及以上人才項目,14人次獲相關項目立項。

兩年來,學校參與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4門課程入選國家一流課程﹔中醫學、中藥學獲批一流專業建設備案﹔中藥學首次上榜中國最好學科,5個學科入選高水平中醫藥重點學科建設項目,3個學科入選省一流學科建設項目並通過中期驗收。雲南中醫藥大學成為中國中醫藥聯合研究生院成員單位。獲批建立“中藥學”省級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一批教師在教學能力、創新大賽等賽事中榮獲國家級、省級獎項,刷新了雲南中醫藥大學教師參賽的最好成績。科研平台、團隊建設提速,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雲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雲南省社會科學獎三等獎1項。“一站式”學生社區、心理健康教育、勞育等工作成為全國、全省優秀典型案例。學生專業研修、創新創業熱情空前高漲,參賽獲獎情況位居省內本科院校前列,畢業生就業落實率持續增長。學校研究生招生規模穩步擴大,本科生生源質量穩中向好。

2024年6月,學校代表團赴法國進行工作訪問

2024年6月,學校代表團赴法國進行工作訪問。

民族醫藥對外辦學特色疊加

辦學以來,雲南中醫藥大學扎根祖國西南邊疆民族地區,開展具有雲南地方特色的民族醫藥研究和人才培養,1983年首次提出“民族醫藥學”概念,1987年率先在國內培養民族藥碩士研究生,成為最早開展民族醫藥人才培養的高校。多年來,學校建設了國內民族醫藥文獻文物、特色診療技術收集、民族藥標本收藏最豐富的雲南省中醫藥民族醫藥博物館,構建了全國唯一的傣醫學本、碩、博人才培養體系,構建了涵蓋雲南25個世居少數民族醫藥資源的數據庫,民族醫藥研究和人才培養成為學校鮮明的辦學特色。

與此同時,學校立足雲南區位優勢,在中醫藥國際化教育、推動中醫藥“走出去”方面也頗具特色。

新一屆校黨委班子以“開放辦學、合作共贏”的理念加強對內對外交流合作,推動雙重特色疊加融合,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彰顯特色優勢,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

兩年多來,學校積極參與面向南亞東南亞衛生健康輻射中心建設。承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青年岐黃學者培訓班,協辦騰沖科學家論壇分論壇“瀾湄區域科技人文交流論壇”,積極舉辦和參加系列中醫藥國際交流學術活動。聚焦南亞東南亞國家需求,推進中醫藥雙語課程、教材、著作等資源建設。依托緬甸、老撾兩個國家級中醫藥海外中心和瀾滄江—湄公河傳統醫藥學院,開展中醫藥國際教學、適宜技術培訓等。配合做好RCEP和中醫藥服務貿易相關工作。開展境內外師生交流和學術科研合作,選派學生出國留學、交流,擴大留學生招生規模,打造“留學雲中”品牌,有力助推了雲南面向南亞東南亞衛生健康輻射中心建設。

2023年12月,我校協辦騰沖科學家論壇分論壇“瀾湄區域科技人文交流論壇”

2023年12月,雲南中醫藥大學協辦騰沖科學家論壇分論壇瀾湄區域科技人文交流論壇。

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開啟新篇

2023年11月,雲南中醫藥大學印發《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23—2025年)》。方案緊扣雲南省教育、衛生健康事業兩個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和全省教育發展大會、全省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專題會議精神,明確了6個方面47項重點任務,明確了責任部門、完成時限,項目化、清單化推進各項任務落實。

該校作為雲南中醫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的結合點,是雲南中醫藥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主陣地、主戰場,是雲南中醫藥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的樞紐和關鍵點。為此,該校黨委明確提出目標——全面提升在雲南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貢獻度。

如何提升貢獻度?該校明確提高科學研究能力、醫療服務質量、鄉村振興成效、科技成果轉化水平四個方面的科研創新重點。緊扣雲南省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部署,從健全服務產業發展創新體系、加強服務重點產業創新平台建設、增強服務鄉村振興能力等方面入手,制定了科技創新服務產業增收9項重點任務清單。同時,不斷優化頂層設計,系統整合科研資源,建章立制、深化改革,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機制保障。

2024年9月30日,學校第一附屬醫院在昆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大型義診活動

2024年9月30日,雲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昆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大型義診活動。

兩年來,雲南中醫藥大學重點開展中醫藥民族醫藥防治常見多發以及重大疑難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應用基礎研究,建設人體生命科學館,加快建設中醫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科研支撐平台。整合現有科研平台資源,集中優勢加強中藥民族藥種植、中藥飲片標准化、中醫藥療效評價等領域研究。聚焦雲南中醫藥產業鏈需求,成立滇南本草高等研究院,加強產學研合作聯合體建設,強化有組織科研。舉辦雲南省首屆中藥新質生產力論壇和學校首屆科技成果轉化論壇,積極助推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學校高價值專利轉化。遴選優勢院內制劑開展校企合作加快新藥轉化步伐,2024年獲雲南省重點研究計劃中藥新藥研發項目一項。第一附屬醫院加快建設雲南省民族醫醫院,依托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項目和國家中管局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打造“醫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中醫藥傳承創新高地。

中藥材是雲南省發展資源經濟的主要板塊,也是雲南中醫藥大學服務雲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該校開展中醫藥服務鄉村振興決策咨詢、技術支持等專題研究,科研團隊圍繞滇黃精、臭靈丹、砂仁等雲藥品種開展科研攻關,圍繞中藥材良種選育栽培技術推廣等增強服務鄉村振興實效﹔創建中醫芳香療法示范應用模式,研發芳香系列院內制劑和健康產品﹔現代中藥產業學院正式揭牌並招生。

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增強中醫藥服務功能,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雲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全國568家中醫綜合醫院中位列第16位,5年蟬聯全國“A+”,11個專科入選國家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單位,榮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先進集體”。第二附屬醫院在全國中西醫結合醫院中等級躍升為“B”,急診重症醫學科獲批國家中醫優勢專科,3個專科獲批國家中西醫協同“旗艦科室”。扎實推進丙中洛鄉村振興健康幫扶、教育幫扶和產業幫扶。學校師生長年深入基層一線開展中醫藥義診及健康宣教活動,增強中醫藥服務功能,2023年被共青團中央授予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單位,獲第六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國家級銀獎、省級金獎。(程三娟 文/圖)

來源:雲南中醫藥大學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