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梅裡時評

古鎮如何帶給游客新體驗

2025年01月02日08:26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散落在中華大地上的座座古鎮,宛如一顆顆遺世明珠,承載著歷史和文化的記憶。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2024年中國古鎮旅游發展報告》顯示,古鎮旅游已成為游客重要的出游選擇,超過九成的受訪者表示曾參與過古鎮旅游。

古鎮旅游的興起,離不開古鎮保護與發展的積極探索。古建筑的物質形態得以留存,傳統手工藝、民俗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得以傳承。比如,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江蘇太倉沙溪鎮堅持原格局、原生態、原風貌和原住民的“四原”保護,依托古鎮原始肌理,打造沙溪古鎮數字文化產業創新基地,還結合本土風俗推進農文旅項目,幫助村民增收致富。皖南古村落宏村,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的瑰寶,在妥善保存古建筑和歷史信息的基礎上,通過發展旅游業、文化產業和現代農業,巧妙推動文化浸潤經濟、經濟融入文化,實現了古鎮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成都以“天府古鎮”為統一品牌,利用“主題創意場景+地域文化+特色互動”的方式,依托綠色低碳的生態本底、古色古香的街道、歷史悠久的建筑以及傳統的地方文化,打造不同主題的創意場景,推動古鎮整體聯動發展。

事實上,這種“古鎮+”模式,不僅為古鎮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客流和收入,也有力支撐了古鎮的可持續發展。不過也需要看到,古鎮在資源稟賦上難免存在差異,尤其是對於那些相對“資質平平”的古鎮來說,要在激烈競爭中突圍難言容易。筆者認為,關鍵是要找准自身定位和核心資源,著力打造自身差異化特色,以歷史文化為魂來守護古鎮的千年記憶,以人間煙火為根來滋養古鎮的生機與活力,以特色產業為筋骨來支撐古鎮的可持續發展。

堅守歷史文化之魂,深挖古鎮特色資源。深入挖掘古鎮的歷史文化資源,不僅能讓我們更好地了解過去,還能為古鎮的發展注入獨特魅力。保護和修繕歷史建筑,使其重現昔日的風貌,讓游客能夠隨手觸摸並感受到古風古韻﹔傳承傳統手工藝和民俗文化,讓這些古老的技藝和習俗融入現代生活,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

以特色產業為筋骨,支撐古鎮可持續發展。在妥善保護古鎮的同時,善於引入與古鎮文化相契合的產業,豐富古鎮文化業態,提升游客在地體驗,增加古鎮的辨識度和吸引力。一些古鎮擁有獨特的傳統手工藝,如陶瓷制作、刺繡、木雕等,可精心謀劃、特色招商、創新業態,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業品牌。同時,利用古鎮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推進文旅深度融合,善用新信息技術,提供豐富多樣的旅游體驗。

古鎮的保護發展離不開社會參與和多元共贏。當地居民是古鎮的主人,他們沿用的生活方式和接續的文化傳統是古鎮的魅力所在。理應鼓勵居民積極參與古鎮的保護和發展,保護本土文化,傳承傳統技藝。可通過開展培訓活動等,增強當地居民的文化保護意識和旅游服務能力,讓他們更好參與到古鎮的發展中。同時,吸引企業、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參與其中,協同努力,優化服務格局,豐富產品供給,讓古鎮更好連接過去與未來,成為既具有歷史韻味又充滿現代活力之地。

期待更多古鎮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讓古老文化與現代生活相互輝映,為游客帶來新體驗和新感受。相信匯聚而起的古鎮保護與發展之力,將更好護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鄧智團)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