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雲南景東:一村一產業 打好產業振興組合拳

2024年12月23日16:29 |
小字號

寒冬時節,許多土地都進入休耕期,而雲南省普洱市景東縣大街鎮大街村的田間地頭卻是一片忙碌景象,村民們忙著種馬鈴薯。放眼望去,一條條、一壟壟白色的地膜在者干壩子伸展開來。

作為普洱市的農業大縣,近年來,景東縣依托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富集的農業產業優勢,在冬農開發過程中不斷提高土地利用率,因地制宜探索冬季作物多樣化種植,為調整產業結構注入新動能。

人參果-景東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人參果。景東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拿大街村來說,當地種植馬鈴薯有30多年的歷史。近年來,鎮裡順應市場需求,通過“黨建+”模式,在引進優良品種、改良科學種植技術等方面下工夫,種植戶們逐漸變成了馬鈴薯種植“土專家”,大街馬鈴薯這塊“金字招牌”也聲名遠揚。2024年,大街鎮計劃種植馬鈴薯6005畝,產值預計超過4200萬元。

馬鈴薯種植大田裡熱火朝天,另一頭的三營村也是生機盎然,一個個人參果在綠葉和花朵的陪襯下探出圓圓的腦袋。余發友是村裡的人參果種植大戶,今年9月烤煙收購季結束后,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試種了14畝人參果。“我種了14畝人參果,畝產預計在6噸左右,產值在40到50萬元之間。”余發友說。

香椿-景東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香椿。景東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以山地為主的塘坊村,紅油香椿已經在冬日的寒冷中新鮮上市。香椿種植戶楊會介紹,她家2023年3月開始種植香椿,在當年11月份就見成效了,一個星期售賣一次,管理也不繁瑣,按照今年的價格,可以賣到1至2萬元,但真正的豐產期,要到第三年以后,“我非常看好這一產業”。

大街鎮優化冬農產業的成功實踐只是景東縣“一村一產業” 發展模式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景東縣圍繞“做優品質農業”的產業規劃,通過打造 “一村一產業” 特色發展模式,發展了以小麥、玉米、馬鈴薯、橘子等20余種冬季作物種植。據當地農科部門統計,景東縣2024年糧食、蔬菜、水果三大冬農產業產值將超過7.8億元。(葉兆玲、楊光要、李江)

來源:景東縣融媒體中心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