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是我的雙腿,我是你們的耳朵”
2024年12月3日是第33個國際殘疾人日,今年的主題是“增強殘疾人領導力,共創包容且可持續的未來”。殘疾人不僅是社會福利的接受者和被照顧者,也是能夠為社會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的建設者和引領者。近期,人民網雲南頻道推出系列報道,講述營造殘健融合、共建共享包容性社會背后那些積極的、包容的、溫暖的故事。
黃梅(左)與張潔蓉(右)平時用手機和手語交流。人民網 尹馨攝
對於雲南特殊教育職業學院學生黃梅來說,緣分的出現,並不在於恰好被分配到同專業、同班級、同寢室,而是在某一個暖陽正好的午后,她將課本放在腿上,雙手滑動輪椅正想出門時,一雙手穩穩扶住了她的輪椅。
黃梅回頭望去,身后站著“從未說過話”的室友、來自雲南迪慶的藏族姑娘張潔蓉。女孩的表情看似平靜,刻意避開的眼神卻暴露了內心的害羞和緊張。
黃梅笑起來,比了一個“謝謝”的手語。張潔蓉一愣,隨即露出笑容,順手關上寢室門。
沉默的,無聲的,友誼就這樣開始了。
張潔蓉推著黃梅去上課。人民網 尹馨攝
“走出去,能交到朋友嗎?”
黃梅來自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富寧縣洞波瑤族鄉,她患有先天性脊膜膨出,雙腿無力,從記事起便與輪椅緊緊“綁在一起”。
小時候,她常常躲在門背后,抱怨“我為什麼和別人不一樣”。她不願意說話,也不敢出門,怕面對別人異樣的眼光。
“你該去上學。”這是父母勸黃梅最多的一句話。2020年,在家鄉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黃梅,經富寧縣殘聯推薦,來到雲南特殊教育職業學院中專部繼續學習。
“有縣殘聯的老師從這所學校畢業,他們告訴我,學校的教學理念是殘健融合,沒有區別對待,我也可以和普通孩子坐在同一個教室裡上課。”這是黃梅離開家鄉,小心翼翼地邁出的“第一步”。
在校期間,雲南特殊教育職業學院的老師們在學習和生活上都無微不至地照顧黃梅,帶領她加入藝術團,鼓勵她勇敢“走出去”。
2023年,黃梅中專畢業,再一次報考了母校的經濟信息系電子商務專業。
遇到了新的老師和同學,課業壓力也增大了很多,雖然還是那個熟悉的校園,卻讓黃梅感到陌生。剛開學時,從寢室到教學樓,她總是低著頭,與輪椅為伴﹔從教學樓到食堂,她一個人吃飯,一天都不說一句話。
“學校和老師都幫了我很多,可能我還不夠勇敢。”黃梅問自己,“我真的能交到朋友嗎?”
從教學樓到寢室的路上,三人總是一起走。人民網 尹馨攝
“握住她的手,表達肯定”
直到張潔蓉主動站到了黃梅身后。
張潔蓉有聽力障礙,此前她總擔心自己說話不清楚被人嘲笑。分配到同一寢室的前幾個月,她將黃梅努力獨立生活的樣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或許我也能成為幫助別人的人。”張潔蓉暗自給自己打氣。
那天之后,孤獨的身影變成了一人坐輪椅、一人在后面推。往返於校園各樓宇間約200米的路上,從此出現了許多無聲的笑容。
很快,隊伍增加到三個人——來自雲南麗江的室友張曉宇也加入進來,成為“站在前面”的人。
用張曉宇的話說,“第一眼看到黃梅,就想要保護她。”實際上,張曉宇比黃梅年紀小,她有輕微的聽力障礙,但基本不影響日常交流。
食堂吃飯時,張曉宇(右)常會幫黃梅放好調料。人民網 尹馨攝
張曉宇習慣將其他女孩子護在身后。吃飯時,她會幫黃梅放好米線的調料﹔與他人爭執時,她會幫張潔蓉“吵回去”﹔外出散步時,她會快走幾步,摘下一朵路邊的野花,插在朋友的鬢角……
課堂上,三個女孩子總是坐在同一排,准備一本信箋,將想說的話寫在信箋紙上。她們用文字討論問題、轉達通知、記錄心事、商量下課后去哪裡吃飯……一本信箋一個星期就能用光,然后三人再輪流去買新的。
洗衣服時,三個人有了明確的分工:黃梅手掌較小,一個人總是擰不干水,張潔蓉就站到另一端,兩個人一起擰,擰干后交給張曉宇晾晒。
黃梅愛美,喜歡國風漢服,跟著視頻學了一手精湛的化妝技術,還在老師的推薦下加入了學校的國風社。但剛開始,她甚至不敢把漢服穿出寢室。她會在桌前嘗試化一個精致的妝容,卻在出門的前一秒全部洗去。
“不能走路,也有資格打扮漂亮嗎?”黃梅懊惱過,也自卑過。
“當然可以。”張潔蓉和張曉宇沒有說話,用緊緊握住她的手來表達肯定。
一緊張就會摳手指甲,這是黃梅的壞習慣。朋友們發現后,一個人會將她雙手拉開,另一個人牽起她的手。后來,緊張時、膽小時、自我懷疑時握住對方的手,就變成了她們之間相互鼓勵、彼此支撐的小小默契。
三人參加學校國風社的漢服活動。受訪者供圖
“看,又走出來一步了”
“如果沒有來到這個學校,或許我會永遠是那個躲在角落裡、一說話就發抖的小女孩。”黃梅曾在信箋上寫下這樣的話。
幾年校園生活,她開始學會反思自己,控制情緒,主動參與更多集體活動。漢服是三個女孩共同的愛好,她們一起參加社團活動,在鏡頭前開懷大笑,留下一整個手機相冊的青春記憶。
黃梅擔任班級的心理委員,加入系部學生會,負責撰寫活動策劃,調解同學之間的矛盾,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更多人,“就像朋友們幫助我一樣”。
在老師的推薦下,黃梅參加了多次校內外的演講比賽,獲得雲南省第六屆“雲嶺杯”經典誦讀大賽省賽一等獎。2024年,她被昆明市呈貢區委宣傳部聘為黨的創新理論巡回宣講員。
“第一次演講,我嚇得直哭,上台后腦子裡一片空白。”黃梅回憶道,那時,她看到台下亮起一塊小小的手機屏幕——張曉宇舉著手機,在台下幫她錄像﹔張潔蓉則在旁比劃著什麼。
就像此前許多次在寢室裡練習一樣:黃梅對著鏡頭克服緊張,張曉宇在旁指導“忘詞就跳過,直接背下一段”﹔張潔蓉則安靜地用手機記錄下演講過程中的不足,方便結束后復盤。
有時三個女孩子也會因路邊的一朵野花而駐足。人民網 尹馨攝
台上的黃梅看懂了張潔蓉的手語:“跳過這一段。”
她突然想哭,強忍著淚水講完了結束語,下場后與朋友們緊緊抱在一起。
張潔蓉和張曉宇一人握住黃梅的一隻手,張曉宇把視頻發到三個人的微信小群裡:“看,你又勇敢地走出了一步,不是嗎?”
黃梅不再害怕,因為她知道有人會站在她身邊。“在雲南特殊教育職業學院,我學會了接受並擁抱自己的‘不同’。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挑戰和機遇,但正是這些困難,塑造了更加堅韌的我們。”
在不知換了多少本的信箋上,三人早早寫下畢業旅行的約定:披上麗江古城的月色、看梅裡雪山的雪……她們要到對方的家鄉看一看,然后,即便今后天各一方,也會在彼此的婚禮上,再相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