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飯,是先淘米還是先開火?”
——一位從警39年的老民警放心不下的“大地警事”
“今天沒出去嗎?在家裡都做了什麼?”
“我今天在家煮飯。”
“煮飯是先淘米還是先開火?”
“嗯……嗯……”當聽到“先淘米”的回答時,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公安局南城派出所社區民警鄧聲澤點了點頭。出門時,他還不忘叮囑老人一定要記得按時吃藥。
這一幕,讓第一次跟著鄧聲澤入戶走訪的新民警龔建淇心裡犯起了嘀咕,“師父,您為什麼會問這位老人‘煮飯是先淘米還是先開火’?”
“走訪的這位老人是一名精神障礙患者,需要每天服藥,因兒女在外務工,因此每天‘監督’老人服藥也是我們的工作。”鄧聲澤回答,“煮飯是先淘米還是先開火?洗衣服是先脫衣服還是先開洗衣機?”這些問話看似不著邊際,但可以判斷老人的思維是否正常,以此來“檢驗”他有沒有按時服藥。
在鄧聲澤負責的大地社區,類似有這樣情況的老人,有21位。
鄧聲澤與群眾交流。昭通市公安局供圖
今年10月,從警39年的鄧聲澤正式告別他的警察生涯。在退休前幾個月,鎮雄縣公安局安排新民警龔建淇來接替他的工作。
龔建淇說,報到的第一天,師父就帶著她入戶走訪。
走訪的間隙,鄧聲澤向龔建淇描述大地警務室成立之初面對的“窘境”:由於轄區群眾都是從鎮雄19個鄉鎮易地搬遷而來,互相都不認識,開展社區警務工作頗有難度。老人走錯電梯、半夜找不到家,小孩開不了房門,水電故障,務工拿不到錢等警情也常有。
要想做好社區警務工作,首先就要盡快熟悉社區的情況。“怎麼熟悉?就靠走!”不到半年時間,鄧聲澤幾乎走訪了這裡的全部居民,社區的大街小巷、樓宇商戶都裝在了腦子裡,哪棟樓住了幾戶人家、一家多少人、在哪裡務工,他都能脫口而出。
“沒有解不開的疙瘩,任何糾紛都有可能激化升級,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去調解。”因為既熱心又善於調解,鄧聲澤成了遠近聞名的調解能手,警務室裡、群眾家中,承載了無數家長裡短,鄧聲澤苦口婆心勸解的場景時常上演。
“小淇,這個你收好。”在10月26日舉行的退休儀式上,鄧聲澤拿出了一份手寫的工作清單,交到徒弟龔建淇的手裡。
“看似不起眼的事,不認真是做不好的。”“咱們的工作就是為群眾服務的,工作中會遇到許多繁雜瑣事,百人百色,要善於觀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不僅在溝通方式上要靈活,工作也要講究方式方法……”
從警39年,鄧聲澤並沒有把不舍挂在嘴邊,但是他的行動卻讓龔建淇深切地感受到了他的不舍、他的牽挂。
鄧聲澤交給龔建淇的不僅僅是一份清單,而是把“接力棒”交到了龔建淇手裡,更是把他的社區“親人”、牽挂,他幾十年如一日守護的人間煙火、歲月靜好,交到了龔建淇的手裡。龔建淇說:“師父的本領就像是一本沉甸甸的筆記,翻不完,也學不盡,這也必將在我‘藏藍色’的歲月裡慢慢沉澱,熠熠生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