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宣威:管理精准高效 城市宜居宜業

初冬將至,走進雲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空氣清新,街道干淨整潔,街道邊的車輛停放有序。宣威市綜合行政執法局自2023年2月27日成立以來,該局認真履行城市管理職能,在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城市日常管理、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管理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全市城市綜合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規范共享單車停放。
執法有溫度——“執法者”變身“服務員”
一大早,大沙壩農貿市場就熱鬧起來,買菜的人群絡繹不絕,賣菜的小販也將三輪車有序停放,宣威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的干部穿梭在人群中,不時提醒菜販注意衛生。對於一些上了年紀的菜農,他們還會幫忙把摘出來的廢棄菜葉清掃之后放到附近的垃圾堆放點。
宣威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張天好說:“以前,菜販看到我們,唯恐避之不及。現在我們轉變了思路,我們既執法更普法,讓他們知道加強管理的目的是為了有一個更好的環境。現在,他們都很配合我們的工作。”
近年來,宣威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立足“我為群眾辦實事”,深化“強基礎、轉作風、樹形象”專項行動,以隊伍建設標准化、執法行為規范化、為民服務精准化為重點,全力打造新時代城市管理執法隊伍,由“執法者”向“服務者”轉變。在執法過程中,除了做到著裝規范、用語規范、行為規范、程序規范,均以尊重執法對象為首要標准,多溝通,善說服,慎處罰,鼓勵“溫暖執法”、文明執法。
為全面提升執法人員的政治素質、法治素養和業務水平,該局從業務培訓入手,常態化開展“崗位大練兵、業務大比武”活動,先后組織開展普通程序案件流程、司法文書規范、違法建設查處、執法事項清單等專題業務培訓。此外,還在主城區設置23個潮汐便民攤位,讓流動商販“安家”,既提升城市“顏值”,又守住了城市煙火氣。
溫暖執法、文明執法。
整治有力度——“小網格”帶動“大治理”
共享單車的投入使用為市民提供了便利,然而,隨著投放的車輛不斷增多,企業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加之市民停放不規范,影響了市容市貌。作為主管單位,宣威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科學規劃、合理設置非機動車停車點位1900個,可停放非機動車19000輛,對企業實行“減分制”管理與考核,對於騎行人實施“黑名單”管理。今年以來,累計記入“黑名單”騎行人員649人次,清理共享單車4300余輛。
宣威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採取網格化管理,將建成區面積劃分成若干網格,管理人員以定崗值守、錯時執勤、流動巡查等方式,對佔道經營、流動攤點、亂停亂放、建筑施工場地、餐飲油煙污染、入城貨運車輛等進行專項整治。目前,已累計查處擅自處置建筑垃圾和污染路面行為67起,帶泥上路、未密閉運輸渣土車1008輛,違章入城貨運車輛5496輛﹔取締露天燒烤53家,完成整改43家。同時,該局全面啟動數字化城管智慧停車指揮中心建設,現已建成使用約7600個泊位,5個公共封閉停車場,安裝高清攝像頭3000余套,為全市26萬車主提供了2700萬次停車服務,為公安、交警提供了數據查詢幫助,為建設“數字宣威”提供了基礎支撐。
為還綠於民,還景於城,將“藏在深閨”人不識的單位綠化融入城市景觀,宣威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因地制宜開展“拆圍透綠”行動,拆除城區臨街單位和小區圍牆,統一規劃布局單位附屬綠地與道路附屬綠地。目前,13家臨街單位已經完成“拆圍透綠”,拆除圍牆(欄)4100余米,改造綠化面積4萬余平方米,新增200個停車位、“口袋公園”13個,有效增加城市公共綠地,增強城市空間通透性,實現單位綠化空間向社會開放、與市民共享。
溫暖執法、文明執法。
治污有精度——頻出妙招變廢為寶
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宣威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建立環衛一體化管理體制,採取“人機清掃保潔相結合”“三崗配合”立體運作模式,在全市范圍內推行城鄉一體化處理模式,將全市29個鄉鎮(街道)生活垃圾集中運輸至宣威市垃圾焚燒發電廠集中處置,實現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置全覆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建設的垃圾焚燒發電廠自運營以來,累計處理生活垃圾38.23萬噸,發電量達19402.98萬千瓦時﹔滲濾液處理6.92萬立方米,產水4.15萬立方米。廚余垃圾無害化處置中心5月建成投入運營以來,累計處置廚余垃圾385.28噸,油脂提油量12.37噸,守護了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同時,還能變廢為寶,實現了資源回收利用的雙循環。
如今的宣威市,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城市管理精准高效。宣威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將一如既往做好這座城市的守護人,繼續書寫城市管理與綜合行政執法事業新篇章。(吳小學、劉寧、陳磊、寧麗娟 文/圖)
來源:宣威市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