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薦讀︱斯雄《景邁山的螃蟹腳》

2024年08月23日08:46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景邁山的螃蟹腳

作者:斯雄

《光明日報》( 2024年08月23日 14版) 

有許多懂茶、愛茶的人,講究春夏秋冬喝不同的茶。可頑固的我,一年四季隻喝綠茶。一天,一位茶友帶著據他說極好的普洱茶來找我,還特意請了安徽農業大學相關專業的老師現場展示茶藝。品茶之余,茶友倒出喝剩的茶葉,把葉片攤在桌上,用鑷子反復撥弄,說:“看,螃蟹腳!”

果然,茶葉裡有幾節根莖似的東西。茶友言之鑿鑿:上好的普洱茶中,一般都有螃蟹腳!

茶友們一片驚呼,一陣贊嘆。我有不少愛喝普洱茶的朋友,有的朋友甚至到了“茶痴”的程度。前些年,我也耳濡目染,了解到不少普洱茶的知識,但對什麼是螃蟹腳,我仍一知半解。

我國普洱茶的產區主要在雲南,普洱幾乎成了雲南茶葉的代名詞。恰巧我又來到雲南工作,免不了要跟普洱茶打交道。

2023年,中國“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5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通過審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作為中國第57項世界遺產,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是世界上現代茶園種植技術普及前,傳統“林下茶種植”方式保存至今的實物例証和典型代表,彰顯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智慧。

消息傳來,整個景邁山區乃至整個彩雲之南都沸騰了。

大平掌景邁山古茶林入口。斯雄 攝

大平掌景邁山古茶林入口。斯雄 攝

今年1月中旬,我從普洱市政府所在地思茅驅車2個小時,抵達瀾滄縣城﹔從縣城再驅車近2個小時,進入景邁山古茶林。

連著景邁山上一座座寨子與一片片古茶林的,是一條條彎彎曲曲的石子路。道路用一塊塊取自山裡的石頭緊挨著鋪就,取之於自然用之於自然。車在路上顛簸搖晃著,發出咯噔的響聲。

當地的同志解釋說:“這裡原先是准備鋪成柏油路的……”

“幸虧沒有啊!”我連忙打住他的話頭,“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中說得好,‘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我一向以為,‘非常之觀’的地方,交通不宜太過便利,適當增加一點觀賞難度,有助於保留原生態,未嘗不是好事呢。”

在景邁山芒景村翁基古寨高處的緬寺下面,有一處觀景台,可俯視整個寨子的全貌。我在觀景台上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茶林中,總有一些高大的喬木點綴其間。

景邁山上的蜂神樹。斯雄攝

景邁山上的蜂神樹。斯雄攝

整個古寨的層次感盡收眼底:山頂是各村寨的水源地﹔古茶林和村落在山地的中部,部落的村寨整體上圍繞著山布局。古茶林外圍有防護林,以防止冬季低溫和病虫害傳播。生產糧食和蔬菜的耕地則在海拔相對較低、水源充足的地區,避免開墾和種植活動對古茶林的干擾。

“遠看像森林,近看是茶林。”

在雲南眾多茶山之中,景邁山古茶山的規模相對較大,保存最好。據說,剛申報時,這裡曾被取名古茶園,后來有專家建議叫古茶林,因為景邁山茶農是在廣袤的森林裡種茶的。

景邁山古茶林中有900多種植物、130多種鳥類、20多種經濟昆虫,靠生物多樣性形成的自然生態系統來抵御病虫害。聊到茶樹的病虫害,一位茶廠的主人說得輕描淡寫,甚至有些禪意:“古茶林每10年左右會有一次病虫害,倒也不必過於擔心,畢竟古茶林既是我們的,也是虫子的,虫子也得有的吃,大家都要過日子。”

我路過寨子裡的市場,看見地上豎著一家餐館的廣告牌,上書“本店特色菜”,列有6道菜名,其中第一行竟是“螃蟹腳燉雞”。

景邁山的螃蟹腳。據普洱市普洱茶研究院院長介紹,“螃蟹腳在雲南各大古茶山皆可採集,但都零星,散亂,品質不一。所有普洱茶主產地,僅有一個景邁山地方能集中採摘,且品質最佳。”斯雄 攝

景邁山的螃蟹腳。據普洱市普洱茶研究院院長介紹,“螃蟹腳在雲南各大古茶山皆可採集,但都零星,散亂,品質不一。所有普洱茶主產地,僅有一個景邁山地方能集中採摘,且品質最佳。”斯雄攝

“這就是傳說中普洱茶樹上的‘螃蟹腳’嗎?”我十分驚喜。

“正是,而且是隻有我們景邁山茶樹上才有的。”陪同的人說得很肯定,旁邊地上平放著一隻簸箕,“你看,這些都是正在晾晒的螃蟹腳。”

第一次見到這麼多螃蟹腳,我有些興奮:“現在茶樹上還能見到螃蟹腳嗎?”

“一會兒去大平掌,就能看到。”

大平掌古茶林離翁基古寨不遠,是景邁山核心古茶林,海拔1500米,面積1180公頃,因其地形平坦如掌而得名。這裡也是目前景邁山唯一對游客開放的古茶林。

古茶林門口有一座石台,上面立有6個方形石墩,每墩上書一字,合成“景邁山古茶林”。我沿路前行,兩邊是漫山遍野的古茶樹和高大喬木,樹干上長滿苔蘚、藤蔓、野生菌類和寄生蘭花。茶樹大多高2到5米,較大的古茶樹近12米。大的喬木枝干粗壯,一般都有二三十米高。

自由穿行在古茶林的牛群。斯雄 攝

自由穿行在古茶林的牛群。斯雄攝

茶林間,時不時有散養的牛群旁若無人地穿行。從主路岔出一條泥土路,我沿著泥土路向上走,終於看到了“茶神樹”。這棵樹有500年以上的樹齡,茶農每年都會來祭拜。

“看,螃蟹腳!”有人驚呼,大家一起圍過去,隻見茶樹新發芽尖下端的枝杈處,赫然長有一個細小的主干,兩邊各有4個對稱分叉,主干和分叉都呈藕節狀。

普洱市普洱茶研究院的院長告訴我:螃蟹腳是一種寄生在樹齡較高的古茶樹上的寄生物,學名為扁枝槲寄生。在生長過程中,螃蟹腳吸收古茶樹的營養物質,並進一步通過生物轉化,產生出許多具有特殊功效的物質。《中藥大辭典》載,螃蟹腳能“祛風,活血,除濕,止咳祛痰”。

對生長環境要求嚴苛的螃蟹腳,成為景邁山生態和諧的一個顯著標志。有人說,喝茶最重要的是茶的品質﹔也有人說,喝茶喝的是文化。我不是“茶痴”,但見識了景邁山的螃蟹腳,的確見証了活態世界文化遺產的獨特與奇妙。

(作者:斯雄,系資深媒體人)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