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落細“1262”機制筑牢防汛救災安全屏障
“1262”精細化預報與響應聯動機制是雲南省防汛救災中的一項創新舉措,旨在通過精細化的氣象預報與及時有效的應急響應聯動,提升對暴雨、強對流天氣等氣象災害的防范應對能力,為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前,雲南省正處於“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各級各部門繃緊防汛救災這根弦,推動“1262”機制有效運行,提高響應速度,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抓緊抓細各項防汛救災工作。
“1262”精細化預報與響應聯動機制
精細化預報機制
氣象部門提前12小時
預報強降水(大於50毫米)落區精細到縣
提前6小時 提前2小時
預報強降水(大於50毫米)落區精細到鄉鎮
並將預報預警信息發送到各級防辦
啟動應急響應聯動機制
各級防辦根據氣象部門的預報預警會商研判后
及時叫應縣、鄉、村,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應急防汛部門提前12小時劃定防范重點區
提前6小時預置救援力量並組織特殊人群轉移
提前2小時組織受威脅人員轉移
今年截至8月6日
各級防指啟動防汛應急響應164次
發布3.4萬期“1262”精細化預報
3344期水情預報預警
點對點調度檢查州市、縣區、鄉鎮3908次
組織干部下沉14.6萬人次
組織轉移群眾3.4萬人次
全省洪澇災害未造成人員死亡失蹤
突破創新 構建機制
雲南省地形地貌復雜、江河眾多,立體氣候明顯、干濕季節分明、降水時空分布不均,使得水旱災害頻繁,且存在旱澇急轉、旱澇並存的特點。近年來,災害天氣異常性、極端性明顯加重,一些極端暴雨洪澇、高溫干旱事件增多增強,重大水旱災害、地質災害是影響雲南省民生安全、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風險隱患。加之雲南省山區面積大、人員居住分散,監測站點的布設難度大,導致雨情、水情等信息的監測和收集不夠及時准確。且部分山區通信設施不完善,預警信息難以迅速、全面地傳達給居民,導致居民不能及時做好防范和撤離准備。
隻有及時破解監測困難、預警傳達受限、應急機制運行不暢等問題,雲南省才能在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中取得主動。
2022年5月29日,省委主要領導在防汛救災工作專題會議上強調,省級各相關部門和各州(市)要學習借鑒兄弟省市成熟有效的經驗做法,提高氣象精准預報預警能力,提高對暴雨的預測監測能力水平。要完善預警響應機制,確保預警信息直達防汛工作一線、直達工程管理單位、直達水庫,直接到村、到戶、到人。
在我國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台風、強降雨天氣來臨前,漁船提前入港避險、人員提前撤離危險地區已成為慣例。福建省建立“1262”精細化城鄉氣象預警聯動服務機制,發展“網格預報+氣象服務”短臨預警服務業務新模式,基本實現預報預警服務分鐘滾動、逼近式提醒、分區預警、精確到鄉鎮,在防災減災過程中成效顯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省氣象局認真學習借鑒福建省的經驗,加快建立健全全省氣象部門預報預警服務聯動機制,做好提前12小時、6小時、2小時發布精細到鄉鎮的強降水預警,即“1262”機制,建立健全省、州(市)、縣三級聯動流程和業務規范,完善以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為先導、遞進式氣象災害預警服務的應急聯動機制,建立致災風險聯合研判、風險預警聯合發布、極端天氣防災避險制度,提高預警信息發布的時效性和覆蓋面。
如何構建響應聯動機制?
省氣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省級層面,省氣象台發布強降水重要天氣預報或暴雨預警后,省防辦及時發布防汛預警提示,根據《雲南省防汛抗旱應急預案》視情啟動防汛應急響應,防汛調度指揮直達縣、鄉一線。在部門層面,省氣象、應急、水利、自然資源、消防救援等部門開展聯合會商、聯合預警,加強分析研判,分行業部署災害防御工作。在地方層面,各級黨委、政府根據強降雨落區監測預報預警,主要領導點對點精准調度,突出重點提前防范應對﹔各級防汛責任人認真落實各項防御和應對措施,果斷組織轉移避險,做到應轉早轉、應轉盡轉、應轉快轉。
“1262”機制基於精細化氣象、水情預報,是一個破除行政層級限制的防災減災體系,它的關鍵就在於關口前移,時時刻刻、樁樁件件都要跑在災害來臨前,掌握主動權。
2022年汛期,初步建立的“1262”機制即發揮顯著作用。9月14日鎮雄縣強降雨發生前,縣氣象局啟動“1262”機制,及時將決策服務短信發送至縣委、縣政府及應急管理、水務、自然資源等多部門負責人和鄉鎮政府負責人處。相關部門和鄉鎮收到預警信息后,積極部署應對,及時組織轉移危險地段人員45人,有效保障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023年,“1262”機制進一步完善,防汛成效進一步顯現。汛期共經歷17輪全省性強降雨過程,未發生一起重大以上級別洪澇災害事件。
2024年汛期至今,“1262”機制有效運轉,各地轉移避險成效得到高度認可,應急管理部、自然資源部,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省防指、省委深改辦、省委組織部、省應急管理廳通報表揚8個以上雲南洪澇地質災害轉移避險典型案例,積極推廣基層防汛工作好經驗。
全省“一盤棋” 有“叫”必“應”
每年汛期,“1262”機制中的第一道防線——雲南氣象監測預警信息,都直通省政府指揮大廳及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調度指揮平台,及時向省委、省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提供氣象決策服務信息,加強與應急管理、水利、自然資源等部門的聯合會商,及時通報雨情,為防汛抗災提供了可靠的氣象依據。
“1262”機制逐年完善、優化。橫向看,各級相關部門配合越來越協調,顯示出全省“一盤棋”的效果﹔縱向看,從省至村,時刻做到有“叫”必“應”。
“對橙色以上山洪氣象風險預警實現點對點電話叫應,對開展轉移工作的地區2個小時跟蹤督辦1次,確保轉移工作到位、轉移人員安全。”省水利廳水旱災害防御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各級水利部門收到“1262”精細化預報預警后,立即組織分析研判,明確防御重點區域和重要風險部位,第一時間調度相關責任人,督導其做好防范。目前,已經實現預警轉移智能語音叫應,監測預警系統發出預報預警信息后即進行智能語音提醒叫應,確保責任人接收預警信息能及時處置反饋。
省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定期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信息,按照“1262”機制和“強降雨過程提前撤離緊急避險”制度要求,對發生地質災害風險較高州(市)進行叫醒叫應。今年汛期,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貫徹落實24小時應急值班值守,積極開展巡查排查、持續加強隱患監測、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果斷撤離受災群眾,先后成功避讓2起地質災害,有效避免了18戶39名群眾傷亡。
2023年,雲南省對“1262”機制的預報預警、會商調度、響應聯動3個環節作了進一步優化。2024年,雲南省明確“1262”機制融入各級預案之中,明確了基層響應具體行動措施,增強預案實操性,各州(市)積極探索完善防汛新機制。
“在河道的水聲中,我已經聽到了滾石頭的聲音,后來我聞到了河道散發出來的異味,還有水的顏色是黑黢黢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上江鎮大練地村監測員歐新忠回憶起今年6月12日山洪來臨前的景象,依舊心有余悸。意識到情況不妙,歐新忠第一時間拿起電話通知了大練地村委會武裝干事、災害風險隱患信息報送員。當地干部果斷決策、快速行動。盡管山洪來勢洶洶,但平時應急預案有備、心中有底,僅用40分鐘,就將危險區域的245名群眾就近轉移到避險場所。
未“汛”而備,汛前怒江州各級黨委、基層黨組織學習部署、排查、演練一樣都沒少。以村庄緊急避險為重點,開展轉移避險演練1421場次﹔每個地質隱患點均備有避險點,有2條以上轉移路線……
今年,繼昭通彝良、紅河屏邊、怒江瀘水、曲靖富源洪澇災害迅速轉移群眾避險后,7月19日6時40分,德宏州芒市西山鄉弄丙村發生特大暴雨,引發山體滑坡災害,預警后僅16分鐘就及時組織危險區域17戶34名群眾成功轉移避險,有效避免了人員傷亡。
德宏實行州級領導包縣市、縣級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村組、村組干部和黨員包保到戶到人的責任體系,24小時值班值守,確保各級防汛減災指揮體系始終處於應急激活狀態。當地“10聯戶網格”快速反應,按照居住相鄰、易於集中、便於管理、務實管用、因地制宜的原則,每3至10戶左右建立1個“10聯戶網格”,指定1名網格長作為信息員,全村形成一張網。芒市地質災害隱患點設立監測預警設備2093套,有利於人防技防高效聯動,強化了預警指向性和臨災預警。
雲南省還總結普洱市創新建立的江河箐溝上下游防汛聯動機制,在流域內上下游之間實行遞進式聯動叫應,上游區域出現降雨時,通知下游提前做好應對准備、組織轉移避險。目前,雲南省已全面推行江河箐溝上下游防汛聯動機制,實現全流域防汛。
聞“汛”而動 扛牢責任
“要嚴格落實直達基層責任人的臨災暴雨預警叫應機制,確保高等級預警發布后,精准叫應暴雨影響區基層黨政領導及防汛責任人……”入汛以來,每周一上午10點,省應急管理廳指揮大廳內都會舉行省防指防汛周會商,會商輪值主持人就近期防汛工作作出要求。在雲南省防災減災救災過程中,“1262”機制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
今夏,全國多地持續出現強降雨,一些地區發生洪澇和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習近平總書記對防汛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強災害監測預警,排查風險隱患,備足裝備物資,完善工作預案,有力有效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
近期,雲嶺大地經歷多輪強降雨,降雨疊加區域洪澇地質災害風險突出,防汛形勢嚴峻。
全省防災減災戰線干部群眾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滿懷“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用行動做到防汛減災“事事心中有底”。
未“汛”先動,提早安排部署完善防汛機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省委主要領導要求運用好“1262”機制,強化會商研判和預警響應聯動﹔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就防汛抗旱工作作出批示,深入一線調研指導。4月18日,全國防汛抗旱工作視頻會議結束后,省政府主要領導第一時間組織召開全省防汛抗旱工作視頻會議,部署抓落實工作。省防指印發工作要點和汛前准備通知,多次組織多部門會商研判,專題研究部署防汛抗旱重點工作,推動各地全面進入防汛備汛狀態。
為給安全度汛打好基礎,省防辦“一州(市)一單”督辦整改汛前檢查風險隱患183項。公示全省各類防汛責任人,組織“安瀾—2024”防汛綜合演練和覆蓋所有自然村的群眾轉移避險演練。與8家在滇央企簽訂應急救援聯動協議,督促各級認真落實隊伍物資准備,高質量完成各項防汛准備工作。
聞“汛”而動,強化關口前移,應對措施不斷增強。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汛期以來,省防指不斷加強研判,力求指揮調度更加精准。各級防辦密切監視雨情水情發展變化,滾動會商,研判防汛形勢。將視頻調度和點對點電話調度相結合,精准叫應指導重點地區防汛應對責任措施落實落細。
截至8月6日,各級防指啟動防汛應急響應164次,發布3.4萬期“1262”精細化預報、3344期水情預報預警﹔點對點調度檢查州市、縣區、鄉鎮3908次﹔各級防辦以指揮部領導帶班、部門聯合值班、高級別預警時指揮長駐點調度3項機制為抓手,全面壓緊壓實責任,確保防汛指揮調度高效權威,落實逐級包保制度,共組織干部下沉14.6萬人次、組織轉移群眾3.4萬人次。全省洪澇災害未造成人員死亡失蹤,守住了“不死人、少傷人”底線。(朱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