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咖啡”也能穿上身 佤族織錦受熱捧

人民網記者 虎遵會
2024年08月01日16:25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7月28日,第8屆中國—南亞博覽會暨第28屆中國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南博會)在雲南昆明閉幕后,陳濤便馬不停蹄地趕回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班母村。

“開館3小時,11條圍巾和8條圍裙就被一搶而空﹔開幕3天,我們就接到了16萬元的訂單……”陳濤滿臉欣喜地說,參展團隊還沒回到村裡,訂單產品就已開始在各村寨制作了,她也得趕回去看看。

西盟縣班母村群眾現場展示佤族織錦制作。人民網記者-虎遵會攝

西盟縣班母村群眾現場展示佤族織錦制作。人民網記者 虎遵會攝

陳濤是雲南省農業農村廳派駐西盟縣班母村的第一書記,這是她第二次帶著班母村的鄉親們參加南博會。“去年我們的展位隻有10平米,今年有72平米,還單獨設計了一個門頭,很有民族范兒。”陳濤說。

“南博會期間,到我們展位參觀和購買佤族織錦的人絡繹不絕,訂單多得讓我們都不敢接。”陳濤補充道,因為佤族織錦都是純手工制作,過程比較耗時,如果接太多訂單,鄉親們也無法按時完成,不能因此影響了產品的品質。

作為佤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佤族織錦技藝於2021年5月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經過千年傳承發展,這些色彩斑斕的錦線,不僅交織出精美的圖案,還成為佤族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技藝。

岩華在第七屆南博會上售賣佤族織錦。受訪者供圖

岩華在第七屆南博會上售賣佤族織錦(資料圖)。受訪者供圖

小試牛刀,他5天收入超村民年人均純收入

佤族織錦,作為我國民族織錦的一個重要品種,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民族工藝。“制作佤族織錦,主要採用的工具是踞織機,也叫腰機,它由竹木制作而成,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構造最簡單的織布機之一。”西盟縣農業農村和科學技術局副局長李克麗說,織錦時,佤族婦女席地而坐,憑借巧手與耐心,一塊好的織錦需要十天半月才能完成。

李克麗介紹,近年來,西盟縣深挖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聚焦“傳承、培訓、融合、打造”四個環節,將佤族織錦作為鄉村振興進程中的一個增收渠道,對佤族織錦進行全鏈條培育與打造,並取得了顯著成效。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如何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也是駐村工作隊到班母村后思考最多的問題。

用咖啡紗線制成的玩偶。人民網記者-虎遵會攝

用咖啡紗線制成的玩偶。人民網記者 虎遵會攝

“2023年6月,駐村工作隊在進村入戶過程中,發現佤族婦女制作的織錦日用品非常精美,具有進一步開發成商品售賣、實現增收的潛力。”陳濤信心十足地說。

陳濤進一步分析道,佤族織錦技藝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在“品牌溢價”上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同時,群眾可以利用農閑時間制作佤族織錦,這與發展傳統產業並不矛盾。更重要的是,佤族織錦技藝是當地群眾世代傳承的手藝,佤族婦女從小就學習並掌握,技術上駕輕就熟。

說干就干。為驗証佤族織錦的增收潛力,2023年8月,陳濤帶領班母村的村組干部和佤族織錦匠人,在第七屆南博會上進行了小試牛刀,結果備受關注。

“由於時間倉促,我們就在村民現有的織錦中挑選了一批帶來參展,但效果非常好!”陳濤興奮地說,短短5天時間,僅村民岩華一個人就賣出了價值1.6萬元的佤族織錦產品。“這超過了班母村2022年的人均純收入。”

“展會期間,我們還與來自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消費者進行了充分地交流,對當下的消費趨勢和流行熱點有了更深入地了解。”陳濤表示,這不僅大大提振了大家開發佤族織錦產品的信心,同時也讓他們對現有產品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地分析和總結。

用咖啡紗線制成的圍巾。人民網記者虎遵會攝

用咖啡紗線制成的圍巾。人民網記者 虎遵會攝

創新突破,用咖啡渣制紗線引領新時尚

“這個事兒值得大家好好干,一定能給鄉親們增加收入。”陳濤說,回村后,駐村工作隊便指導班母村黨總支副書記岩談領辦了西盟縣第一家專業制作佤族織錦的合作社,並用駐村工作經費,幫助合作社注冊了“錦出佤山”商標。

然而,如何讓傳統的佤族織錦走出大山?陳濤和其他駐村工作隊員進行了深入調研和分析。“佤族織錦雖已傳承千年,但其民族特性較強,市場相對小眾。”陳濤坦言,再加上產品單一等問題,想讓大眾接受確實有不少難度。

經過一系列的調研和總結,駐村工作隊有了答案:要針對都市消費群體的喜好,開發佤族織錦新產品。於是,駐村工作隊一邊聯系浙江的領帶企業,打版制作佤族織錦西裝領帶,一邊主動對接國內服裝百強企業奧斯迪,開始打版制作佤族織錦女士商務正裝。

為了更專業地指導合作社進行佤族織錦生產,駐村工作隊還自學了紡織材料學等課程,並了解到紡織行業已研發出成千上萬種紗線。然而,班母村的群眾大多隻能在村鎮周邊的小店購買紗線,這些紗線品種單一、質量也參差不齊,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織錦的品質提升。

為解決紗線問題,2024年3月,陳濤前往上海參加中國國際紡織紗線(春夏)展覽會參觀學習。“參展過程中,我發現有兩家企業可以用咖啡渣生產紗線,便萌生了將雲南咖啡渣加工成紗線制作佤族織錦的想法。”陳濤說,雲南咖啡種植面積佔全國98%以上,並不愁沒有原材料。

“用咖啡渣做紗線,陳書記沒開玩笑吧?”消息傳回村裡,岩談和村民們都不相信,平時直接扔掉的咖啡渣,還能變廢為寶。

“一方面是企業難以獲取大量的咖啡渣,另一方面卻是大量的咖啡渣被直接丟棄。”雲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了解到企業需求后,他們及時幫兩家紗線生產企業對接了能大量提供咖啡渣的雲南咖啡企業,解決了企業生產咖啡紗線原材料的問題。

3月底,兩家企業的技術團隊來到雲南進行實地考察,並對西盟佤族織錦技藝進行了深度調研,最終達成了合作。6月中旬,用雲南咖啡渣生產的第一批紗線運到了西盟,咖啡紗線也被首次運用到了佤族織錦中。“為了表示感謝,兩家企業還免費向西盟贈送了一批咖啡紗線。”陳濤說。

第一批咖啡紗線到貨后,雲南省農業農村廳攜手普洱市、西盟縣的相關單位,邀請業內專家為一批具備佤族織錦基礎的農民進行了專業培訓。“在培訓的同時,也讓她們著手制作訂單產品,成熟的產品當場就被收購,並被帶到南博會上進行展示。”陳濤表示,這場別具一格的培訓活動,不僅讓眾多參與者學到了新技術,還切實增加了她們的收入。

李克麗介紹,用咖啡渣做紗線,不僅可以為傳統佤族織錦增加新的賣點,吸引更多消費者關注,還可以通過傳播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生活理念,增加公眾對雲南咖啡的好感度,豐富和提升雲南咖啡的品牌內涵和價值。

用咖啡紗線制成的正裝和咖啡圍裙。人民網記者-虎遵會攝

用咖啡紗線制成的正裝和咖啡圍裙。人民網記者 虎遵會攝

再次參展,咖啡紗線佤族織錦人氣爆棚

“今年的展位搭建獨具匠心,我們以佤族傳統寨門為入口,前半部分精心搭建了佤族織錦技藝展示台,現場生動展示佤族織錦的制作過程及傳統產品﹔后半部分則重點展示咖啡紗線、咖啡織錦產品以及傣族手工紙包裝……”陳濤詳細介紹道,整個展位以“把咖啡穿在身上”為主題,吸引了眾多參展商和游客的目光。

盡管主打佤族織錦展示,但展位卻巧妙地設立在咖啡展館中,這一創新布局讓眾多參展商和游客倍感好奇。談及咖啡,陳濤更是充滿自信:“雲南的咖啡種植面積和產量均佔全國的98%以上,以絕對優勢成為中國咖啡的主要產地。特別是普洱市,咖啡種植面積高達68萬畝,佔了全省的近一半種植面積。”

目前,咖啡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咖啡渣,未經處理隨地堆放會對土壤和水源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將咖啡渣轉化為紗線,不僅能有效減少咖啡渣的污染,還能實現資源的再利用。這種咖啡紗線具有吸濕排汗、抗菌、透氣、保暖、輕量化等特性,廣泛應用於服裝、鞋子、床上用品、抱枕等多個領域。”陳濤說。

李克麗介紹,目前西盟已有兩家農民合作社將咖啡紗線與佤族織錦相結合,開發出了一系列受歡迎的產品,如佤族織錦西裝領帶、女士正裝、咖啡圍裙、圍巾、玩偶等。

為更好地推廣佤族織錦產品,班母村還採用“非遺+非遺”的創新思路,設計制作了全新的產品包裝。這些包裝盒和包裝袋,都是由傣族手工紙做成,既環保又富有文化內涵。

據介紹,傣族造紙技藝,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雙非遺”的包裝設計,不僅提升了產品的文化價值和品牌價值,還讓傣族手工紙和佤族織錦相互賦能,共同走向更廣闊的市場,為更多的群眾帶來增收致富的機會。

陳濤表示,這次展會的成功推介,讓佤山的群眾深刻體會到了創新和對接市場的重要性,也極大地提高了大家發展佤族織錦的信心和積極性。

將咖啡紗線融入佤族織錦之中,只是西盟縣深入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積極推動佤族織錦產業鏈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近年來,佤族織錦的經營主體已從零散農戶成長為合作社﹔合作伙伴也從無到有,逐步拓展,吸納了包括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內外多家企業﹔織錦產品也實現了從傳統佤裙、佤包向西裝裙、西裝領帶等現代服飾的多元化發展﹔消費群體更是跨越阿佤山,拓展至國內外市場……

佤族織錦的發展之路,正越走越寬廣。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