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博士”的“花樣年華”

雲南省臨滄市,永德大雪山下何家大塘自然村,整齊排列的月季花盛開如海,譜寫著一曲產研結合的“花花協奏曲”。
然而,過去很長時間裡,永德縣的月季種質資源豐富,卻存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
故事的另一端,2012年,尚在讀博的臨滄人李淑斌赴法國國家農業科學院做月季遺傳育種訪問研究時,發現“中國自主研發的月季品種之少,連外國人都不能理解”。
李淑斌和團隊在臨滄市永德縣的月季基地。 人民網記者 蔡樹菁攝
疑惑來源於中國是月季種質資源大國,野生月季和薔薇資源佔了約全球一半,雲南又佔了約全國的一半。“月季怎能缺了‘中國芯’?”李淑斌廣泛考察歐洲的月季育種和市場,學成歸國后,回到家鄉雲南,一頭扎進研發月季新品種的事業中。
科研之路漫漫,非一朝一夕之功。針對中國月季自主知識產權品種少、難有超越國外品種等難題,李淑斌帶領團隊一步步走穩,“育種需要花時間去進行創新,如果不具備核心競爭力就會被市場淘汰,團隊也會難以為繼。”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研究,是他在國外觀察到的寶貴經驗,他邊做科研邊實踐以企業為科技創新主體的產學研路子,期間還成立了核心的團隊載體——“產研小院”。
李淑斌團隊成員在基地開展月季新品種研發。李淑斌團隊供圖
近十年間,李淑斌帶領研究團隊驅車50多萬公裡,走遍大半個中國收集月季種質資源,建立起親本庫,擴大育種基因池,再選育品種。幾乎是“十萬裡挑一”,截至目前,團隊成功培育出近百個品種,5個獲得了新品種專利証書,均獲得市場的認可。
2022年,永德縣正尋求一些新的產業發展,機緣巧合下和李淑斌實現“雙向奔赴”。看重永德豐富的月季種質資源、適宜規模化發展高品質月季產業發展的氣候環境以及當地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李淑斌很快帶著“產研小院”落地,並成立花香(永德)科技研發有限公司,以永德大雪山香水月季資源的開發利用和老百姓增收為出發點,聚焦永德香水月季產業“種業芯片”研發和全產業鏈孵化,並探索“黨組織+科技研發+產業培育+農民合作社”的科技賦能鄉村振興模式。
李淑斌團隊培育出的多頭月季。李淑斌團隊供圖
目前,李淑斌團隊在永德已建成100畝的月季種質資源基地,“產研小院”成為鄉村振興實驗室、種質基因庫、新型研發機構等復合載體,實現了人才、平台等要素的聚集,構建以企業為創新主體的產學研一體化產業創新體系,驅動臨滄花卉和永德月季的發展。
“我們團隊的4個研發中心裡,永德至關重要,這裡有從國外收集香水月季育種材料20萬余份,其中古老月季品種30種,野生資源20多種、1000余份,很多還是永德特有的香水月季變型及民間栽培品種。”李淑斌介紹。此外,何家大塘自然村的村民們把土地流轉給“產研小院”,不僅獲得較高的地租收入,還通過專業化培訓成為育種工人,在“家門口”上班,和“花花”事業一同發展,日子越過越紅火。
李淑斌團隊培育出的多頭月季。李淑斌團隊供圖
面對未來,李淑斌和團隊計劃將永德的“產研小院”打造成保存香水月季多樣性最豐富的月季種質基因庫,聚焦東南亞及國內高端市場,培育“有味道的花”品牌,建成自主知識產權切花月季品種集中示范推廣中心,助推中國月季綻放世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