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稻香”為媒 邂逅雲南南華秋葉田

暑期,你打算帶娃去哪兒放鬆?
如果從昆明出發去大理、麗江,不妨中途停留一兩日,去位於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龍川鎮靈官社區的秋葉田·稻田理想研學基地“打卡”,感受一下這裡的風土人情。
基地前的稻田。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這裡有碧綠的稻田,微風吹來,泛起層層碧波﹔這裡有稻田咖啡館,你可以和友人三兩對坐,品著咖啡、吃著甜點,享受愉悅假期﹔這裡有繡球主題民宿,你可以感受溫馨舒適的鄉村時光﹔這裡有以野生菌為主題的餐廳,菜品之豐富,味道之鮮美,定會讓你稱奇﹔如果隻吃不過癮,基地旁的大片山林,可以讓你沉浸式體驗“野生菌自由”……
“我們這兒還能體驗農耕勞作、旅拍,還展示了本地的野生菌加工產品和部分鄉鎮的農特產品……”基地負責人馬俊把記者的思緒拉回到現實。
更重要的是,這裡離杭瑞高速南華出口、南華高鐵站僅10分鐘車程,交通便利,省去了你奔波勞累之苦。
基地一角。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可能有人還想更多了解一下秋葉田·稻田理想研學基地。
“這塊地之前是閑置的。”馬俊說,2023年,在楚雄州委組織部支持下,南華縣按照“田園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思路,引入企業盤活閑置土地,打造秋葉田·稻田理想研學基地,旨在將其打造為南華縣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示范樣板。
基地打造過程中,村集體、村民利益如何兼顧?“靈官社區提供場地的同時,投入60萬元村集體資金到項目中,每年獲得基地分紅30萬元﹔村民們既可獲得土地租金,還能到基地務工,獲得雙份收入。”馬俊說。
基地一角。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2023年12月基地開工建設,今年6月開園。“一個多月來,約有兩萬游客造訪基地,民宿平均入住率達到60%。”馬俊說,更讓自己意外的是,約兩萬游客中,60%不是來自南華本地,“楚雄州其他地方 、昆明的游客多,也有不少外省游客去大理、麗江玩,途中來基地停留的”。
農文旅項目要想實現流量和留量雙贏,需要在保障項目品質基礎上,打破游客“看完就走”的慣性思維,創新宣傳方式,加強游客的體驗感和參與感。
“有句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可時代在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在變化,如果沒有相應的宣傳手段和渠道,再好的品質也會被湮沒。因此,對農文旅項目來說,酒香也怕巷子深。”馬俊說。
基地一角。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帶著這些思考,馬俊和團隊在保証基地品質的同時,通過在短視頻平台直播、邀請本地樂隊、舉辦沙龍活動等方式,擴大基地知名度。縣裡也將基地作為重點推介的農文旅融合示范點,與其他農文旅項目串點成線進行推介,旨在構建起全縣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新矩陣。
當然,要吸引更多客流,核心還是品質提升。“我們正開展‘我在靈官有塊田’稻田認領活動,提升游客參與度﹔還在開發秋葉田系列產品,讓游客來了有可帶走的東西﹔稻谷收了以后打算種小麥,讓游客來年體驗風吹麥浪的感覺……”馬俊一股腦兒說了很多。
一名村民在基地務工。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還在等什麼,帶著家人來稻田邊散步或騎行,呼吸清新的稻香,享受夏日的溫柔與愜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