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共下“一盤棋”共謀大發展 跨區域協調發展的昆明實踐

符 皓 尹 馨 劉 怡
2024年06月27日10:2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立夏以來,雲南磨憨口岸很“熱”——熱在氣候,更熱在投資考察團一波接一波。

“幾乎每天都有投資考察團到磨憨考察,一天要接待3到4批次。”中國老撾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產業發展和投資促進中心主任楊子賀透露,5月以來,到磨憨的考察團已超過40批次,除昆明市轄區各縣(市)區主要領導帶隊的考察團外,還有來自福建、浙江、上海等地的企業,涵蓋熱帶花卉、進出口貿易、供應鏈服務、綠色建材、制造業、物流業等多個領域。

磨憨站航拍。人民網記者 符皓攝

磨憨站航拍。人民網記者 符皓攝

距離磨憨六百多公裡外的昆明主城區,更確切地說是位於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昆明片區的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同樣很“熱”——目前已有華彩光能、蘇州推動者生物等21家企業簽訂協議,並吸引了中車石家庄車輛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等30余家企業注冊落地。

這兩個地方有啥特別之處,昆明市下轄各縣(市)區為啥都搶著往磨憨“送企業”?

今年5月8日,昆明市印發《重點“飛地園區”跨區域協作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明確,將昆明托管的邊境口岸磨憨所在地的中國老撾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滬滇協作的重要產業園區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作為重點“飛地園區”,通過構建合作共贏、利益共享的跨域協作機制,調動昆明市各級各部門積極性,推動招商引資和產業轉移項目在重點“飛地園區”優先落地、高效集聚。

如何利益共享?《辦法》明確了協作招商的昆明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和“飛地園區”之間的稅收共享期限和比例,並對固定資產投資、工業產值等主要經濟指標進行共享。

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受訪者供圖

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受訪者供圖

5月10日,昆明市“當好排頭兵”高質量發展大競賽重點工作推進會議暨磨憨國際口岸城市建設現場會議在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召開。會議明確提出,要搶抓托管磨憨、中老鐵路“黃金大通道”、國家推動東西部產業轉移等帶來的新機遇,舉全市之力推動產業轉移項目落地,更好地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

昆明市縣(市)區立即行動起來,由所在地黨委、政府領導帶隊,組織意向企業、協會商會及相關部門赴重點“飛地園區”開展實地考察和洽談。

端午節前,官渡區委主要領導帶隊,率區內20余家重點商協會、企業,先后赴兩個重點“飛地園區”考察。

“企業到現場考察后,紛紛表達了對磨憨的興趣,尤其是外向型企業,普遍看好磨憨發展前景。”看到企業在現場詳細詢問磨憨政策,表達投資意向,官渡區商務和投資促進局局長寧平難掩激動:“《辦法》出台后,我們招商的靈活度更高,動力也更足了。”

6月14日至15日,時逢周末,安寧市委主要領導帶領轄區近20家企業赴磨憨考察。

“政策支持下,全市‘一盤棋’,昆明的縣(市)區不再是‘單打獨斗’,將合力吸引更多東部優質產業項目和龍頭企業高效轉移至昆明和磨憨,促進產業鏈、供應鏈規模化集聚。”安寧市投資促進局局長夏斌說,對安寧和磨憨而言,《辦法》推動的跨區域協作模式,將創造出更多雙贏局面。

事實上,《辦法》並不是憑空而來。早在2022年,昆明市就對跨區域產業協調發展展開探索,先后出台了“1+2+N”系列政策措施——《統籌跨區域產業協調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1個主文件和《存量產業項目跨區域流轉管理服務辦法》《招商引資項目跨區域協作管理辦法》2個配套文件,以及《產業項目配置新能源資源跨區域協作實施細則》等N個系列支撐文件——破解主城核心區空間受限、遠郊縣區項目缺乏、合作招商動力不足、資源要素失衡錯配等問題,統籌跨區域產業協調發展,構建差異發展、互利共贏的產業協作格局。

《意見》提出產業布局‘一盤棋’、要素保障‘一盤棋’、招商引資‘一盤棋’三個“一盤棋”,以有序推動產業跨區域轉移和生產要素合理配置。

產業布局“一盤棋”,著力增強發展的統籌性、整體性、協調性,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構建“和而不同、錯位聯動、全面統籌”的產業發展格局﹔要素保障“一盤棋”,在市級層面統籌調配各類資源,持續破解供需錯配問題,提升要素供給效率﹔招商引資“一盤棋”,發揮招商引資在產業發展中的“助推器”作用,全面統籌、高效聯動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實現要素高效配置、產業優化布局,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

和三個“一盤棋”相配套的還有“三項保障機制”,即利益共享機制、統計核算機制、督促考核機制,旨在一攬子部署、一體化持續推進產業在區域間合理布局、梯度轉移、利益共享。

其中,在利益共享機制方面,市級層面統籌建立利益共享機制,項目建設、運營產生的稅收按照屬地原則征收,扣減企業享受優惠政策后的稅收收入(縣級留成部分)和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指標、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由參與該項目統籌協作的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區依照政策規定協商確定分享比例。

磨憨站站前廣場的商業項目施工現場。人民網記者 符皓攝

磨憨站站前廣場的商業項目施工現場。人民網記者 符皓攝

“1+2+N”系列政策推行以來,昆明全市“一盤棋”,跨區域產業協調發展成果頗豐:先后推動祿勸縣與富民縣共同推動上下游產業協同布局、東川區與尋甸縣合作共建天生橋產業園區、滇中新區與西山區實現跨區域項目流轉、西山區與富民縣共同保障華潤電力大興藥光互補光伏電站項目落地建設、宜良縣與陽宗海風景名勝區共同推動華潤匡遠林光互補光伏電站項目落地建設……

“可以說,‘1+2+N’系列政策的實踐經驗,給《辦法》的出台奠定了基礎。”昆明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兩年時間,昆明市通過統籌跨區域產業協調發展的不斷實踐,有力地推動了產業從分散布局轉向特色集中布局,實現了推動上下游供應鏈延伸、做大做強特色產業鏈、提升發展公平性和協調性的良好效果,有效釋放區域一體化發展紅利,推動各縣(市)區間由競爭轉向競合,達到了破除“小算盤”、共謀大發展的效果。《辦法》實施一個多月以來,昆明各縣(市)區組織到磨憨考察的企業,已有10家初步確定了入駐意向。

短評:

協調、共享,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昆明市出台的“1+2+N”系列政策、《重點“飛地園區”跨區域協作管理辦法(試行)》,實現了全市產業發展“一盤棋”,有序推動產業跨區域轉移和生產要素合理配置,促進產業在區域間的合理布局,構建跨區域產業轉移利益共享機制,形成了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闖出了一條跨區域協調發展的新路徑。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昆明的這些跨區域協調發展的探索實踐,均與國家近期出台的促進招商引資高質量發展相關政策中“促進產業在區域間的合理布局和梯度轉移”“構建跨區域產業轉移利益共享機制”等要求高度契合,充分體現了昆明市超前謀劃、主動作為的意識和擔當。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