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敢於競爭、敢於勝利是水電十四局人不斷續寫奇跡的內在文化基因

王曙平
2024年05月08日15:26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是萬物的尺度。”

雕刻時光的,是人的精神。

中國水電十四局在70年的發展成長過程中,轉戰南北,踏遍江河,奉獻“光明”,在秀美的大地上筑起座座豐碑。

一路走來,水電十四局在競爭中求得生存、獲得發展、贏得勝利。篳路藍縷七十載,敢於競爭、敢於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始終貫穿於水電十四局不斷續寫奇跡的文化基因中。

追本溯源,始知維艱。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隨著中國工業化的全面展開,國家集中力量進行列入156項重點建設項目的雲南個舊錫礦改擴建和東川銅礦興建工作。

冶金工業建設必須以電力建設為先行。數據顯示,1949年底,雲南省全省僅裝有發電設備容量1.45萬千瓦,佔全國裝機容量的0.78%,其中水電僅佔0.5千瓦。

當時的燃料工業部水利發電建設總局決定,在原有的雲南水利發電工程處的基礎上,成立燃料工業部雲南水利發電工程局。1954年5月10日,雲南水利發電工程局在昆明巡津街21號附1號正式成立。自此,在美麗的春城“點亮”了一盞不滅的燈。

雲南水利發電工程局並以雲南建工局部分人員為基礎,從福建古田、四川獅子灘等電站工地調來一批施工技術骨干,迅速完成了工程局“搭架子”。成立初期,多數員工沒有參加過水電建設,工程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十分缺乏。

為盡快掌握實戰經驗,工程局成立后,立即擔負起中國第一座水電站——雲南石龍壩電站新廠改建2×3000千瓦工程。在石龍壩電站擴建工程中,首批水電十四局人在這裡鍛煉、成長。“不會就問,不懂就學”的口號回蕩至今。至1958年6月28日,在新中國誕生不到10年的時間裡,建成的石龍壩新廠的裝機容量相當於1912年至1949年37年裝機容量的13.5倍,為雲南的水電建設打響了“第一炮”。

在這個“練兵場”,敢於競爭、敢於勝利的傳統和作風開始萌芽,水電十四局的隊伍在這裡開始發展壯大,並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在改擴建石龍壩電站的同時,水電十四局揮師北上烏蒙山,轉戰練兵后迎來的第一塊“硬骨頭”——以禮河梯級水電站。它作為建國初期興建的全國五大水電工程之一,是工程局承建的國內第一座高水頭、跨流域引水、梯級連續開發的水電站,其梯級水頭共達1413米。

整個梯級電站自1954年施工准備至1972年底竣工。第一代水電十四局人,年復一年、周而復始,幾經坎坷、歷盡艱難,肩挑背扛,憑借落后的生產方式,用寶貴的生命、辛勞的汗水給千家萬戶帶來了光明、歡樂與幸福,憑借一股不服輸的精神譜寫了一曲自力更生建電站的凱歌,為雲南工農業大發展提供了強大的電能,也為新中國的水電建設事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新中國的水電建設事業催生了水電十四局,水電十四局人也在那個艱苦年代頑強地擔負起了歷史所賦予的光榮任務,在以禮河、綠水河、西洱河,到處都是他們的戰天斗地的身影。

凍土下的種子,隻有經受嚴冬的淬煉才能走進春天。

“我們就像一位帶著嫁妝、坐著花轎、興沖沖趕往婆家的新娘。可到了一看,無情的新郎竟然娶了別人!”這是水電十四局第一次參與國標工程投標競爭失利后悲傷委屈情感的真實寫照。

1976年,魯布革水電站開始籌備建設,水電十四局承擔電站主體工程開工前的各項施工及臨建等工程。經過五六年的艱苦努力,到1982年,電站“三通一平”基本完成,各種生活生產設施基本就緒,引水隧洞施工支洞已經打通。

1982年,魯布革電站被列為中國水電建設第一個引進外資、實行國際招標和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的項目。

1984年3月,中國政府與世界銀行正式簽訂1.454億美元貸款協議,財政部以8%的利率轉給雲南省電力工業局,償還期20年(含寬限期5年)。

按照當時的匯率,1美元兌換2.372元人民幣計算,1.454億美元約等於3.45億元人民幣,相當於1983年雲南財政收入17億元人民幣的1/5。

魯布革水電站開創了引進外資、使用外國設備以及單項工程實行國際公開招標建設的先例。魯布革水電站成為我國水電建設對外開放的第一個“窗口”。

當年,“28歲”的水電十四局已經建設了幾十座水電站。當時的水電十四局人沒有想到:

第一次認識的市場,竟在自己“家門口”﹔

第一次被動參與投標競爭的項目,竟是本局已先行施工的魯布革引水隧洞工程﹔

第一次參加的投標竟是國際工程標,而競爭對手竟是世界上著名的8家國際承包商……

這一系列的“第一次”,像一道浪潮,狠狠地沖擊著指令性計劃下生存的水電十四局。

面對第一次巨大變革危機,水電十四局人自信滿滿。

1983年11月8日,日本大成公司以8463萬元的報價,比水電十四局所在聯營體低3669萬元、比標底低43%的報價中標。

傳統是個“龐然大物”。

消息傳來,有人跳腳罵娘,有人仰天長嘆,有人急得流淚。然而,當先進的技術、設備連同傲慢與輕蔑,從東京、波恩、奧斯陸、堪培拉和斯德哥爾摩一股腦“涌進”黃泥河峽谷時,怨氣、惶惑、驚愕、不服,一股腦地噴發了出來……水電十四局人深深陷入了自我否定的痛苦之中。

魯布革水電站在新舊觀念的碰撞中開始建設,在兩種管理方式的競賽中向前發展,成為我國水電建設對外開放的試驗場。水電十四局人被歷史推上了改革開放的潮頭浪尖。

中標后的日本大成公司並沒有派出龐大的施工隊伍,派駐魯布革工地的隻有30人的管理團隊,並按合同從競標“失利”的水電十四局成建制聘用了四百多名勞務工人組建施工隊伍。

這批工人,在大成公司管理下創造了驚人的效率,開挖兩個月,單月平均進尺222.5米,超過整個魯布革水電站隧洞月進尺最高水平,為我國當時隧洞開挖平均水平的2至2.5倍﹔開挖直徑8.8米的圓形發電引水隧洞中,創造了單頭進尺373.7米的國際新紀錄﹔1986年10月30日,隧洞全線貫通,比合同設定日期提前5個月。

變,意味著突破舊局,迎來新生,陣痛不可避免。

一邊是日本大成公司屢屢創造新紀錄,一邊是水電十四局承建的大壩樞紐工期滯后、按期截流目標很難實現。

同樣的中國工人,在同一條河流上,為什麼施工效率截然不同?

承認落后是一種痛苦,差距刺激著干部、工人的自尊。

在承認差距、認真總結分析后,敢闖敢試的水電十四局人“知恥而后勇”,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迎難而上,爭出了先進技術、科學管理,爭出了高效率和低消耗,也因為競爭和自我革新,推進了雲南乃至全國水電事業的大踏步前進。

在這些碰撞、沖擊和變革中,魯布革迎來了一種新的管理機制的誕生。

1985年11月,魯布革工程地下廠房得到國務院批准后開始試行大成公司先進的管理方法,成立廠房施工指揮所,實行承包合同制,經濟獨立核算,人員重組,產生了全行業最早“項目法施工”的雛形。

同試點前對比,施工人員減少35%,月均產值提高了50%。試點僅13個月,不僅把工程原來拖后的3個月時間搶了回來,還提前4個半月結束開挖工程,安裝間混凝土提前半年完成。1988年12月27日,魯布革水電站第一台15萬千瓦機組提前3個月投產發電,從截流到第一台機組投產發電,僅用了37個月,是當時國內大型水電站建設周期較短的工程之一。從1982年11月開工到1990年5月全部機組投產,魯布革60萬千瓦裝機的水電站建設項目共節約投資8000多萬元。

這個對外開放的“窗口電站”,創造了席卷全國建筑行業的“魯布革沖擊波”,拉開了全國水電建設新管理體制和利用外資建設水電的序幕,催生了中國現代項目管理制度。2009年,魯布革電站被評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百項經典暨精品工程”,與北京天安門廣場建筑群、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等重大工程一同載入了新中國建設與改革發展的史冊。

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

1988年,總裝機容量240萬千萬的廣州抽水蓄能電站,以全新的中國項目管理模式探索,拉開了建設序幕。創造魯布革精神的水電十四局再次在歷史大潮中被選中。

這是水電十四局第一次走出雲南的高山峽谷,第一次真正擁抱市場。

廣蓄電站是我國自行設計、建設的第一座高水頭、大容量的大型抽水蓄能電站。

它是大亞灣核電站的配套工程,並有百分之五十的電力輸送給香港,要求與已先行施工的大亞灣核電站同步發電。

自然環境惡劣、施工工期緊迫、工程難度大、技術要求高、政治責任重……靠什麼去統一意志、凝聚成力量呢?

水電十四局人很快把這裡變成了探索完善施工管理機制體制的“戰場”,一個項目法實踐的寶地,一個又一次蜚聲全國水電建筑業的力作。

在這裡,水電十四局人建立了以項目法施工為動力基礎的施工運行機制,精干管理機構,建立實施了三級管理、兩級核算機制,堅持目標管理紅線,堅持成本控制為中心,以管理科學為標准,力求均衡生產、文明施工……獨創的“均衡生產、文明施工、科學管理”的項目法施工經驗,再次擔當了中國工程建筑行業的“改革先鋒”。

國家建設部、電力工業部兩次召開廣蓄經驗交流會,在掀起中國基本建設項目管理的改革浪潮的同時,廣蓄也成為水電十四局出人才、出成果、出經驗的工地,奠定了水電十四局不斷贏取勝利的堅厚基石。

1993年8月2日,廣蓄電站首台機組發電。

1993年11月13日,《人民日報》頭版專題介紹了廣蓄項目,盛贊水電十四局為“地下工程施工鐵軍”。“地下鐵軍”的稱號就此起源。

一期工程從主體工程到首台機組發電僅49個月,至電站竣工僅58個月,比國家批准工期提前11個月和14個月。

時隔30年,后輩們在距此二百余公裡的梅州抽水蓄能電站一期工程建設中又創造了41個月的最短紀錄。當然,這是另一段火熱的故事了。

面對競爭,隻有敢於競爭、敢於勝利,才會善於勝利。

天底下,哪有一帆風順的美好,隻有披荊斬棘的孤勇。

在九十年代中期,滿懷信心的水電十四局人在天荒坪抽蓄電站引水系統工程、大朝山水電站地下廠房投標競爭中接連失利,加之,正值國內水電建設低谷期,水電十四局的生存發展面臨著嚴峻考驗。

當面臨的困難超出預期,人們往往會缺乏奪取勝利的勇氣。在大山大河中成長起來的水電十四局人始終堅守信念、堅固內功。

1995年的冬天,水電十四局人終於等來了這個契機——進軍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

1995年11月,以德國休普林公司為責任方的小浪底二標聯營體承建的三條導流洞施工進度滯后11個月,嚴重影響了截流目標的按期實現,並提出了巨額索賠。

一封《請戰書》被送到了水利部和小浪底建管局,“隻要工程交給我們,保証按期截流!”

水電十四局以中國施工企業為國爭氣的責任感主動請纓,促成了以水電十四局為責任方的OTFF聯營體的組建,通過艱難談判,以勞務分包的方式接手了這塊“燙手山芋”,在51個國家的上萬名建設者,一支支高度機械化的“聯合國部隊”中橫刀立馬、激烈競技。

在1997年10月28日永載治黃史冊的這一天,奔涌千年的黃河在涌入平原前的最后一個隘口,改故道,順利穿越1號導流洞。

搶回外商延誤的11個月工期,並提前1個月完成,此刻,水電十四局人壓抑已久的情緒得以全部釋放。

對此,時任水利部領導高度評價:“廣大職工在導流洞攻堅戰中,表現出主人翁姿態和愛國主義精神,形成了自尊自強、奮起競爭的民族精神,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整體協調、團結進取的協作精神,精心施工、認真負責的主人翁精神!”

在碰撞與摩擦中,水電十四局人不斷探索實踐國際工程先進施工管理經驗,加快了與國際慣例接軌進程。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三大主體工程之一的永久船閘,是長江永久通航建筑物,是當今世界上水頭最高、規模最大、級數最多、技術最為復雜的雙線五級船閘,總工程量相當於當時世界第一的美國邦納維爾船閘20倍以上。

1995年下半年,三峽永久船閘地下輸水系統工程開始招標,成為全國水電施工單位全力競爭的焦點。經過激烈競爭,水電十四局為責任方的三聯總公司得償所願。

三峽永久船閘地下輸水系統工程由4條總長5500米輸水隧洞、36條總高2578米豎井和24條總長864米斜井組成,其規模宏大、結構復雜,為世界地下工程建設所罕見。

我國著名水電專家、兩院院士、工程院副院長潘家錚表示:“永久船閘的技術問題解決了,整個三峽工程的問題就解決了一半。”

水電十四局人在上有地面船閘爆破威脅、下有施工通道擁擠狹窄的艱難條件下,僅用兩年多時間完成了3條引水隧洞、12條斜井、36座豎井總長近10公裡的開挖,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理念創新無處不在,創造了國內緊密聯營體施工的成功經驗,“岩石上繡花”的美名響徹國內外,展示了“水電勁旅”“地下鐵軍”的雄風。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斗,如此薪火相傳。

苦心求索春消息,不信東風喚不回。

兩個特大型工程的中標及高質量履約,為水電十四局以后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地位。

大朝山電站、天生橋梯級電站、小灣電站、水布埡電站、龍灘電站、廣州地鐵、雲南元磨公路……

在改革中不斷創新,不斷前進的水電十四局,在“南征北戰、東拼西搏”中,承攬了同期招標中地下廠房的大部分項目,也順利走上了業務多元化轉型之路。

借助中標承攬廣州抽水蓄能電站從土建到機電安裝全系列工程的契機,水電十四局人的目光瞄准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力求在這片沃土上尋得商機,實現業務轉型升級。

2000年3月,在廣州,中標地鐵2號線中山大學站至曉港站區間隧道工程,首次進入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領域。緊接著,4月份又中標2號線廣州火車站站土建工程。由此實現從“水”到“鐵”的拓展,也由此成為系統內最早獲得軌道交通施工資質的企業。

水電十四局人以固有的鍥而不舍的堅韌,深耕細作。三年后,奪得廣州地鐵3號線林和西站土建工程標,城軌業務也逐步擴展到國內十多個城市。在深圳地鐵7號線,所承擔的標段為電建企業首次施工的疊線隧洞和樁基托換工程,全面貫通全線施工難度最大、技術難題最多、風險系數最高的10條盾構隧道,成為電建地鐵建設史上的裡程碑。在海外,參建了新加坡捷運系統大士西延線和馬來西亞地鐵項目。

歷經二十四年的發展,水電十四局在城市軌道交通業務的品牌影響力和行業競爭力顯著增強,成果豐碩。累計完成約一百公裡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總結出車站、盾構、系統設備安裝、裝飾裝修等全套施工技術,形成了完整的盾構施工技術體系和地鐵施工競爭力。

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不再畏懼一般的風雨。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隨著建筑市場對工程質量、綜合服務、多元化投資等需求日益提升,促使企業突破現有格局,實現商業模式的改造與升級,從“單一兵種”發展為“立體軍團”,從“單業務獨大”發展為“多領域開花”。

2008年4月,水電十四局首次進入高鐵,而且是舉世矚目的京滬高鐵。在這備受關注、光榮又充滿挑戰的項目,水電十四局人以不屈的意志在競爭中不斷完善、不斷跨越,能打硬仗、善打勝仗,順勢變革,在盾構施工、鐵路橋梁鋪設方面從“雛兒”迅速成長為行家裡手。

2008年8月,水電十四局投資開發建設了雲南省首個風電項目者磨山風電場,這是水電十四局從單一施工向產業鏈一體化經營發展的重要舉措,其中飽含波折與艱辛,但十四局人迎難而上、拼搏制勝,成為雲南省首個獲得法國開發署貸款的新能源項目,獲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2013年12月28日,承擔主體施工的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正式通水,成為雲南省首度問鼎詹天佑獎、國家優質工程金獎、魯班獎、大禹獎的水利項目,並入選水利部公布的“人民治水·百年功績”治水工程名單。水電十四局人在高烈度強震區、高原喀斯特地貌區鏖戰水利工程禁區,打通長距離輸水隧洞,攻克高揚程大容量全變頻泵組建設難關,建成復雜地質條件下的“亞洲最大規模人工瀑布”……

斯裡蘭卡M壩水庫項目是該國最大規模的水利樞紐工程,其意義和作用相當於中國的“南水北調”。面對熱帶海洋季風氣候的影響,水電十四局人在“困難中找方法,與時間搶效益”,憑借過硬的質量、良好的信譽續寫友誼傳承。現如今,水電十四局的經營區域已遍及海內外,涉足亞洲、非洲、歐洲、南美洲20余個國家,涵蓋英、法、俄、葡、阿拉伯語五大語系地區。

對歷史最好的紀念,就是創造新的歷史。敬始慎終,方能繼往前行。

積厚成器,因勢謀遠。從篳路藍縷到事業中興,從立足雲南到走向世界,70年的不斷成長,讓水電十四局實現了從艱難起步到奮起直追再到超越引領的歷史性跨越,成為了國內最具競爭力的綜合性大型建筑企業,也讓我們在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建設投資企業的征途上有了充足的底氣。

希望的花,從來隻在前方盛開,我們的腳步隻會追隨明天的太陽。水電十四局將堅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為全面建設集團化、精益化、數字化、國際化的世界一流建設投資企業、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水電十四局人將始終滿懷家國情懷,以山河為家、應國家之需、筑國之重器,在中國建筑施工發展史上譜寫出輝煌的篇章!

凡心有所信,雖遠必達。(作者系中國水利水電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