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財經

新質生產力看雲南丨“數字引擎”驅動高質量發展

人民網記者 符皓
2024年05月07日08:10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對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出了明確要求。在雲南錨定“3815”戰略發展目標、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雲南篇章的關鍵時刻,圍繞雲南佔據比較優勢的有色金屬、生物醫藥、綠色能源、高原特色農業等特色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無疑是雲南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有效路徑。新質生產力將給雲南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哪些新動能?這些企業的探索和規劃,給出了答案。

數字時代,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是加快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任務。

對此,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發展數字經濟,雲南展開了周密部署。早在2022年,雲南就印發了《雲南省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明確通過數字基礎設施強基行動、數字經濟園區優化提升行動、數字產業化提升行動、產業數字化融合行動、數字服務和治理提升行動、公共數據資源共享開放行動等措施,把數字經濟打造成為引領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下面這些企業的數字化探索,成為雲南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雲南能源大數據中心頁面。受訪者供圖

“雲南能源大數據中心”頁面。受訪者供圖

數電融合助推綠色發展

當大數據與電能融合,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走進南方電網雲南電網公司建設的雲南能源大數據中心,一幅雲南全省整體用能情況的數據圖呈現在眼前:頁面中間,清晰地展示出雲南各個區域的能耗總量,對超過考核指標的區域還能實時發出預警提示﹔頁面左側,主要展示雲南光伏發電量指標、用電量趨勢、充電樁設施充電趨勢、重點工業未來12月用電量預測等信息﹔頁面右側,則展示了雲南能耗總量趨勢、能耗強度趨勢、消費彈性系數等指標。

“我們將能源‘一張圖’‘一條鏈’‘一本賬’等功能集成到‘一屏總覽’上,建立覆蓋全省的能耗管理體系,實現各地區、各行業、重點企業能源消費數據在線計算。”南方電網雲南電網公司科技創新與數字化部副總經理趙現平介紹,雲南能源大數據中心於2022年正式啟動建設,通過匯聚跨區域跨行業的各類數據,進一步激活電力數據要素價值,服務政府、企業和公眾。

具體應用成效如何?

“構建制造業大數據指數、城市韌性指數等模型,展示了昆明三大產業及產業鏈的經濟發展情況。”

“通過監測企業用電情況,判斷企業經營狀況,可為銀行授信提供決策依據。”

“在行業主管部門授權下,在全國率先把充電基礎設施‘管起來’,2023年篩選出3000多萬元疑似騙補線索。”

……

應用下來,雲南能源大數據中心在能源監管、能源金融、經濟洞察等方面成效顯著。

“今年准備進一步建設碳資源大數據監測分析平台,通過建立‘電—能—碳’分析模型,基於電力數據等對碳排放指標進行實時分析展現。”趙現平說,“雙碳”時代,雲南能源大數據中心還將持續發力,推動實現“雙碳”達標,為雲南綠色產業發展賦能。

雲南白藥牙膏生產車間。人民網記者 符皓攝

雲南白藥牙膏生產車間。人民網記者 符皓攝

數智發展驅動新型工業化

生物醫藥產業,是雲南發揮生物多樣化資源優勢,傾力打造的千億級產業。通過物聯網、大數據等數字化技術的應用,雲南的生物醫藥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轉型升級。

以雲南生物醫藥領域的重點企業雲南白藥集團為例。

走進雲南白藥的牙膏智慧工廠內,隻見設計產能65000噸/年的配料制膏系統,實現全封閉自動化生產﹔6條牙膏自動化灌包裝生產線,實現機器人上管﹔設有1.5萬個托盤貨位的牙膏立體倉庫,6台碼垛機器人以4000件/每小時速度將下線產品碼垛入庫……

“採用世界先進的物料輸送、制膏、灌裝等生產設備,運用物聯網技術,搭建起企業生產、配送、銷售信息化一體化平台,實現管理信息系統與現場設備的無縫對接,真正使生產設備自動化。”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智慧工廠管理平台基於信息化與自動化的深度融合,讓所有的生產管理,都可以在中央集中控制室內通過指尖完成。

除了智慧工廠,雲南白藥集團還將數字化應用到了公司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領域——員工在工作中遇到業務問題,不用問他人,在辦公電腦上咨詢雲南白藥集團數字員工“白小柒”,馬上可以得到幫助﹔把控中藥材三七的質量,不用派人監督,在電腦上打開數字三七產業平台,便可實現從種源、種植、加工到成品全流程實時監控……

“2023年,公司數字化轉型從頂層設計迅速延伸至日常工作,將數智發展與公司實體業務深度融合,賦能產業轉型升級和業務創新研發。”雲南白藥集團數字戰略科學家、數智中心總經理李少春介紹,通過持續推動數字化發展,讓雲南白藥集團在大健康產業的領先優勢不斷擴大。

“數字化是企業的核心能力之一,數字化建設是一場馬拉鬆。”李少春說,目前公司已與華為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致力於中醫藥行業及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與創新應用,打造中醫藥行業大模型並展開生態合作。

3融信服平台頁面。受訪者供圖

融信服平台頁面。受訪者供圖

數字信用服務企業發展

曾經,企業發展遇到資金難題,想貸款,隻能去銀行咨詢,還要提供相應的抵押物。

現在,企業有貸款需求,隻需要在平台注冊后,授權平台調用公司在市場監管、稅務、社保等領域的數據,馬上會有銀行找上門來,向符合條件的企業授信並辦理貸款。

數據也能貸到款?沒錯!

2022年,雲南省融資信用服務平台(以下簡稱“融信服平台”)建立,讓這一切變為了現實。

融信服平台由雲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雲南省分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雲南監管局指導,由雲南能投集團旗下的雲南省融資信用服務有限公司負責建設運營。

“通過打造雲南省重要數字金融基礎設施、雲南省普惠金融的核心數字賦能平台,經企業授權,平台對相關公共數據進行加工分析,形成企業數據‘畫像’,為金融機構開展信貸業務提供全方位的數據共享服務,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雲南省融資信用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鄧平介紹,融信服平台充分發揮公共數據價值,實現融資撮合、數字增信、政策直達三大功能。截至4月10日,已完成了包含市場監管、稅務、社保、發改等39個部門324類4244項涉企數據的歸集。

有了融信服平台,企業和金融機構都說好。

“在平台發布貸款需求后,平台自動推送了多家銀行,最終與目標銀行達成一致,不到1個月就貸到了300萬元,有效緩解企業資金壓力。”獲得貸款后,雲南一公司負責人任興平表示,融信服平台讓企業認識到了良好的信用數據的重要性,激勵企業誠信守法經營。

“融信服平台提高了信貸效率,也推動了入駐平台的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的下降。”中國農業銀行雲南省分行普惠金融事業部市場營銷部經理陳昕指出,在平台上,企業是買方市場,優質客戶各家銀行都想搶,競爭局面下,會倒逼各家銀行優化貸款產品、降低利率,最終惠及的還是企業。

融信服平台在數字產業化方面的探索實踐,為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台的建設提供了借鑒。今年3月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統籌融資信用服務平台建設提升中小微企業融資便利水平實施方案》,在全國全面鋪開融資信用服務平台建設,為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

讓銀行“敢貸、願貸”,讓企業“能貸、易貸”。融信服平台通過數字產業化的探索,讓數字變為資產,為雲南市場經濟主體高質量發展插上了騰飛之翼。據融信服平台網站公開信息顯示,截至4月30日,平台已入駐企業55萬余家,入駐金融機構239家,金融機構累計為企業授信近1300億元。

加快數字化轉型,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雲南正加速前行。《雲南省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明確:到2024年,雲南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要達到3160億元。

相關鏈接:

新質生產力看雲南丨柔性引才培育創新沃土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