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鄉村振興迎“蜂”來

程浩 向盈
2024年04月04日09:21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春日裡,來到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芒東鎮翁冷村的一處低矮山坡,一片綠意中,村民王永正在村裡的胡蜂標准種群繁育基地忙活。

翁冷村森林覆蓋率高,適合胡蜂養殖。去年以來,在當地黨委政府和幫扶單位助力下,村裡發展胡蜂養殖產業,既充盈養殖戶的“錢袋子”,也讓村集體有錢賺。

村裡的胡蜂標准種群繁育基地,整齊地擺放著600多個特制的蜂箱。向盈攝

村裡的胡蜂標准種群繁育基地,整齊地擺放著600多個特制的蜂箱。向盈攝

在基地的培育標准種群蜂大棚裡,600多個特制的蜂箱整齊擺放。為讓每個蜂箱裡的蜂王不至於餓著渴著,每個蜂箱固定有兩個注射器,分別用來給蜂王喂食蜂蜜和水。看到有蜂王開始筑蜂巢,王永便拿筆在蜂箱上標注日期。

傣家漢子王永打小對胡蜂有感情,常跟著家裡人到山上採集蜂群。十多年前,他有次採集了一窩蜂群拿到自家地裡養,養了沒幾個月,蜂巢便像瓮口般大。帶到集市上賣,蜂巢連著蜂蛹有60多斤,那時蜂蛹的售價不高,但也賣了1200多塊錢,讓王永開心了很久。

后來,隨著蜂蛹價格水漲船高,每年到了山裡胡蜂筑巢的時節,王永就和家人去找蜂群,再帶回去養幾個月。去年他養了10多群胡蜂,通過賣蜂蛹,獲利1萬多元。

像王永這樣每年到山裡“淘”蜂群的村民,在翁冷村還有不少。“可以把胡蜂產業發展起來,帶動更多村民增收。”去年后半年,德宏州煙草專賣局派駐到翁冷村任第一書記的王雲川心裡盤算。

怎麼養?他想到了自己的老師、德宏師專食用藥用昆虫研究所所長郭雲膠。

2008年的一天,在生物標本採集活動中,郭雲膠發現,德宏當地野外搗毀胡蜂蜂群現象普遍。“很多農戶冒著被蜇中毒身亡的風險,爭先恐后去山裡燒蜂窩,掏取幼虫和蜂蛹,拿到市場上賣。”他說。

蜂箱裡的胡蜂。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蜂箱裡的胡蜂。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要知道,胡蜂繁殖快、群體數量大、活動范圍廣,不論是蝗虫、鬆毛虫、蛾類等個體大的害虫,還是菜青虫、蚜虫等小型害虫,胡蜂都能快速捕食。“農戶們大量搗毀蜂群,導致自然規律被破壞,胡蜂資源衰竭,大家不得不用大量農藥滅虫,造成環境污染、土壤板結,影響農作物收成。”郭雲膠因此覺得,從維護生態平衡的角度講,有必要科學保護胡蜂。於是,從那時起,他和團隊鑽研胡蜂的人工養殖,直到現在。

聽說王雲川想在翁冷村發展胡蜂養殖產業,郭雲膠帶著團隊來村裡,對72名有胡蜂養殖興趣的農戶開展技術培訓。

去山裡搗毀蜂群不是長久之計,今年1月,挂鉤幫扶翁冷村的雲南省煙草專賣局出資13萬元,在村裡建了胡蜂標准種群培育基地,鼓勵村民人工養殖胡蜂,基地產權歸村集體所有。

基地建成后,村裡物色人選后,把基地承包給有養蜂經驗的王永。除首年交給村集體3萬元承包費外,蜂王筑好的蜂巢,王永自己留一部分,監測戶如果購買,他須以低於市場價20%至30%的價格售賣,帶動更多農戶養殖。

王永此前沒人工養過胡蜂,很多技術細節不懂,為此,郭雲膠和團隊常到基地“手把手”指導,幫著提升技術。

“600多個蜂箱就是600多群蜂,售賣給監測戶和其他農戶500群,每群按200塊錢算,收入有10萬元﹔自己還有100多群,養幾個月后售賣蠶蛹,每群能賣1000塊左右,收入就是10多萬元。兩樣加起來,收入就有20多萬元,刨除給村裡的3萬元,再扣除各種成本,一年純收入接近10萬元……”王永算著細賬。

王永查看蜂王筑巢情況。人民網記者-程浩攝

王永查看蜂王筑巢情況。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這段時間,已有不少農戶打來電話,躍躍欲試想購買蜂群養蜂。“再過個把月,蜂王就將筑好蜂巢,到時你們就能拿到山上養了。”王永不停地解釋。

養胡峰的人多了,銷路愁不愁?在王雲川牽線下,翁冷村胡蜂標准種群繁育基地與芒東村的經銷商達成長期合作協議,對蜂蛹進行收購,助力蜂蛹實現量產量銷。

看得出,胡蜂即將帶來的經濟效益,既提高了農戶的養殖積極性,也間接提高他們參與綠色防控虫害的積極性,當地生態環境由此能得到保護。

郭雲膠還在嘗試延伸胡蜂養殖產業鏈,他和團隊開發出胡蜂蜂毒保健酒、胡蜂蜂毒滲透劑等胡蜂資源系列產品,以便讓生態平衡和農戶增收雙贏的局面持續下去。痴迷於養胡峰的王永想跟郭雲膠多學點,這段時間,隻要有不懂的,他就和郭雲膠“煲電話粥”,一“煲”就是一二十分鐘。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