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農光互補 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人民網記者 程浩
2024年03月16日08:48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春風吹拂,在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雨露白族鄉羅文村的山坡上,一塊塊光伏板連接成片,在藍天映襯下沐浴著陽光。光伏板下,去年9月底栽種的巨菌草已吐露出嬌嫩的新綠。

近年來,山區面積佔全縣總面積九成以上的南華縣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巧妙利用山地地形,在光伏板下方種植經濟作物,拓寬了農戶的增收渠道,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羅文村的山坡上,一塊塊光伏板連接成片。人民網記者-程浩攝

羅文村的山坡上,一塊塊光伏板連接成片。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光伏+農業” 延伸產業鏈

羅文村藏在連綿的群山裡,村裡土地有限,連片的山坡地又種不出啥名堂。咋辦?“東邊不亮西邊亮”,村裡海拔高、日照長、輻射強,山坡上適宜建光伏電站。

“從大面兒上講,光伏發電是一種綠色清潔能源,國家政策很支持。從老百姓的角度講,建光伏電站,大伙能獲得土地流轉金,還能到電站務工,總體收入還行。從村裡的角度講,能壯大村集體經濟,有了錢,村裡可發展其他產業。”羅文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福生分析說。

2021年,在縣、鄉黨委政府的引導下,村裡近200戶農戶把1400多畝山坡地流轉給華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雲南分公司,由其建設羅文光伏電站。2023年年底,電站並網發電,預計年上網發電量可達9894.4萬千瓦時,每年可節省2.77萬噸標准煤消耗。

對農戶而言,每畝地每年能獲得240元的流轉費,電站建設期間和建成后還能到裡面務工,收入可持續。山坡地涉及的村小組每畝地每年可獲得60元的收益,這些錢能長期穩定地為村集體發展“輸血”。

電板用來發電,如何把電板下的土地利用起來,為村裡發展“造血”?“村裡有六七家養牛大戶,前年又引進了一家肉牛養殖企業,飼草需求量大,且光伏板距地面高2米多,不如以村裡的名義,在光伏板下栽種巨菌草,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滿足養殖需求,更能增加農戶務工收入,一舉多得。”李福生和村黨總支成員商量說。

好是好,可有個問題,巨菌草莖稈粗壯,高度能長到兩米五左右,光伏板下空間有限,它“活動得開”嗎?李福生找縣裡的農業專家問,對方回答:“可以在巨菌草長到2米左右時收割,不影響品質。”

有了專家的權威意見,去年9月,村裡依托此前成立的合作社,組織務工人員在光伏板下栽種了630畝巨菌草。“按每畝10噸,每噸250塊錢算,年產值能有150萬元左右。”李福生算著賬說。

羅文村的山坡上,一塊塊光伏板連接成片。人民網記者-程浩攝-(2)

羅文村的山坡上,一塊塊光伏板連接成片。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最近,這批巨菌草長勢正好,十多名務工人員每天在山坡上忙活,在他們頭頂上,一排排光伏組件在陽光下格外醒目。

“家門口”有產業、能就業

農光互補,能提高山坡地利用率,能使光伏發電和農作物種植互利共贏,能促進農戶增收,能增加集體收入。這種模式,除了南華,雲南多地正謀劃推進這一“家門口”的產業,為鄉村振興增“光”添彩。

和羅文村一樣,為解決集鎮飼草不足的問題,臨滄市雲縣大寨鎮發展“上有光伏,下有產業,合作社有盈利、集體有收益、農戶有收入”的“光伏下”產業經濟。其中,慢賴村立足當地氣候適宜傳熱,發展以巨菌草、甜象草為主的飼草產業,培育發展光伏板下優質飼草產業示范區。

曲靖市沾益區菱角鄉劉家庄村則在光伏板下發展萬壽菊產業。每年七八月份,村裡的連片光伏板下,成片的萬壽菊競相綻放,每每此時,務工人員便忙著將枝頭上大朵大朵的萬壽菊採摘下來,源源不斷地運往收購點。

“我們將閑置的偏坡地、荒地利用起來,用‘光伏+鄉平台公司+村委會+農戶’的模式,由村委會統一組織農戶在家門口務工,每畝每年用工可達15至20人/次,畝均可帶動農戶增收1500元至2000元。”劉家庄村一名村干部說。

花農們將採摘下來的萬壽菊運往收購點。沾益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花農們將採摘下來的萬壽菊運往收購點。沾益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中藥材產業是雲南農業發展的重點產業,來到昆明市宜良縣耿家營鄉石子村的山坡上,一排排光伏板整齊排列,光伏板下,三叉苦、九裡香、金銀花、黃精、白芨等中藥材正在生長。“光伏板能吸收、反射昆虫繁殖所需要的藍紫光,因此在光伏板下種中藥材,病虫害發生率會明顯下降,可以大幅提高藥材的可用性和安全性。”石子村一名村干部說。

看得出,作為我國太陽能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之一,農光互補在雲南前景大好,它不僅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疊加,還帶動了不少農戶“家門口”就業增收,為鄉村振興增了“光”、添了彩。

《雲南省綠色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加快推進集中式復合新能源項目,打造一批“新能源+生態修復”“新能源+鄉村振興”以及農光、林光互補試點示范。如今,雲南省各級黨委政府正持續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全力打造農光互補試點示范,讓更多的資源優勢轉化成產業發展的優勢,助力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