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代表委員
陳衍剛:把“好茶葉”做成“好茶業”
在雲南省昭通市鹽津縣興隆鄉保寧村,集中連片的青青茶山,扮靚了村庄,也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
“保寧村種茶的時間很長,但茶產業起步較晚,仍處於生產原料階段。”全國人大代表、鹽津縣興隆鄉保寧村黨總支書記陳衍剛在調研中發現,長期以來,村民賣茶主要通過茶販零散收購,產業鏈延伸不出去,市場打不開。
全國人大代表陳衍剛。受訪者供圖
2023年,陳衍剛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履職一年來,他深入田間地頭,向村民宣講產業振興的新政策,又多次輾轉於四川宜賓、雲南昭通等地,為村裡即將上市的新茶謀銷路。今年全國兩會,他帶來的建議之一,就是圍繞產業興旺“打基礎”,加強農村交通和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以農旅融合促進茶葉品牌化發展,把“好茶葉”做成“好茶業”。
陳衍剛介紹,2023年,保寧村的1.4萬畝茶園實現產值6000余萬元,每畝茶葉的收益6000元至8000元。茶產業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特色優勢產業。
“種茶增收這條路走對了,我們還要繼續把路越走越寬。”陳衍剛說,依托3000畝茶葉基地和重建后的廠房,保寧村堅持生態優先、文化賦能,打造了石門關茶葉品牌,石門銀針(綠茶)等7種茶葉通過“綠色食品”認証。2023年4月,石門關牌石門秀芽(綠茶)獲第二十二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眼促進農民增收,壯大鄉村富民產業,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如何讓產業助推鄉村振興,以品牌賦能農旅融合發展?陳衍剛一直在積極思考和探索。
保寧村的山坡上種滿茶樹。受訪者供圖
“保寧村有100多畝30多年樹齡的老茶樹,我們計劃打造成觀光體驗園區,讓游客既能感受保寧厚重的茶文化,又能買到綠色、優質的茶葉。”陳衍剛表示,在接下來的工作中,他將積極推動村裡的茶廠打造品牌,提升產值,吸引外地企業進村建廠。其次,將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能力提升,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讓鄉村更加宜居宜業。
“產業支撐是助農增收的長久之計,保寧茶產業要走得更遠,就必須走綠色、生態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陳衍剛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