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沃野田疇春風勁

人民網記者 程浩
2024年02月28日11:03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縣共和鎮軍屯村村民郭發芬家不種地有好幾年了,可一年下來的收入卻比種地那些年好不少。

啥原因呢?

“家裡攏共三畝半地,以前自己種,一年到頭辛辛苦苦攢不了幾個錢。這幾年,每年一多半時間到種植大戶地裡務工,能有2萬多塊的收入﹔自家三畝半地入股到村裡的合作社,除每畝每年1000塊的保底金外,每畝地還佔合作社10股的股額,每畝每年能分紅300塊左右,三畝半地就是1000多塊﹔家裡5口人,又佔合作社50股,每年分紅1500塊左右﹔家裡還現金入股了200塊,100塊1股,每年六七十塊錢分紅,雖不多,可‘螞蚱也是肉’。”68歲的郭發芬笑著算賬,眼角的皺紋像極了正在田裡盛開的蠶豆花兒。

這不,春節剛過,村裡種植大戶的數百畝大粒蠶豆招人疏花,閑不住的她便忙著去務工。

一名務工人員正在蠶豆地裡忙活。人民網記者-程浩攝

圖為正在蠶豆地裡忙活的村民。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要深究郭發芬家不種地收入不降反增的原因,離不開當地煙草部門的產業綜合體建設和村裡聯農帶農機制。受益於這一機制,村裡老百姓的“錢袋子”慢慢鼓起來。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強化產業發展聯農帶農,健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涉農企業扶持政策與帶動農戶增收挂鉤機制。

聯農帶農,軍屯村走在了前面。

田裡的油菜花盛開。人民網記者-程浩攝

圖為田裡盛開的油菜花。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成立合作社  農民變股東

要聯農帶農,得先厘清誰來聯農、誰來帶農。在軍屯村,村“兩委”發起成立的牟定眾鑫種植專業合作社(下稱眾鑫合作社)是聯農帶農的主力。

有必要了解眾鑫合作社成立的背景。軍屯村因諸葛亮南征時在此駐扎軍隊聞名,這裡四周環山,中部平坦,土地肥沃。這些年,不少人外出務工,村裡多是老人小孩留守,部分農田撂荒。

鄉村要振興,得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因地制宜推進撂荒地利用,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對確無人耕種的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多途徑種好用好。

為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幫助農戶增收,早在2020年,村“兩委”便主動思變謀變求變,引導成立眾鑫合作社,村民們將2972畝土地全部入股,除每年每畝土地可獲得1000塊保底金外,每畝土地還佔10股的股額,年底能獲得分紅。除此之外,全村人按每人10股入社,年底獲得分紅。每戶還可現金入股,每股100塊,年底亦可獲得分紅。這樣一來,農戶的資源變成了資產,資金變成了股金,農戶自己也成了股東。

更重要的是,依托楚雄州煙草部門的產業綜合體建設,在眾鑫合作社統一調配下,農戶的土地資源被歸攏起來,為產業更快發展提供了可能。

務工人員正在蠶豆地裡忙活。張靜梅攝

圖為在蠶豆地裡忙活的務工人員。張靜梅攝

土地一分為二 提升利用率

怎麼把產業發展的可能變為現實?眾鑫合作社建立糧食和經濟作物輪作的模式,帶動產業振興。

怎麼輪作?“合作社將土地一分為二,大春季,土地分烤煙種植區和糧食種植區,烤煙種植區分包給農戶連片種烤煙,糧食種植區由合作社統一種植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來年,烤煙種植區和糧食種植區調換,前一年種烤煙的地換種糧食,前一年種糧食的地換種烤煙,以調節土壤肥力﹔小春季,合作社將土地流轉給種植大戶,連片種植大粒蠶豆、油菜等經濟作物。”合作社理事長陳繼江說。

這裡話分幾頭說。先說種烤煙,以前農戶零散種植,這裡一塊那裡一塊,“巴掌田”多,耕種不方便,這幾年流行的無人機飛防用不上,打藥得背著噴霧機來回跑,機械化操作也困難。合作社成立后,社裡把土地流轉給大戶種植,無人機飛防用上了,機械化操作也便利了。更重要的是,因為耕種技術改進,煙葉品質提升不少。

再說種糧食,合作社與雲南省農科院合作,種優質大米、玉米。為打響品牌,合作社還注冊了自主品牌“倉粒寶”,線上銷售自家產的大米。

接著說種經濟作物。小春季,合作社將土地流轉給種植大戶,連片種植大粒蠶豆、油菜,既提高土地利用率,農戶還能到地裡務工,一舉多得。

“這樣的操作模式下,除去給村民們的土地保底金和所有分紅,去年合作社純利潤40多萬。”陳繼江說:“有了這筆錢,合作社下一步更好發展了。”

多功能理墒打塘移栽施肥澆水一體機正在作業。張靜梅攝

圖為正在作業的多功能理墒打塘移栽施肥澆水一體機。張靜梅攝

聯農帶動 讓產業發展“加速度”

合作社發展了,村民們的收入跟著增長。“能務工,有土地保底金,還有分紅,收入比自己種地好不少。”不少村民說。

為讓村裡產業發展得更好,2022年,牟定縣利用滬滇幫扶資金,又自籌了部分資金,在軍屯村建了精米加工生產線和水稻烘干生產線,並建了兩個制冰庫和一個速凍庫。設備安裝好后,合作社將設備租用過來,准備讓其發揮更大價值。

在合作社發展過程中,楚雄州煙草部門、農業農村部門亦發揮職能作用,給予合作社適當補貼,幫助購買大型機械,助力農業現代化。

在相關部門助力下,合作社成立機械組,農忙時幫大戶耕種。“和純人工耕種比,用大型機械效率更高。”陳繼江說。

看得出,在軍屯村,自打眾鑫合作社成立后,村裡無論是耕種模式還是產業形態,都在發生明顯變化。更重要的是,因為合作社與農戶利益聯結得越來越緊密,所以無論耕種模式、產業形態如何變,農戶的收入沒減,而且和過去比還增加不少。

軍屯村聯農帶農的舉措只是雲南優化聯農帶農機制的縮影。普洱市孟連縣創新推行牛油果產業“334”利益分配機制,紅河州蒙自市創新實施藍莓產業“622”聯農帶農模式……近年來,雲南把強化聯農帶農工作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全省聯農帶農機制不斷完善,聯農帶農能力持續提升。

當然,要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拿軍屯村來說,如何更精准地借力滬滇幫扶項目?如何讓產業發展更可持續?如何讓聯農帶農機制更健全?需要政府下足“繡花功夫”。

無論如何,聯農帶農機制正推動著軍屯村產業發展跑出“加速度”。採訪臨近結束時,村裡連片的大粒蠶豆地裡,郭發芬和鄉鄰們忙著給蠶豆疏花,清新的花香迎風吹來,讓人感覺到,春天真的來了。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