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國內

七成受訪青年擔心AI會讓個人表達能力退化

2024年02月27日08:53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七成受訪青年擔心AI會讓個人表達能力退化

  如今,AI領域的變化日新月異,文字生成、圖片擴展、視頻制作都可以借助AI工具完成,找資料、作策劃、寫報告,隻需要動動手指,就可以“一鍵”實現。然而,AI工具在給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挑戰。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333名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3.5%的受訪青年擔心AI工具的普及會讓個人表達能力變差。

  “AI工具比較高效,能幫我省去不少時間。”家住廈門的00后大學生蘇毅飛(化名)對AI工具使用得比較熟練,他在運營自己的個人公眾號發布內容時會借助AI工具搜集、整理信息,他覺得這樣可以提高效率。

  95后張然在北京一家文化公司從事產品策劃和營銷工作。張然偶爾會用AI工具輔助完成一些工作任務,比如搜集資料、提供文案參考等。“使用AI工具的過程,更像是復盤自己思考的過程,通過將大的問題不斷拆解成小問題,從中找到合適的答案。”

  “新技術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原先的工作、生活產生沖擊,比如生活方式、思考方式,甚至帶來表達方式的變化。”張然覺得,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和迭代,AI工具會越來越普及,但當大家習慣向AI工具尋求答案,而不是與身邊人交流時,可能會影響個人的表達方式和表達能力,會變得更不擅長表達。

  調查顯示,73.5%的受訪青年擔心AI工具的普及會讓個人的表達能力變差,其中,20.9%的受訪青年表示非常擔心。

  “目前來看,AI工具以自然語言的互動為入口,以大規模數據計算為基礎,對人類書寫和表達帶來了根本性的變革。”暨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鄭煥釗表示,如果說表情包、網絡流行詞和淺白的網絡口語文化是媒介影響下人類書寫符號的變化,對人類思維和表達能力的影響更多體現在思維的精致性向粗糙化轉變的話,那麼AI工具的高度智能化,對人類的語言表達和文字書寫方式已經具有了替代性。“從這個層面來看,AI工具對人們表達能力的影響,已經觸及到創造性思維的層面。”

  “AI工具讓工作生活變得更高效便利的同時,也可能會讓人變得懶於思考和表達。”在杭州工作的90后劉源覺得,AI工具生產出來的內容創新性不足,獨特性和想象力存在局限,“我們經常會為別人精彩的發言而叫好,因一段真摯的文字而感動,這是語言文字表達的魅力,背后的深刻意義是AI工具不具備的”。

  蘇毅飛覺得,AI工具讓復雜的工作變得簡單了,比如之前要找相關文獻可能需要翻看很多資料,現在能節省一些時間,但他認為,這並不會讓自己放棄思考,反而會激勵自己更全面地看待問題,“比如當我看到AI工具顯示的內容,會先判斷是否准確,邏輯是否存在問題,進一步去考慮如果是自己回答,可能從哪方面入手、怎樣完善等”。

  調查顯示,隨著AI時代的到來,85.6%的受訪青年認為擁有獨立思考和自我表達的能力更重要了。進一步分析發現,80后受訪者認同的比例更高,為92.7%,其次是00后(90.4%)。

  “面對AI工具的便捷性和智能化,我們無法單純地拒絕、反抗,而應該思考如何與人工智能的表達和寫作共存。”鄭煥釗認為,AI工具可以使人們從日常的繁瑣事務中解放出來,進行語言文字的創造工作。“這意味著我們要提高媒介素養,具備運用智能工具的能力,同時也要培養語言文字表達素養,提高體驗性、感受性和創造性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此次調查的受訪者中,00后佔14.1%,95后佔21.0%,90后佔40.7%,85后佔14.9%,80后佔9.3%。(王志偉)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