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家屋頂也是自家小院

土掌房,是彝族一種古老的傳統民居,以土、石、木為主要建筑材料。土掌房大多建在干旱少雨的高寒山區。這些地區山上泥土豐厚、石頭眾多,村民們根據當地氣候、地勢地貌、土質等實際情況就地取材,以石為牆基,土坯筑牆,建成土掌房。
在蒼台,土掌房歷史悠久,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民族風格。作為彝族傳統土筑民居,土掌房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融合漢式建造技術,保留了不同時期民居的建造特點,堪稱民居建筑文化與建造技術發展史上的“活化石”。
蒼台因為山上土地狹窄,村民又有晾晒糧食等需求,村中的房屋層層疊疊,依循著山勢的脈絡高低錯落地分布著。盡管土掌房外部的建筑風格相似,但每家布局都各有特色,房內布置別有一番意趣。比如:三開間,中間一室作堂屋,堂屋中有暖洋洋的火塘,一家人圍坐取暖聊天﹔糧食堆在二樓倉庫裡,外牆無窗或僅有小窗。
土掌房房頂平台既是屋頂,也是村民們晒農作物的晒場,鋪滿稻谷的平台滿目金黃。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屋頂上有一個小小的洞口。谷子晒干后,便可以通過這個小洞直接轉運到樓下存放谷物的地方。當地干旱少雨,隻有在極少時候才需要遮擋這個洞口。
“走進一戶就可以跑遍全村,蒼台村的房頂其實是連在一起的。”建水縣官廳鎮文化站站長龍壽喜說,一棟一棟的土掌房疊在一起,左右同高度跨街道的土掌房在屋頂之間也會建一個類似過街樓的廊橋建筑,或者放置一把梯子,方便村民走親串戶。龍壽喜說:“順著屋面,可以從村子的半山腰處走到山頂,從村頭走到村尾。”在他的記憶裡,村裡的小道錯綜復雜,小時候上學為了抄近道,沿著屋頂一路向上,可以節省不少腳力。
土掌房的屋頂也是村民們休閑娛樂的主要活動場所。干完農活后,人們總愛爬上房頂相聚在一起。“別人家的屋頂,也是自家的小院。”龍壽喜說,“蒼台村的布局是村民間和樂美滿、親密無間的歷史見証。”
近年來,結合“老屋行動”和危房改造,建水縣對蒼台村歷史建筑分類挂牌維護,不斷提升人居環境。沿著石板路走入村中,古老厚重的村落仍然煥發獨特魅力。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01日 第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