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南華沙橋:拔出蘿卜 帶強產業

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沙橋鎮的山林裡至今保留著一段茶馬古道遺址,清幽而寧靜。山林外,大片的蘿卜迎著冬霜生長,農人們擼起袖子拔蘿卜,雙手沾滿泥土。
地裡的蘿卜正在生長。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同一片土地上,人們都在為過更好的日子奮斗。近年來,依托適宜蘿卜生長的自然條件,沙橋鎮黨委政府堅持產業興農,引導老百姓規模化種蘿卜,並幫著找銷路、拓二產延三產,提升蘿卜品質,拓寬蘿卜銷路,盡全力助農增收,豐盈老百姓的“錢袋子”。
2023年,沙橋鎮蘿卜種植面積達到4萬畝,產量預計達25萬噸以上,產值預計突破2億元,全鎮每年光靠種蘿卜毛收入就超10萬元的農戶不在少數。
山裡蘿卜“飄洋過海”
沙橋鎮種蘿卜的歷史可往回溯好幾代人。當地人記得,20世紀90年代,楚雄到大理的高速公路沒通車時,沙橋鎮是昆明到大理的必經之路。彼時一到冬天,街兩旁熙熙攘攘,庄稼人常背著籮筐在路邊賣蘿卜。
一筐蘿卜十多個,二三十公斤,能賣七八塊。雖不多,但總能解決點實際問題。賣不掉的,除了自家吃,庄稼人喂豬喂牛,盡量不浪費。“說實話,那時蘿卜品質不好,光長葉子,不長‘身子’,也不好吃,辣、賣不上價。”五十多歲的於棲麼村村民周光順種了半輩子蘿卜,回憶過去時一臉愁容,眉宇間擰成疙瘩。
2000年左右,黨委政府尋找適合當地發展的產業,並找來專家調研,發現這裡還是適合種蘿卜。原因主要有二:這裡屬高寒山區,低緯度高海拔,霜期長﹔土質以沙壤土為主,比較濕潤,土層深、土地肥沃。但,要發展有個前提,先改良蘿卜品種。
老百姓拔的蘿卜。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黨委政府工作人員帶著村干部到當時蘿卜產業發展較好的玉溪市通海縣取經,再引進新品種,黨員干部帶頭種。“看到種出來的蘿卜甜、脆,大伙慢慢跟著種。”首批種植新品種的周光順說。
一傳十,十傳百,全鎮種蘿卜的人越來越多,黨委政府又幫著大伙更新品種、招引客商,蘿卜產業慢慢起了勢。甚至,全鎮種蘿卜的“師父”——通海縣,也有老板趕來沙橋收蘿卜,他們把蘿卜切成蘿卜條晒干后銷往全國各地。不少地方還將沙橋的蘿卜制成泡菜后出口韓國、日本,讓沙橋蘿卜得以“漂洋過海”。
2015年,於棲麼村村民羅榮華看到家鄉的蘿卜產業勢頭不錯,在外打工的他回家種蘿卜。每年十二三畝,畝產6噸左右,能賣六七萬元。加上烤煙、洋芋等收入,每年他家光從地裡能“刨”二十多萬元,比在外打工強不少。
和於棲麼村挨著的石橋河村,全村326戶人家,家家戶戶或多或少都種蘿卜。該村村委會副主任羅忠昌說,因為種蘿卜收入不錯,不少人家一年種兩季甚至三季。有了蘿卜“幫忙”,該村老百姓的平均收入在全鎮靠前,去年人均純收入近兩萬元。
老百姓收入高了,加上黨委政府引導,大伙思想意識跟著提升。“這幾年搞人居環境整治,村裡發動村民自籌一部分錢,起初還擔心沒人響應,沒想到大伙很踴躍,最多的一家出了五千多元,少的也出了幾百塊,最后籌了二十二萬多元。”羅忠昌笑著說。
種蘿卜的人多,收蘿卜的人也多,僅於棲麼村就有大大小小的蘿卜收購點三四個。羅宗榮的南華縣綠康農產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是鎮裡比較大的蘿卜收購點,這裡每年收購干蘿卜條2000噸左右,銷往安徽、湖南、湖北等地,年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純利潤超過30萬元。“這段時間開始今年的收購工作,每天能收四五噸干蘿卜條,高峰期每天能收二十多噸。”他說。
路邊晾晒的蘿卜條。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補齊短板 助農增收
看得出,沙橋鎮的蘿卜產業勢頭不錯。目前,沙橋鎮天申堂(蘿卜)錄入了雲南省“一鄉一特”名錄,於棲麼(蘿卜)被錄入雲南省“一村一品”名錄,石橋河(蘿卜)也被認定為楚雄州“一村一品”專業示范村。
但伴隨產業發展,問題也慢慢顯露,比如缺深加工,產業鏈不完整。羅宗榮就舉了個例子,說他們把蘿卜條銷往外地,外地企業深加工后又把醬菜等蘿卜產品返銷雲南。“挺不值的。”他憤憤然說。
沙橋鎮黨委政府早已意識到這一問題,正努力吸引省內外加工企業到當地建廠發展,開發面向消費者和經銷商的蘿卜加工新產品。南華縣政府主要領導也多次帶隊前往外地招商洽談,旨在補齊產業發展短板。
三產方面,沙橋鎮的嘗試也不少。
——鎮裡自然風光不錯、野生菌資源豐富,也保留著茶馬古道遺址,民族節慶也多,還有紅色文化資源。近年來,當地黨委政府嘗試將蘿卜產業與文化旅游結合,走農文旅融合的路子。“比如每到蘿卜成熟時,田間地頭、村邊路旁挂滿的蘿卜條,常吸引游客前來打卡拍照。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利用的資源。”沙橋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主任自正保說。
——為吸引人流,沙橋鎮每年會舉辦蘿卜文化節。除了拔蘿卜比賽、“蘿卜王”比拼等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項目外,鎮裡還將彝族三弦舞等民族文化融入到文化節中,吸引游客參與。
蘿卜宴。人民網記者 劉怡攝
——作為大眾化蔬菜,蘿卜可以和很多東西搭配,於是在前兩天舉辦的沙橋鎮第七屆蘿卜文化藝術節上,縣裡的美食協會推出“蘿卜宴”,含蘿卜豬蹄、蘿卜餃、七彩蘿卜獅子頭、蘿卜珍珠圓子、蘿卜燉羊肉等12道菜,旨在增加蘿卜產業的“賣點”。
——當地在石橋河村試種植蘿卜30畝,種植品種111個,一方面選育更適合當地種植的品種,一方面想把基地打造成農耕體驗、研學教育、田野派對為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體驗區。
要想讓蘿卜產業的一二三產都強起來,沙橋鎮還有長路要走。當地制定規劃,提出到2025年蘿卜產業發展的具體目標,含經濟總量、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市場體系建設、品牌培育和宣傳、農旅融合、品種培育等各個方面。目的很明確——產業強鎮、助農增收。
12月19日至20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強調堅持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精准務實培育鄉村產業,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實施農民增收促進行動。“對沙橋鎮而言,我們正通過一屆又一屆黨委政府的努力,利用好資源,做優做強蘿卜產業,讓更多老百姓從中受益,全力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沙橋鎮鎮長查國志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