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神話歸於神話 理解《牛郎織女》的隱喻和象征

編者按
上周本報報道《小學生質疑課本裡的牛郎織女》引發廣泛討論,受訪者之一黃俏燕再度撰稿,闡釋我們該如何理解神話,以下是她的觀點。
——————————
首先,我鄭重表明立場:我堅決反對所有違法行為和不道德行為,包括偷窺、盜竊、限制人身自由、違背個人自由意願強迫結婚等。接下來,請允許我為《牛郎織女》辯護。
第一,要把神話故事和現實事件分開。
表面看來,牛郎拿走織女的羽衣很像生活中的一個偷竊事件,但是,必須明確一點,這個不是現實事件,它是神話故事中的一個幻想情節。
神話故事不是現實生活,神話是人文藝術,神話作品是人類用神思和夢幻編織而成的藝術品。象征和隱喻的內在邏輯與現實生活中的道德、法律邏輯是兩回事,屬於涇渭分明的兩個范疇。
在故事裡,織女遇到牛郎之前,披上羽衣就能飛翔,這是神話情節,在現實中不可能發生﹔牛開口說話,這也是神話情節,在現實中不可能發生﹔牛郎拿走織女的羽衣,這同樣是神話情節,應該用象征與隱喻去解讀。但是,因為這種事在現實中有可能發生,所以,讀者容易把現實事件代入這個神話情節,進而產生誤讀。
其實,隻要不混淆幻想和現實,《牛郎織女》作為神話不難讀懂,也可以理解。
第二,要理解神話故事,理解隱喻和象征。
解讀神話的鑰匙是象征和隱喻。
牛郎拿走織女的羽衣,把她留在家裡,這是人類婚姻的象征。在古代中國,在一段漫長的歷史時期,對女性來說,婚姻意味著失去單身時某種輕盈與自在,離開娘家,嫁入夫家,成為妻子,成為母親。這一身份的改變意味著承擔更多責任,而這責任是沉重的,這就是織女失去羽衣的隱喻。
打個比方:《西游記》裡孫悟空看到一位美女,認出她是白骨精,於是一棒打死了她。這是個神話情節,用象征和隱喻解讀,它講的是修行,火眼金睛隱喻人性對虛偽之物和誘惑之物的洞察,一棍子打死這美女象征人性面對誘惑有態度,這裡的“打殺”即拒絕和戒除。
在神話情節裡,孫悟空打死這位美女可以理解。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某個人倘若打死一位美女,就是犯了殺人罪。
回到《牛郎織女》,牛郎拿走織女的羽衣,象征人類的婚姻,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某個人倘若拿走美女的羽絨服,那就是犯了盜竊罪。
再打個比方:《賣香屁》,黃小郎吃了香屁豆,放出了香屁。用象征和隱喻解讀,香屁象征黃小郎的美好品質,如蓮“香遠益清”,如陋室“唯吾德馨”。但是,如果作為科學研究者,分析屁的化學成分,得出“屁是香的”這個結論,那就違背了科學常識。童話思維和科學思維屬於兩個范疇,這一點涇渭分明,不可混淆。
所以,目前來說,正本清源是必要的,要讓神話歸於神話,讓法律歸於法律,讓科學歸於科學。
第三,要看到《牛郎織女》這個民間神話的價值,以及,在當前這一時代轉折點,給新生一代的中國孩子講述中國根源神話的重要性。
《牛郎織女》是我們這個農耕民族的偉大故事,這個故事講述了我們的來路,它是我們回望歷史的一處落腳點。
說它偉大,說它重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中國民間幾千年男耕女織的圖景凝聚在這個故事裡,中國必然要有這樣的故事,否則,幾千年的農耕生活,我們憑什麼去記憶?
第二,牛郎織女成家立業,相親相愛,生兒育女,這對尋常夫婦的美滿生活是中國民間幸福的象征,也是中華民族綿延幾千年的基石。
第三,牛郎織女故事裡的“耕牛”“羽衣”“鵲橋”等意象富有重要價值,它們是傳統文化的瑰寶。“耕牛”與人相伴,共同在田園勞作,為人類奉獻至死,牛的重要作用隨著農耕的式微也將隨風飄逝,但是,《牛郎織女》這則神話生動形象地保留了“耕牛”這一經典意象。“羽衣”的變化象征女性進入婚姻后的深刻變化,關於人類婚姻,是個深刻且富有詩意的象征。
另外,我想強調,《牛郎織女》情節生動曲折,形象典型豐滿,故事技藝高超,它是中國民間故事家用幻想力編織成的杰出藝術品,是中國民間故事中的一件杰作。
對新生一代的中國孩子來說,閱讀並理解中國根源神話是一種必須,否則傳統如何銜接?文化如何傳承?(黃俏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