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肉牛產業組織化 養殖戶“牛”起來

雷霽
2023年12月05日10:37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11月末的一天清晨,暖陽下,山間的薄霧逐漸消散,雲南省臨滄市臨翔區博尚鎮完海村佳木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迎來了一批前來參觀學習的學員。當日,臨翔區2023年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肉牛養殖示范基地觀摩活動在這裡舉行。

這些學員來自臨滄市臨翔區各個鄉鎮的肉牛養殖戶,大家邊參觀邊交流,暢談著合作社最近發生的新變化。

養殖戶們到佳木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參加觀摩學習活動。人民網 雷霽攝

養殖戶們到佳木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參加觀摩學習活動。人民網 雷霽攝

為了提升肉牛產業發展組織化程度,臨翔區推行“村黨組織+村級合作經濟組織+合作社(企業)+農戶”肉牛產業發展模式,通過利益聯結機制,逐步實現全區肉牛品種統一、品牌統一,並圍繞養殖戶肉牛養殖技術需求開展標准化培訓。

組織化發展 讓農戶有“底氣”

此次活動的觀摩地——佳木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一個村集體所有的肉牛養殖場,也是臨滄市臨翔區創建的8個黨組織領辦肉牛養殖合作社壯大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工作的試點之一。

把一家一戶的散弱資源和要素集中,用標准化的發展方式對接市場和產業需求,讓農戶有了更加穩定的增收渠道,心裡也更有底氣。

楊正叢是完海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也是佳木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他介紹,2020年臨翔區使用涉農整合資金,投資500萬元在完海村建設歸村集體所有的肉牛養殖場,並成立了佳木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科學化、統一化、規模化養殖管理。

2021年合作社正式投入使用,佔地近2000平方米合作社配備牛圈舍、病疫隔離圈舍、管理用房、獸醫防疫室、飼料倉庫及配料室等設施。同時,村裡也鼓勵和帶動村民加入到合作社,在這裡學新知識、新技術“富腦袋”,更通過組織化發展讓村民“富口袋”。

完海村村民蔣昌明有著十多年的肉牛養殖經驗,今年他已經賣出了10多頭牛。他說:“以前天天給牛吃草,牛也不見得養得好。”加入合作社學習了科學的養殖方法后,蔣昌明的牛越養越好,也帶動了更多村民的積極性,“現在我們附近有六七位村民說要向我學習養牛。”

楊正叢介紹,今年合作社又新購買了59頭肉牛,目前共有184頭牛,合作社發展起來了,村裡每年可有不低於4萬元的集體收入。

臨滄市臨翔區農業農村局研究員楊自菊向大家講解養殖知識。人民網 雷霽攝

臨滄市臨翔區農業農村局研究員楊自菊向大家講解養殖知識。人民網 雷霽攝

技術培訓 為農戶養殖提能效

說話間,一位短發干練的“老師”組織大家來到牛圈舍,開始今天的觀摩學習。

這位 “老師”是來自臨滄市臨翔區農業農村局的研究員楊自菊。活動開始前,她先發放了精巧的口袋書,口袋書裡包含了臨滄市肉牛產業發展規劃、飼草飼料和疾病防控等養殖知識以及法律法規等內容,方便養殖戶隨身攜帶翻閱。

楊自菊帶領養殖戶到合作社的牛圈舍、飼料倉庫及配料室、飼料加工房參觀,邊走邊解說著肉牛品種改良、飼草飼料種植和制作、肉牛的飼養管理等最新的知識技術。

“青貯飼料的配比,也會影響肉牛的繁育,所以合理的干濕配比、品種配比很關鍵。”在講解青貯飼料的制作技術時楊自菊說,掌握這些細節的養殖技術和知識,能幫助養殖戶們將養殖方式從粗放到科學轉變,幫助大家降低成本,提高回報率。

參觀完場地,養殖戶們搬來矮凳在屋前的空地上圍坐起來,進入了互相交流環節。一開始大家還稍顯拘謹,但熟悉的肉牛養殖話題一拋出,他們紛紛打開了話匣子。

“我和我的二兒子一起來觀摩學習,我們2021年開始轉型做肉牛養殖,目前養了48頭牛,正在申報家庭農場。”來自臨翔區博尚鎮勐准村的俸付秀介紹,她和兒子之前已經來參加過關於疫病防控和草料種植的學習培訓,目前也在摸索和嘗試各種合理高效的肉牛養殖方式。

“我現在有100多頭牛,帶動了附近70多戶農戶進行相關的養殖和種植,也會跟他們交流自己學到的技術和知識。”來自臨翔區章馱鄉的李朝珍屬於肉牛養殖大戶,她建議養殖戶們做好“未病先防”,多了解保險知識,為肉牛養殖做好保障。

“我養了20多頭牛,還想擴大養殖規模。希望合作社能引進牛糞干濕分離機,這樣處理起牛糞會更方便一些。”來自臨翔區鳳翔街道新村村委會的養殖戶李全亮的發言,得到了大家的贊同。

……

聽完大家的交流發言,楊自菊對接下來的發展方向進行了總結:“下一步,我們還將繼續做好養殖戶素質提升,推進現代肉牛良種繁育、標准化養殖、飼草飼料保障等工程,以組織化、標准化推進肉牛產業發展。”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