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國內

讓綠色交通惠及世界(綠色創新面面觀③)

本報記者 李 貞
2023年11月28日10:5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11月23日,“復興號”列車通過中老鐵路元江特大橋。
  新華社記者 胡 超攝

  10月17日,在匈牙利布達佩斯拍攝的比亞迪電動汽車底盤系統。
  弗爾季·奧蒂洛攝(新華社發)

  9月19日,一輛滿載貨物的列車從中歐班列(沈陽)集結中心出發駛向歐洲。
  新華社記者 楊 青攝

  在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中,中國不斷強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高質量合作,滿足共建國家人民“道路通,百業興”的期待。中國更積極推動綠色低碳交通技術與經驗分享,幫助共建國家加強交通減排能力建設,讓綠色交通成果更好惠及世界各國人民。

  共建交通基礎設施

  “綠”是底色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在交通基礎設施合作方面,中國始終堅持綠色交通、生態環保的理念,並將其貫穿於合作項目建設全程。

  中老鐵路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工程。截至今年11月3日,中老鐵路開通運營滿23個月,累計發送旅客超2300萬人次﹔發送貨物超2780萬噸,其中跨境貨物570萬噸,貨物運輸覆蓋老撾、泰國、越南、緬甸等“一帶一路”共建國家。

  這條黃金大通道同時也是一條綠色生態之路。從規劃選線到施工管理,再到運營維護,中老鐵路項目建設過程一直以綠色為底色。

  老撾北部山巒起伏、森林密布。為減少修建鐵路對野生動物的干擾和對植物生存環境的破壞,中老鐵路項目建設時,盡量採取架橋梁、打隧道等方式避開林區。

  在老撾烏多姆塞省施工標段,126公裡長的鐵路共建設了總長16.9公裡的60座橋梁,以及總長86.6公裡的32座隧道。烏多姆塞省環境水資源保護局官員稱贊道,中國企業高度重視資源保護:“預防措施嚴謹細致,十分到位。在橋梁建設過程中,中方施工團隊採用挂籃懸灌法、托架現澆法等進行混凝土澆筑、鋼構件焊接等作業,有效避免了混凝土、焊花等落入江河之中。”

  中老鐵路還穿過多處亞洲象的活動帶。為實現人象和諧共處,中老鐵路建設時把許多細節都考慮到了。比如在選線初期,建設者通過衛星圖像識別等方法了解亞洲象活動區域,並在它們的遷移通道上設計了寬不小於4米、高不小於5米涵洞,便於亞洲象日常活動。在路基和橋梁兩側,設置聲音屏障,以減少列車運行噪聲和振動對亞洲象的驚擾。為防止大象破壞鐵路沿線的防護欄,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普洱基礎設施段還採用了一種新型防護柵欄——柔性結構的鋼繩格柵,既能減少撞擊帶來的損壞,又能保護亞洲象的安全。

  “這是一條綠色生態之路。”中老鐵路全線開通后,第一時間乘坐“瀾滄號”動車的老撾國會副主席宋瑪·奔舍那說,“當火車越過崇山峻嶺、江河平原時,滿眼郁郁蔥蔥,我心中無比激動。”老撾國立大學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素裡耶·莫那拉認為:“中老鐵路不僅是一條友誼之路、民生之路,更是一條綠色之路,沿線經濟將搭上‘綠色快車’,實現綠色增長。”

  再看非洲西部沿海。由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承建的加納特碼新集裝箱碼頭項目,取得豐碩合作成果。一方面,該項目提高了特碼港貨物吞吐量,鞏固了特碼港作為西非大港的優勢地位,為加納及周邊國家經濟貿易發展注入新動力﹔另一方面,項目建設過程中,又最大限度地保護了當地海洋生物多樣性。

  加納靠近幾內亞灣,是海龜的重要棲息地。在特馬新集裝箱碼頭工程項目啟動之初,中方施工團隊就明確,要避免施工對海龜自然繁殖造成不利影響。為此,建設者們在施工區域附近的沙灘上,仿造海龜孵化環境,建造了一個新的海龜孕育中心對海龜進行集中孵化。小海龜孵化后,中方工作人員還在當地另選了一處海灘,由專家評估后將其統一放生。並且,在施工前布置了氣體、粉塵微粒、噪聲等各類監測儀器,設立30余個監測點,實現施工全過程的環境管控。截至特馬新集裝箱碼頭工程項目完工,項目部共孵化放生小海龜1.7萬余隻,有效保護了當地海龜的繁殖。

  共建“一帶一路”的綠色交通合作還有許多。綠色發展不是一國的獨奏曲,而是世界的大合唱。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所說:“綠色絲綢之路是一個重要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走上一條造福人類和地球的新路。”

  改進交通運營服務

  低碳環保

  在共建“一帶一路”的交通運營服務中,中國同樣重視綠色、節能、低碳技術的推廣應用。

  鐵路運輸方面,中歐班列憑借全天候、大運量、高效便捷等優勢,成為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互通互惠互聯的有效載體。截至今年9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過7.8萬列,通達歐洲25個國家217個城市,運送貨物超過740萬標箱。

  與此同時,這支聯通亞歐的“鋼鐵駝隊”也是一條綠色低碳的陸路運輸通道。數據顯示,同樣運一批貨物從中國到歐洲,中歐班列運輸費用約是航空運輸的1/5,運輸時間約是海運的1/4,並且受自然環境影響小、穩定性高,對具有一定運量規模和時效性要求較高的產品,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不僅如此,中歐班列平均碳排放量僅為航空運輸的1/15、公路運輸的1/7,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交通可持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海洋運輸同樣以綠色低碳為發展方向。

  位於海南省洋浦經濟開發區的洋浦港,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黃金水道的關鍵節點,連接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近年來,洋浦港全力建設綠色低碳的國際航運樞紐。今年5月,洋浦國際集裝箱碼頭被評為海南自貿港首個四星級綠色港口。在這裡,連片的太陽能光伏板構建起分布式光伏電站,為碼頭提供綠色電力,改善港口能源結構。

  “在我們港區會感到很安靜,並且能看到這些來往穿梭的大型牽引車都沒有尾氣,因為它們都是電動車。”洋浦國際集裝箱碼頭生產操作中心副總經理許琳祥介紹,目前碼頭運營的36輛重型卡車全部依靠純電驅動。以往一輛燃油車在港內運輸,每標箱耗油約1.8升,而現在純電車每標箱耗電約1度,不僅節約了經濟成本,更減少了燃油污染。“按照每車每年運營300天,每天行駛裡程約300公裡計算,全年可減排二氧化碳4600多噸、氮氧化合物60噸、煙塵排放量10余噸。”

  “以前集裝箱船靠岸期間,都是靠燃油提供能源,現在可以直接接上‘岸電’。”許琳祥說,洋浦國際集裝箱碼頭的岸電設施,相當於給集裝箱船提供了一個岸上插座,讓船舶靠岸期間不用再燒油。據測算,若停靠船舶全部使用岸電,每年可替代燃油量為近8000噸,減排二氧化碳量近2.6萬噸。

  航空運輸的綠色發展也成效顯著。

  河南省鄭州市的鄭州航空港是“空中絲綢之路”重要節點之一。2014年,鄭州至盧森堡貨運航線正式開通。目前,該航線通航點已覆蓋倫敦、芝加哥、米蘭等全球15個城市。

  今年6月,鄭州至盧森堡貨運航線貨機首次加注由中國航空油料集團有限公司提供的可持續航空燃料。中國民航局國際合作服務中心主任孟慶芬表示,作為傳統航空燃油的替代品,可持續航空燃料可與傳統航空煤油混合使用,無需改裝發動機,就可以降低碳排放量。

  “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共識。”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院長於劍表示,全球航空業已提出到2050年實現國際航線淨零碳排放的目標,發展可持續航空燃料將是實現這一目標最重要的措施。

  大力發展新能源車

  暢銷海外

  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先進技術、成功經驗,也是綠色交通成果的一大亮點。共建“一帶一路”帶來的機遇,讓來自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駛向更多地方。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35.2萬輛和72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9%和37.8%,市場佔有率達到30.4%。同時,中國汽車出口持續高速增長。今年前10月,汽車出口392.2萬輛,同比增長59.7%。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99.5萬輛,同比增長99.1%。

  在今年秋季舉辦的2023年德國國際汽車及智慧出行博覽會上,中國參展商數量翻了一番。從整車企業到上下游供應商,中國新能源汽車相關領域企業集中參展,受到關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處在世界領先的地位。”

  “10年前,搭乘中歐班列長安號出口的貨物以‘大長笨’的機械設備為主,如今則是以新能源汽車等綠色產品為主。”西安自貿港建設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小軍說,自己親眼見証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在亞歐國家的走俏。去年9月,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新能源汽車專列。比亞迪、蔚來、小鵬等國內品牌新能源汽車都曾乘此專列進入海外市場。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出口量已接近20萬輛,車輛主要通過陸運和海運兩種方式進行運輸。其中,陸運至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車輛,主要通過中歐班列發運。

  “共建‘一帶一路’的10年,也正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10年。”比亞迪集團相關負責人指出,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出海,中國品牌和中國技術日漸在全球范圍傳播開,這促進了比亞迪在技術創新、產品革新、品牌競爭力等方面的提升,使得產品質量水平不斷提高,贏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除了把產品賣到海外,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還把工廠建在了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這能夠為當地帶來優質技術,助力當地汽車消費,拉動當地經濟和就業,並幫助這些國家和地區實現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中國一汽、上汽集團、北汽集團、比亞迪、江淮汽車等中國車企,均已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有所布局。今年,北汽國際公司大規模向中東地區出口新能源汽車,並且輸出了包括換電設施在內的整套換電解決方案。江淮汽車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設立了15家海外散件組裝工廠。上汽集團在泰國、印尼、巴基斯坦等國均設有工廠,並建立起2000多個海外營銷服務網點。去年9月,比亞迪全資投建的海外乘用車工廠在泰國落地,預計將於2024年開始運營,年產能約15萬輛,生產的汽車將投放到泰國本土市場,同時輻射周邊東盟國家及其他地區。

  中金公司發布的共建“一帶一路”專題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新能源汽車借力“一帶一路”出海,代表著高端先進技術、過硬品質品牌、綠色環保產業,這既是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體現,也是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成果共享。中國可以將新能源汽車的領先技術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行擴散,實現低附加值產能升級為高附加值產能,促進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領域的深入合作,最終實現創新擴散、互利共贏,打造“一帶一路”上的中國制造范式。

(責編:朱紅霞、木勝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