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雲南安寧龍山:"老齡化"村庄的"還童"之旅

從一個沒有硬化路的小山村,到車能直接開到菜地旁﹔從因水源枯竭村裡人飲水都成問題,到家家戶戶都用上自來水﹔從靠種洋芋、玉米為生,到成為登山、徒步、騎行的鄉村旅游地……雲南省安寧市溫泉街道龍山村這個“老齡化”的村庄正在漸漸“還童”。
11月13日,安寧溫泉龍山村村民代表從BCC龍山有氧計劃主理人劉禹彤手上接過印著名字和收益金的牌子,臉上笑開了花。“拿到收益金開心,更開心看到龍山村的大變化,作為一個一直在這裡生活的人,我覺得很欣慰,特別有成就感!”當日,龍山村產業幫扶“村企合作”10月份經濟收益發放儀式舉行,這是首次創收發款儀式,以后將每月舉辦一次,有了額外的收入,村民的日子就更加有奔頭。
安寧龍山村產業幫扶“村企合作”10月份經濟收益發放儀式現場。許肖敏攝
村民口中的“大變化”,正是BCC龍山有氧計劃項目給龍山村帶來的一系列改變。BCC龍山有氧計劃項目是一個集休閑、娛樂、研學等為一體的森林藝術園區,是龍山村委會重點扶持的鄉村振興項目。園區於今年10月1日建成投入使用,整體建筑保留村庄原始格局,依托地方自然環境和人文特色進行打造。自從項目進駐以來,龍山村有了新面貌,周邊市民有了新“玩場”,道路熱鬧了起來,村民也有了新活計。
引入新“勢力”,讓村子熱鬧起來
2022年末,劉禹彤和同事因工作第一次來到龍山。“那時的龍山剛恢復對外開放,作為溫泉文旅產業的拓展區,山上植被茂密且豐富多樣,負氧離子含量高,走在森林裡舒適又鬆弛。遠山的層疊,村裡的犬吠,是有別於城市喧囂的朴素與寧靜,卻又有著生活實實在在的溫度。站在龍山頂能俯瞰安寧市全貌,是登山、徒步、騎行等戶外運動的最佳場所,也是露營、休閑的好去處,於是,在這裡打造一個園區的想法便自然萌生。”劉禹彤說,通過多次探訪,與龍山居民小組黨支部書記李永華的深入接觸,發現在黨支部的帶領下已經初步具備了一些發展文旅產業的基礎條件,而且企業的發展理念與龍山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有著高度重疊的內在契合性,雙方一拍即合,很快敲定了BCC龍山有氧計劃項目。
新項目的引進,讓村民們感到新奇,從建設開始的觀望,到如今村民們會在自家門口喊駐村青年們一起吃飯,這中間是越來越熱絡的關系,更是越來越熱鬧的村子。
“村裡大部分都是老人,靠種庄稼維持生活,賺不了幾個錢,現在‘家門口’就有就業機會,有事做、有錢賺,我們的入駐讓村民得到了真正的實惠。我們也跟爺爺奶奶真的成了村裡熟悉的鄰居。”劉禹彤說。
龍山村旅游業態不斷增加。許肖敏攝
豐富新業態,讓村民找到新機會
觀光拍照、山野燒烤、森林徒步、親子研學……龍山村旅游業態不斷增加,也給當地的村民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前期園區建設時,有能力的村民可以直接參與建設,小到衛生清潔,大到刷牆蓋房,這樣建設時村民就能拿到工資。現在項目運營起來了,隨著游客越來越多,一些家裡有閑置車的村民還能根據游客需求開車接送。隨著職業的轉變,收入渠道也變得多樣。
如今,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運營BCC龍山有氧計劃的美麗鄉村文化創意發展(雲南)有限公司以“村寨+企業”的經營模式,發動村民開辦“龍山集市”,通過集中擺攤、售賣農特產品,及通過開辦農家樂,為游客提供特色餐飲,實現增收致富。自10月份開業以來,龍山村日客流量最高達到1950人次,有效帶動村民經濟累計收入5萬多元。
“鄉村旅游發展催生了很多新業態,村民的致富路更寬了,曾經老齡化嚴重的村子也越來越熱鬧了。”李永華說。
龍山村旅游業態不斷增加。受訪者供圖
延伸產業鏈,和村庄一起共創共生共贏
BCC龍山有氧計劃項目以建立一個森林藝術園區為依托,配合親民的社群活動、農戶產品開發、特色食堂運營等,共同推動著龍山村的生態、經濟、旅游發展,同時也促進年輕人返鄉,增加村民再就業機會和經濟收入,以品牌力量不斷幫助當地培育造血功能。
10月21日,安寧市2023年“建設更高水平的全國文明城市”暨溫泉街道“向山出發·穿越美麗鄉村”龍山登高系列活動舉辦,來自社會各界的數千名徒步愛好者一同走進龍山,這個沉寂了許久的鄉村變得熱鬧,這座民風淳朴,生態優越的鄉村也迎來了發展新機遇,不斷釋放出鄉村振興新動能。
游客越來越多。許肖敏攝
下一步,龍山村將依托當地豐富的生態資源,繼續深化農文旅融合發展路子,著力打造宜業、宜居、宜游的良好環境。據BCC龍山有氧計劃負責人介紹,項目會繼續探討BCC龍山未來的模樣,也將會在青旅、民宿等方面做深、做好文章,為來龍山的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務和體驗,激發人氣活力,以組合優勢延伸龍山農文旅產業鏈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