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實踐站變身老年文藝之家

在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金塘鎮,活躍著一支隊員平均年齡在60歲左右的老年文藝隊。這支隊伍過去四處“打游擊”,自從建起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文藝隊就有了自己的“家”。
每天下午,是老年文藝隊排練的固定時間。金塘鎮雙河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就會傳來陣陣樂聲,隊員們隨著音樂翩翩起舞,每一個動作都盡量做到完美。“一二三四,好,繼續努力!”看著隊員們整齊劃一的動作,李興美不禁為大家叫好。
群眾在金塘鎮雙河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閱讀。
“我們都退休了,年紀也大了,閑著也是閑著,正好大家都喜歡舞蹈,於是就成立了這麼一支隊伍。”78歲的李興美,是這支老年文藝隊的隊長,也是一名“光榮在黨50年”的老黨員。
該文藝隊成立於2021年,最初僅僅是幾位退休干部的自娛自樂,慢慢地文藝隊吸引了很多老年人,加入的人越來越多,文藝隊的排練場地卻成了問題。
這一難題隨著2021年7月金塘鎮雙河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建成而徹底改變。社區文明實踐站建成后,文藝隊不僅有了玩樂、唱歌、跳舞的場地,還成了老年同志們看書、學習的好去處。
如今,走進寬敞明亮、鋪著地磚、有桌椅櫃子的實踐站,隊員們都格外高興。有了“家”的老年文藝隊排練更加方便、隊伍也越來越龐大,四十多名老年人每天用舞蹈和歌聲傳遞著他們的快樂。每當文藝隊排練時,小區的群眾總是不約而同地聚在一起欣賞節目、跟唱跟跳,使群眾生活變得更加充實和精彩,不僅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還活躍了社區氣氛、凝聚了社區民心。
巧家老年文藝隊。
“這裡不光是老年文藝隊的‘家’,還是婦女孩子們的樂園和志願者的服務站。”金塘鎮黨委宣傳委員謝開敏介紹,為了豐富婦女孩子們的業余文化生活,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打造了極具特色的兒童之家和婦女之家,並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不斷豐富移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加強精神文明創建,切實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共建共治共享的作用,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打造出一個有溫度、有品位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目前,金塘鎮7個村(社區)均建設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實現了區域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全覆蓋。
據介紹,金塘鎮文明實踐站的建設和發展只是巧家縣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巧家縣緊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機遇,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共210個,圍繞群眾各類需求,不斷健全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體系,積極探索文明實踐之路,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黃玉琳、楊光富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