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科技實力為行業發展注入力量

1953年4月1日,按照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和促進雲南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的要求,重工業部有色局西南分局試驗所在春城昆明成立,這也是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昆明冶研院)最早的名字。
昆明冶研院一路走來,留下了一串串堅持科技創新、攻關技術難題的足跡。2018年底,昆明冶研院進入中國銅業有限公司,加挂中鋁集團中央研究院昆明分院牌子,於2019年10月改制為有限公司。2022年,依托昆明冶研院的“有色金屬強化冶金新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成功,成為中鋁集團唯一的全國重點實驗室,也是雲南省第一家重組成功的全國重點實驗室。
今年是昆明冶研院成立70周年。70年來,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昆明冶研院始終堅守“從技術研發到成果轉化”的關鍵進階,深耕選礦、冶金、材料和檢驗檢測四大領域攻關科研技術,不僅實現了自身的持續發展,也通過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幫助企業實現技術更新與迭代,更為有色金屬工業和雲南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昆明冶研院科研人員講解設備的使用。昆明冶研院供圖
科研攻關解難題
綠色選礦、低碳冶金、先進材料、精准質檢,昆明冶研院的各個科研部所串聯起了一個研發實力雄厚、科研設施完備、科技人才聚集的行業先進銅鉛鋅專業研究院。
昆明冶研院副總經理楊林介紹,立足中銅、服務行業,昆明冶研院充分利用專業和區位優勢,重點圍繞雲南省銅、鉛、鋅等優勢礦產資源開展應用技術研發和前沿技術攻關,以科技研發、技術創新賦能企業和行業高質量發展。
處於礦產資源產業鏈中前端,選礦研究所的銅鉛鋅選礦技術團隊成為了昆明冶研院發展的核心科技力量。“我們的日常工作,就是與礦產資源‘打交道’,通過選礦、資源高效綜合利用等低碳化技術,實現國家戰略性礦產資源高值利用。”昆明冶研院選礦研究所工程師劉玫華介紹。
近年來,團隊成員堅持打通實驗室到生產一線的壁壘,以問題導向為指引,針對生產存在的問題,制定提高指標的方法,提出更加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充分將科技優勢轉化為應用優勢,讓科技創新惠及生產企業。
2018年,面對磨礦工序存在的細度不夠、磨礦效率較低、磨礦能耗高等制約礦山企業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團隊人員憑著敢想敢干、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決定從零開始,針對磨礦介質制度開展優化研究工作。
不畏山高路遠,腳踏實地。從昆侖山支脈祁漫塔格山的青海鴻鑫牛苦頭礦區,到資源儲量世界第二的蘭坪鉛鋅礦,都留下了磨礦科研團隊成員的足跡。長期駐扎企業生產一線的團隊,通過一個個公式反復推演,一份份樣品驗証試驗,一次次現場採樣分析,一輪輪方案論証,經過近四年的持續攻關,逐步研究形成“銅鉛鋅礦山磨礦過程提質及節能降耗關鍵技術”,填補了昆明冶研院選礦專業在磨礦研究領域的空白。
目前,該技術已成功應用於青海鴻鑫、金鼎鋅業、彝良馳宏、會澤礦業等礦山企業選礦廠的磨礦分級系統。截至2022年底,磨礦系統性優化技術為生產企業新增經濟產值超過2.3億元。
針對迪慶有色銅鉬混合精礦鉬含量極低、傳統分離藥劑成本高、鉬無法得到經濟回收的生產難題,團隊成員扎根一線開發了綠色高效銅鉬分離抑制劑,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極低品位銅鉬混合精礦的清潔高效分離,銅鉬分離鉬金屬回收率達到80%,鉬金屬單位成本大幅降低,該項技術榮獲了2020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2022年中國銅業總裁特別獎,並入選自然資源部《礦產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目錄(2022年版)》。2022年,迪慶有色銷售鉬金屬533.507噸,實現銷售收入1.54億元,同比增長了61%。
昆明冶研院科研人員通過pH值調控觀察稀貴稀散金屬浸出及提純情況。昆明冶研院供圖
搭建平台激創新
按照中鋁集團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打造國內一流、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銅鉛鋅領域專業研究院,構建形成“2+2+6+N”的科技創新布局,昆明冶研院的創新機制隨著頂層設計和戰略布局的持續落地而更加靈活、創新成效也更加凸顯。
今年8月,根據中鋁集團建設“強大的專業研究院”決策部署,昆明冶研院加挂了“中鋁集團昆明有色金屬研究院”牌子。於2022年12月成功完成重組的“有色金屬強化冶金新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創新體系也進一步優化、創新的“硬核實力”進一步提升。
“實驗室的建設面向國家制造強國、‘雙碳’目標等發展要求,需要解決銅鉛鋅及共伴生資源中關鍵金屬清潔、高效提取的國家重大科技問題,實現冶煉過程綠色化、清潔化,資源利用最大化,冶煉過程智能化。”昆明冶研院主任工程師楊妮介紹了關於全國重點實驗室戰略定位的問題。
楊妮介紹,“有色金屬強化冶金新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是在原“共伴生有色金屬資源加壓濕法冶金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基礎上,由中國銅業與中南大學聯合重組而成。按照“一室兩地兩制”的運營模式,實驗室發揮著中國銅業昆明基地和中南大學長沙基地兩地的特色資源和優勢,激發出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
包含全國重點實驗室,昆明冶研院共擁有4個國家級科研平台,13個省級科研平台,具有岩礦測試甲級資質等18項資質,2022年獲批為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第三批檢測實驗室,創新能力及服務社會能力顯著提升。
昆明冶研院科研人員通過熱-質聯用儀研究鉛鋅冶煉渣熱效應及相變情況。昆明冶研院供圖
近年來,昆明冶研院還建成了8個“院企共建車間實驗室”,圍繞低品位鉛鋅氧硫混合礦選礦工藝優化等企業生產過程中的技術問題開展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開發新產品30余項,形成“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新模式,進一步增強了企業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到2025年,我們力爭進入中國銅鉛鋅領域全產業鏈科技研發能力第一方隊﹔2030年做到該領域國際先進、部分領域國際領先﹔2035年,成為該領域國際領先的專業研究院,引領行業科技進步。”這既是昆明冶研院的奮斗目標,更是科研工作者的心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