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國內

超九成受訪大學生期待反詐教育進校園

2023年08月28日08:22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超九成受訪大學生期待反詐教育進校園

  “我今年22歲,家人被網絡詐騙66萬元。剛大學畢業的我以為人生才剛剛開始,但是沒想到是‘地獄開局’。”回憶起一周前父親遭遇電信詐騙的經歷,今年剛從天津某高校畢業的張西仍未完全緩過神來。“起初的我並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聽到電話那頭弟弟說的‘咱爸好像被騙了錢’,我還以為是被騙了一兩萬。”直到聯系上媽媽,彼時還在長沙實習的張西才艱難地相信,“我爸真的因刷單被詐騙了66萬元,其中還有31萬元的網絡貸款。”

  一通自稱是化妝品商家客服的電話,也曾讓就讀於江西南昌某高校的游月差點掉入電信詐騙的陷阱。“對方告訴我,我在一個月前購買的化妝品含有有害成分,要對我進行賠償,但需要我完成一系列的線上申請。”面對“客服”極具迷惑性的話術,游月一開始並沒有多想,但是隨著操作的進行,她發現對方態度變得越來越急躁。“當對方提出需要我申請‘線上貸款’業務才可以收到賠款時,我才意識到了問題。”

  隨著反詐影片《孤注一擲》的上映,詐騙話題再次引發熱議。近日,中國青年報·中青校媒就反詐主題面向全國高校大學生展開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3738份。調查結果顯示,44.86%受訪大學生的身邊人有過被騙經歷,29.48%曾親身遭遇過詐騙,但沒有上當﹔10.67%在經歷詐騙后掉進了詐騙陷阱。

  近五成受訪大學生身邊人有過被騙經歷

  “詐騙往往是在受害者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發生的,騙子有成熟的話術體系和心理攻擊辦法,大學生很容易在沒有心理准備的情況下被騙。”合肥市公安局刑警支隊五大隊副大隊長、合肥反詐中心宣傳民警楊礎介紹,在辦案過程中,他就曾遇到一名被騙了10萬余元的大學生。該同學在某年的“雙十一”購物節期間購買了電商產品,沒過多久便接到了電商平台電話,一個自稱客服的人准確地報出了該同學的姓名、所購物品等信息。隨后告知該同學,他所購買的物品在轉送過程中被病毒污染,需要統一銷毀,平台將根據實際購買價格,賠付雙倍金額。在騙子的步步誘導下,該同學最終被騙,金額高達10萬余元。

  楊礎表示,學生群體是遭遇電信詐騙的重點人群,較為常見的騙局類型包括刷單詐騙,投資理財詐騙,婚戀交友詐騙,冒充客服詐騙,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詐騙以及“兩卡犯罪”等。

  在一次日常登錄游戲賬號時,游月收到了來自陌生玩家的好友申請。“對方說想要買我的游戲賬號,開價特別高,還引導我進入了一個看上去特別正規的交易平台。”面對對方充滿誘惑力的價格,游月慢慢放鬆了警惕。“交易賬號前,平台卻要求我充值幾百元來証明賬號的真實性。”對方突然提及的充值要求,讓游月的同學頓時起了疑心。在好友的勸阻下,游月意識到了不對勁。“對方一看沒能得逞,還給我發送了一段‘假警官’的視頻,警告我不繼續交易的后果,知道是騙局的我便不再理會了。”

  “在電信詐騙的類型中,刷單詐騙尤其值得重視。”楊礎介紹,“不少人通過添加社群了解兼職信息,看到別人都在分享自己通過刷單賺了多少錢時,難免心動。但他們不知道的是,上百人的社群除了自己之外,其他人都是‘托’。”

  這便與張西父親的被騙遭遇如出一轍。“起因是我們家門口出現了一個陌生快遞,拆開后發現是一個小台燈和一張印有‘最高可得888紅包’字樣的刮刮卡。”張西說,父親刮開卡片后,發現中了18元紅包和一桶洗衣液,便掃碼進了一個微信群。她表示,當時的父親很快就拿到了18元紅包,原本堅固的心理防線也逐漸開始動搖。經過微信群內成員的聯合誘導,張西的父親安裝了一個名為“商盟通訊”的手機應用,開始進行刷單。

  她回憶,當天晚上,父親還十分興奮地“炫耀”自己靠做任務提現了300元,“第二天,嘗到甜頭的我爸開始了高額刷單,他陸續向幾個銀行賬戶轉賬999元、26570元、65730元、31000元、137410元來完成刷單任務。然而,在第3次提現的過程中,對方卻稱我爸因操作失誤導致賬號凍結,需要繳納94936元來解凍賬戶。”張西提到,對方的話術極具煽動性,一再表示需要在幾分鐘的規定時間內完成操作,否則此前匯入的錢都會“打水漂”,“所謂的‘解凍’完成后,對方又說數據異常,需要繳納驗証金。威逼利誘下,我爸前后去網貸平台借了31萬元。”直到對方依然不依不饒,又以信譽分太低為由要求轉賬15萬元來購買信譽分時,張西的父親才意識到自己遭遇了詐騙,“我爸希望對方能把部分錢退回,還把自己的聾啞人証明發給了他們,但對方已經不再回復了”。

  反詐不該“孤注一擲”,需多方合力筑牢“反詐堡壘”

  即將在中國傳媒大學讀研一的岳燭韻認為,如今無孔不入的電信詐騙已給大學生群體帶去了較大的危害與潛在風險。“大學生接觸到的信息會十分龐雜,但閱歷尚淺的我們卻很難分辨信息的真假。”

  張西回憶,在確認自己遭遇了電信詐騙后,父親第一時間報警。“湖南株洲警方當天便將其立為了刑事案件。第二天,就有兩個犯罪嫌疑人被抓獲了。”她提到,“其中一個嫌疑人還是在校的大學生,我爸轉賬賬戶的卡主是他的名字。此前,他將自己的銀行卡以3萬元的價格賣了出去。”

  “一些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對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不強,在犯罪分子高酬勞誘惑下,容易賣出用自己身份信息辦理的銀行卡、電話卡等工具。”楊礎提到,“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兩卡犯罪’,犯罪分子會用這些學生的卡進行轉賬、洗錢,大學生可能在無意識情況下構成犯罪。”據楊礎介紹,此類案件中不少大學生是被熟人拉進相關社群的,所以警惕性不高。

  除此之外,岳燭韻提到,處在不同階段的大學生,會遇到不同類型的詐騙,“對於剛入學的大學生來說,可能會遇到冒充師哥師姐的有心之人,而對於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就可能遇到求職陷阱。”

  據就讀於安徽某院校的王鵬回憶,17歲時他曾遭遇求職詐騙。彼時還在讀高二的他和朋友在某個名為“暑期兼職招聘”的網頁填寫了自己的姓名、年齡、電話等基礎信息,填完信息不到半個小時,王鵬便接到了鄰市一家公司的電話。在對方開出的4800元薪資誘惑下,兩人一拍即合,第二天便坐上了去鄰市的大巴,計劃開始“新生活”。然而,剛到“公司”,他們便被要求繳納200元的工作押金。交完錢后,王鵬意識到有些不正常,以去廁所為由悄悄躲在了隔壁辦公室門口。“直到聽見他們說要收了我們的身份証和手機時,我頓時心裡一緊,拉著朋友跑出了大廈。”

  西南政法大學刑偵學院副教授謝玲解釋,所有的詐騙劇本都是針對人性的弱點編造,每一個人都是潛在的詐騙被害人。例如,尚無穩定收入、有網購習慣、缺乏社會經驗的學生群體容易接觸刷單返利詐騙、冒充電商物流客服詐騙、貸款詐騙、冒充熟人詐騙等詐騙類型。謝玲建議,首先要保護好個人信息,防止不當泄露成為詐騙團伙實施詐騙的“料”或犯罪工具﹔其次注意接聽公安機關96110預警電話、下載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不點擊陌生短消息鏈接,遇到與財產、資金有關的情況要通過多途徑核實信息源﹔再次,做“反詐明白人”,通過主流媒體主動了解一些刷單、虛假投資理財、殺豬盤、冒充熟人等詐騙類型,觀看《孤注一擲》反詐電影也是一種途徑。

  張西提到,雖然警方已經抓獲了兩名犯罪嫌疑人,但是被詐騙的錢如今仍下落不明。“正如反詐電影所演繹的那樣,詐騙的錢一旦到賬,會立即被一級一級轉到其他的卡進行分散並取出,便很難進行追蹤了。”

  中青校媒調查顯示,95.10%受訪者都曾通過各種途徑學習過反詐知識。媒體傳播報道(83.81%),學校課程、講座(71.56%),公安部門組織的宣講活動(61.26%)以及親友告知(49.12%)等都是他們獲取反詐知識的渠道。在受訪者所在的高校中,61.77%會組織反詐講座等相關活動﹔61.02%校園媒體平台會傳播反詐知識﹔52.43%會開設反詐相關課程﹔38.34%會舉辦反詐知識競賽或文藝演出等活動﹔28.04%會制作學校周邊進行反詐宣傳。

  續寫反詐劇情,受訪大學生以實際行動助力“天下無詐”

  在得知家人被騙后,張西和她家人不約而同地關注起反詐知識。“我媽現在時不時就會給我分享反詐短視頻,提醒我當下的一些常見騙局﹔我刷到類似的新聞時,也會主動轉發給他們。”張西提到,自己的父親是聾啞人,“每次看見家人接到被標記為‘詐騙電話’的境外來電時,他都會拿個盆在電話邊使勁敲,直到騙子挂斷電話。”

  兩次與電信詐騙的擦肩而過,也使得游月意識到了自己防范意識的不足,她總結道:“以后遇到主動聯絡自己的陌生人,都要保持警惕心。”游月表示,身邊親友的提醒也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大家一起分析情況,這樣才好作判斷。”

  進入大學后的王鵬也意識到反詐知識的重要性。在學習之余,他會經常瀏覽“反詐博主”拍攝的短視頻,了解更多詐騙形式和套路。為了讓反詐宣傳普及到更多人,王鵬一邊參與當地舉辦的“全民反詐征集活動”,一邊向學校老師提出建議,請各個班級派出代表走進學校附近的派出所,鼓勵更多同學參與到反詐熱潮中。

  楊礎介紹,為了進一步提升大學生反詐意識,反詐教育進校園、反詐主題高校辯論賽、反詐主題情景劇大賽等正陸續在各個高校展開。“當前合肥市在公安系統、教育系統、團市委等多方合力下,已經在當地組建高校反詐聯盟。”中青校媒調查發現,97.78%受訪大學生認可反詐教育的必要性,91.95%受訪者期待反詐教育進校園。

  作為中國傳媒大學人文學院團委學生干部,岳燭韻一直積極參與學院組織的反詐宣傳活動。她與學院的同學們一起,為北京市朝陽區反詐中心的王佳警官設計了卡通形象——“反詐小佳”,並制作了一系列的反詐知識科普視頻。“反詐中心的警官們會結合社會熱點,為我們提供和大學生相關的主題。”岳燭韻介紹,“反詐小佳”科普視頻的制作流程,是先由朝陽區反詐中心把控題材、提供案例,參與項目的同學們再對案例進行總結,制作成更通俗易懂的卡通視頻進行發布。“我們一開始還在視頻裡運用了說唱這種表現手法,希望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反詐知識的科普宣傳。”岳燭韻與同伴們不斷迸發的靈感,也讓“反詐小佳”收獲了一定的傳播效果,“有些我們制作的視頻,還能在北京地鐵裡看到”。

  中青校媒調查顯示,69.23%受訪大學生參與過反詐宣傳等預防網絡詐騙的活動﹔86.09%受訪大學生曾主動向他人傳播反詐知識。其中,56.23%受訪大學生會將自己或身邊人的被詐騙經歷分享給親朋好友﹔62.04%受訪大學生習慣轉發官方發布的反詐知識和案例﹔與此同時,制作反詐視頻、推文(36.04%),在學校、社區組織反詐宣傳活動(26.06%)以及制作反詐主題周邊產品(14.87%)都是一些受訪者助力反詐宣傳的常用方式。

  除了進行線上科普外,岳燭韻還曾深入街道,幫助社區居民提高反詐意識。“在學校和反詐中心的組織下,我們和王佳警官一起,在東壩鄉社區開展了反詐宣傳講座。”岳燭韻介紹,共有4個街道的近200名居民參與此次講座,“我自己其實在這個過程中非常有獲得感,也在這個過程中學習了很多知識。”

  在將相關証據提交給警方並安撫好家人的情緒后,張西第一時間將這段經歷梳理成了詳細的視頻,發布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視頻發布后不久,就有很多網友評論,表示他們也經歷了類似的事情。”雖然遭受了一些網絡暴力,但張西並未后悔將受騙經歷發布出來,“看到有網友說,他也收到了一模一樣的快遞,還好看到了我的視頻,立馬就把那個快遞扔了。當我看到這種私信的時候,心裡是真的很開心的。”面對遭受的經濟損失,張西表示一家人也已經達成了共識:努力生活,積極面對,再和電信詐騙斗爭到底。(羅希 程思 謝西迪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張西、岳燭韻為化名)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