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電網西電東送首條輸電線路安全運行30年

8月17日,南方電網公司西電東送首條輸電線路——220千伏魯馬Ⅰ線連續安全運行30年。與后來建成投運的220千伏魯馬Ⅱ線一起,兩條線路累計送電量達520億千瓦時,相當於減少標煤消耗639.08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99.95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7.19萬噸,為保障雲南清潔水電的安全送出、實現東西部資源優化配置、促進東西部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雙碳”目標實現作出了重要貢獻。
220千伏魯馬Ⅰ、Ⅱ線1號塔。
220千伏魯馬Ⅰ、Ⅱ線,起於雲南境內的魯布革水電站,止於廣西境內的±500千伏馬窩換流站。魯馬Ⅰ線全長71.126千米,於1992年9月開工建設,1993年8月投運,將魯布革水電站部分電量先期經天生橋二級水電站聯絡變壓器,后改線至馬窩換流站轉運東送,是南方電網西電東送第一條輸電線路﹔魯馬Ⅱ線全長74.645千米,於2001年8月開工建設,2003年6月投運。220千伏魯馬Ⅰ、Ⅱ線的1號塔都是我國自行設計安裝的220千伏輸電斜塔,傾斜度為45度,其中Ⅰ線1號塔自1993年建成投運。
南網超高壓公司曲靖局運維人員開展220千伏魯馬Ⅰ線1號塔小號側導線下方灌木雜草清除工作。
由於出線口至1號塔懸崖峭壁上長滿了小樹、雜草,其運維難度大幅增加。為了確保小樹、雜草與導線的淨空距離滿足線路運行要求,南方電網超高壓輸電公司曲靖局(以下簡稱曲靖局)每年除開展常規設備檢修及日常巡視外,每季度還需對斜塔至電廠出線洞口檔距內崖壁石縫中的雜草灌木進行清理。
南網超高壓公司曲靖局運維人員開展220千伏魯馬Ⅰ線停電檢修。
自220千伏魯馬線投運以來,曲靖局深化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由黨員牽頭成立專班攻堅“線路設計老舊、線樹矛盾突出”等運維難點痛點,不斷提高設備安全系數。曲靖局持續推進老舊設備改造升級,通過將原9基水泥杆更換為鐵塔、新建1基杆塔、基礎保護帽治理、間隔棒隱患專項整治等6次改造,不斷提高設備健康水平,使老舊線路重新煥發“活力”。同時,曲靖局強化運維人員培訓,通過對新理念、新技術的學習,由傳統的“人工巡視”到“人巡為主+機巡為輔”再到如今的“人巡為輔+機巡為主”,在不斷優化運維模式的同時持續提升運維人員的應急處突能力。
曲靖局輸電管理所高級經理熊細濤介紹:“2021年至今,曲靖局已精准配置106套線路故障定位測距裝置,對比2020年及以前增加了130%,實現220千伏及以上線路全覆蓋,線路故障查找時間平均由12小時縮短至2小時,效率提高了83%。我們目前正在廣泛應用數字化技術,加快設備智能終端覆蓋,深化無人機應用,保障220千伏魯馬Ⅰ、Ⅱ線等輸電線路長周期安全運行的基礎越夯越扎實。”(陳雲亭、戴永平、徐術超、張柯龍 文/圖)
來源:南方電網超高壓輸電公司曲靖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