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園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宿舍文化啥樣子

北京大學應屆畢業生設計制作的宿舍板報。北京大學公寓服務中心供圖
畢業生在退宿前寫信感謝樓長保潔等后勤人員。北京大學公寓服務中心供圖
“這4年在35樓的生活離不開樓管組的付出,我曾在這裡借鑰匙、要垃圾袋和創可貼、反映樓層設施問題……”剛剛結束的畢業季,北京大學一名2023屆畢業生給相處了4年的樓長留下離別贈言,感謝樓長們的辛苦付出。
這個畢業季,北京大學燕園校區和萬柳園區畢業季專屬黑板報上,不僅有樓長們對即將開啟人生新航程的畢業生們的不舍與祝福,也貼滿了學生們的暖心回饋。還有兩名畢業學子,以宿舍樓前月季花、貓咪以及未名湖翻尾石魚為題材繪制畢業板報,表達對學校的愛和不舍。
“我們注重在畢業季后勤服務工作中開展勞動育人工作,在畢業生樓宇內設置畢業留言板,鼓勵學生在留言板上留下成長印跡、青春回憶,向朝夕相處又不知姓名的后勤服務人員表達謝意。”北京大學公寓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活動很受畢業生歡迎,參與度很高,“很多畢業生還組織起來在退宿離校前與樓長合影留念,向后勤服務人員送鮮花,表達對校園服務保障人員的敬意”。
《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要求,新時期高校“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就是要“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形成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長效機制”。
如何利用學生公寓的場域特色實現育人功能,在現有基本條件下轉換思路提升管理服務能力、改善學生住宿體驗、化解供需矛盾?北京大學公寓服務中心探索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新模式。
小懲大愛 幫助長記性
2017年,祝曉紅成為北京大學39號樓樓長,看著樓裡這些比自己兒子還小的孩子,她總是會不由自主地多一些嚴管與關愛。
“有一次我們撿到一塊手表,在群裡發了失物招領,3天了也沒人認領。”祝曉紅便和其他樓長逐一敲門尋問,成功找到了失主。
這個畢業季,又是這名同學,已經離校了卻把手表落在了宿舍。“還好我們查宿舍發現后幫他收了起來。”第二天,這名同學回來找時,為了讓他長長記性,祝曉紅特意“罰”他,“那你上去找吧”。
“因為他已經不是第一次丟手表了,畢業了,希望他以后生活、工作中能夠更細心謹慎一些。”是樓長、也是生活輔導員的祝曉紅說。
“我們建立北京大學生活輔導員隊伍,努力探索打通育人最后一公裡。”北京大學公寓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公寓服務中心聯合學生工作部聘任業務精、能力強、有經驗的樓長擔任學生生活輔導員,樓長與學生工作系統聯動開展工作,深度踐行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使命要求,將思政工作進宿舍推向深入。
日常巡查過程中,29號樓樓長肖俊紅發現,有學生考完試后連續幾天都在宿舍打游戲,而同宿舍還有同學在備考。和他溝通才發現,原來入校后這名同學發現,所學專業和自己想象的並不同,身邊相關專業畢業同學找的工作也和他預期的差別比較大,便對自己的未來產生了困惑。
“你看,這筆筒裡的筆還各不相同呢,但在不同場合,它們都有用武之地。”肖俊紅鼓勵他,不要困於當下,實在覺得和自己職業規劃預期相差比較大,可以考研的時候換個喜歡的專業。同時,還貼心地提醒他,“改變現狀,從每天早起鍛煉身體、堅持吃早飯開始”。
道理朴素,但是肖俊紅的話得到了這名同學的認可,沒多久,她便看到他積極鍛煉、堅持吃早餐了。
在北京大學公寓,還有一支學生公寓黨員樓長先鋒隊。大家在加強理論學習和培訓交流的基礎上,根據實際工作狀況,探索發揮黨員樓長在一線服務的積極作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更好地服務學生、引導學生。
學生和家長因為畢業去向起了沖突,期末考試階段不開心。黨員樓長趙堂鳳了解后發現,原來這名同學畢業后想要實踐一年再做規劃,但是家長期望他出國留學,雙方商議未果,僵持不下。趙堂鳳便找他談心,還建議他可以利用假期參加實踐,9月正常出國留學。“溝通后學生還挺開心的,也沒影響他參加期末考試。”
萬柳公寓的“榮譽居民”稱號可以吹一輩子
去年,黨的二十大召開之際,北京大學特別邀請了幾名曾經見証並參與萬柳園區建設的校友以文字形式講述他們的工作學習狀態,希望給學弟學妹們帶來啟發。
受邀校友之一黃彬凌,是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2015級碩士。他分享,住在萬柳公寓,獲得“榮譽居民”的稱號,是一件可以吹一輩子的事情。
“跟萬柳公寓的王老師和其他老師們結緣,是因為一次在微信群對食堂飯菜難吃的吐槽。”黃彬凌說,在和老師們的溝通中,他從抱怨者轉變為行動者,和同學們一起參與公寓客廳、門廳、西門花園的設計和改造。“萬柳給了一個特別好的平台,讓學生能夠參與共商、共建、共治、共享。這個過程,就是‘大家筑小舍’的過程。”
為了激發和促進學生參與公寓管理和公寓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解決“住得好”過程中增強學生參與度,提升學生主人翁意識,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的能力,北京大學公寓服務中心設立並完善公寓樓樓委會,健全公寓樓參與議事的機制。
新生入學后,祝曉紅便在群裡發了競選樓委的通知,不少學生積極報名參與。
她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每層樓配備三四名樓委同學,參與日常衛生檢查、宿舍管理、服務同學工作。“樓委的作用非常大,幫我們分擔了不少工作,關鍵是有些時候我們直接和同學溝通,同學難免拘束,樓委作為同輩和同學溝通,能更好解決問題。”
祝曉紅說,為了讓同學們在公寓有更好的住宿體驗,在樓委競選中,還特意選了一些擅長書法繪畫、會樂器的同學加入,便於開展豐富的日常公寓文化生活。
實際上,為了更好地挖掘和建設北京大學宿舍文化,在公寓服務中心指導下,早在2014年,就成立了學生公寓自我管理委員會(別稱“北大燕窩”),並由“北大燕窩”承辦首屆北京大學宿舍文化節,至今已承辦4屆。通過“我心目中的公主樓”DIY手工制作美食、“最美樓長”評選、文化節書畫攝影展等活動,將宿舍管理和服務融入宿舍文化建設中,實踐宿舍生活自主自理,宿舍文化共建共享。
老生宿舍 新生可“直接入住”
為鼓勵同學們養成良好的勞動衛生習慣,今年,北京大學公寓服務中心結合勞動教育特別推出文明離校系列活動,畢業生可以通過做任務領獎品。任務包含宿舍衛生清潔、北京大學小舍大家宿舍文化發展基金捐贈、青春紀念冊感言、園區合理化建議4項內容。
完成任務的同學,可領取印有北大和萬柳LOGO的特色晴雨傘、馬克杯、明信片,這既是一份專屬的畢業禮物,也是北京大學公寓服務中心后勤育人管理最后的實踐教育。
“我們提倡讓宿舍保持來的時候怎麼樣,走的時候怎麼樣,鼓勵學生打掃干淨宿舍再辦理退宿離校手續。”不少樓長反映,今年畢業生宿舍整體比往年干淨了許多,個別宿舍甚至達到了“新生可以直接入住的標准”。
讓祝曉紅印象深刻的是,有個學生平時就積極參與校園垃圾分類志願崗工作,畢業的時候,上上下下跑了20多趟進行垃圾分類,原定的火車都誤點了。
“我們結合自身特點,探索落實勞動育人的途徑和方法,充分發揮勞動教育綜合育人作用,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北京大學公寓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寓服務中心聯合學工部持續多年開展安全文明衛生宿舍評比,評選出一批文明衛生宿舍,引領同學們建設整潔衛生、團結友愛、互相促進、共求卓越的宿舍小集體。
公寓服務中心根據公寓場景設置了“學生公寓樓前自行車擺放”“學生公寓樓安全衛生檢查巡查”“學生公寓樓垃圾桶值守”等勞動育人崗位,號召同學們以志願者身份積極參與。
“我們按照《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和北京大學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的要求,完善基礎設施設備投入,開展垃圾分類各項宣傳活動。”該負責人介紹,目前報名的師生志願者超過200名,並建立了垃圾分類志願者交流工作群。每天定時由師生志願者進行宣傳、督導垃圾分類,持續推進全校學生宿舍垃圾分類工作,提高學校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杜沂蒙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