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深化作風革命效能革命,對標先進爭當發展先鋒
強作風 學先進 謀發展

對標先進、比學趕超。普洱市積極向全省深化作風革命、效能革命中受表揚的10位縣(區)委書記學習取經,眼睛向外找差距,思變求變謀發展。7月19日至23日,普洱市委書記帶隊,率全市10位縣(區)委書記,先后到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曲靖市師宗縣、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縣等地,深入實地觀摩考察,開展座談交流互動,向受表揚的縣委書記和先進地區學習。通過學習先進、典型引路,持續深化作風革命、效能革命,努力推動全市上下形成解決問題、改進工作、轉變作風、加快發展的生動局面。
眼睛向外 開放共贏
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縣委書記、縣長,是各地發展的“領頭羊”。學習取經期間,普洱市10位縣(區)委書記,每晚召開內部學習交流會,暢談學習心得、收獲成果、差距短板,以及下一步整改提升的措施辦法。大家既看到差距不足,也看到優勢潛力,堅定發展決心。
不怕有差距,就怕看不到差距,不想辦法來縮短差距。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委書記羅東保說,寧洱與祥雲在區位、交通、產業和化債方面有不少共同點,對標先進深感自身思想解放不夠,項目系統謀劃不夠,主動擔當作為不夠,必須努力向先進看齊﹔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委書記楊波說:“對比姚安圍繞花卉全產業鏈聚集資源定向招商,成功打造‘一縣一業’,我們還存在思路不清、定位不准、力量不聚焦等問題,必須大膽創新,統一產業發展思路,形成一致行動,做大做強主導產業。”
眼睛向外更要看到自身優勢和潛力。普洱市委常委、思茅區委書記胡選坤說,思茅區與彌勒市在生物醫藥與綠色食品產業布局上異曲同工,要認真學習彌勒高度重視招商引資工作和作風革命效能革命的經驗,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大力推動旅游城市建設,推動一二三產協同發展,以“等不是辦法,干才有希望”的精神推動項目落地。西盟佤族自治縣委書記曹鴻迎說,要深入挖掘自身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數,大膽創新苦干實干,讓發展動力和活力更足。
眼睛向外既是一種開放心態,也是一種合作姿態。近年來,普洱市將推進作風革命、效能革命與招商引資工作相結合,在招商引資工作中體現作風轉變、效能提升,通過作風轉變、效能提升賦能招商引資。2022年以來,全市上下堅持“一把手”招商帶動全員招商,切實推進產業鏈招商、精准招商,建成招商引資全過程服務數字化平台,成立招商引資項目工作一線考察監督小組,全市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22年,市、縣(區)“一把手”外出招商139次,拜訪企業320家。各縣(區)簽訂招商引資合作協議101個,全市引進省外到位資金同比增長15.7%。引進怡亞通、360集團、華大基因、隅田川等企業,雲景飛林40萬立方米輕質超強刨花板、科大訊飛人工智能健康雲平台、中福海峽菌草種植等項目落地。
思變求變 機遇共享
隨著知名度上升,產自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的牛油果越來越火,不僅因為這個曾經的高端進口水果在這裡成了“土特產”,更是因為孟連縣發展牛油果產業的故事讓人深受啟發。
眼下,孟連牛油果長勢喜人,走進孟連縣公信鄉糯董村的一個牛油果合作社基地,郁郁蔥蔥的牛油果樹映入眼帘。放眼望去,果皮锃亮、個頭飽滿的牛油果挂滿枝頭,到9月底就可向市場供應優質成熟果品。
從2007年引進試種,到2016年建成3000畝核心示范基地,發展到現在,孟連縣牛油果種植面積達到7.63萬畝,投產1.5萬畝,鮮果產量逾1萬噸,產值超過4億元。為推動牛油果產業發展,孟連縣採取“334”利益分配機制,牛油果的銷售利潤,以苗木和技術入股的企業佔30%,以土地入股的農戶佔30%,縣屬國企管理公司以及合作社、村集體佔40%。成功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形成公司盈利、農戶增收、村集體經濟壯大的聯農帶農三贏局面,有效助推產業可持續發展。
從種下第一棵牛油果樹到今天成為全國最核心的牛油果種植基地,孟連縣用了16年時間。當地領導干部敢為人先、思變求變,大膽探索、創新模式,一任接著一任干,展現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擔當,帶領各族群眾團結拼搏,走出一條產業富民新路徑。
目前,普洱市深入踐行項目工作法、一線工作法、典型引路法,認真總結孟連牛油果產業發展的經驗做法,把點上經驗總結提升、全面推廣,積極發展高端高品質特色農產品,創新聯農帶農機制,讓農民分享更多產業增值收益,也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活力。
創新思變闖出發展新路子,今年7月以來,普洱市在全市范圍開展“躺平式”干部專項整治,提振廣大干部比學趕超、干事創業精氣神,全力推動全市上下強化大抓產業發展、大抓招商引資、大抓營商環境的緊迫感、使命感和責任感,唱響“實干興普、奮勇爭先”主旋律,加快建設旅游城市、挖掘咖啡原產地文化,大力發展資源經濟、口岸經濟、園區經濟,以作風大轉變、效能大提升推動大發展。(沈浩 胡梅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