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個中國航海日特別策劃
600年后,船模大師“再現”鄭和船隊
雲南沒有海
卻走出了一個偉大的航海家鄭和
世人皆知鄭和下西洋
但鄭和船隊長什麼樣,鮮有人知
在雲南省昆明市
有一位鄭和的“老鄉”叫付昆祥
他決心用船模再現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
“復活”鄭和船隊
今年7月11日是我國第19個中國航海日
在這個以鄭和下西洋首航紀念日設立的特殊日子
讓我們一起傾聽復原鄭和船隊背后的故事
付昆祥在工作室制作鄭和船模。受訪者供圖
最外圍的一層是戰船
往裡依次是馬船、水船、糧船……
其中最醒目的,是被簇擁在船隊中央
甲板上豎立著九桅十二帆的旗艦——
“天元號”寶船
船隊呈飛燕陣排開,旌旗飄飄
600年前鄭和下西洋時千帆競發的浩蕩場面
通過一艘艘栩栩如生的船模,呈現在世人眼前
晉寧區博物館展出的鄭和船隊模型。受訪者供圖
這21艘按1:100比例做成的鄭和船隊船模
如今陳列在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區博物館
是博物館最受歡迎的展品
看著自己親手制作的船隊
頭發花白的昆明市古船船模營造技藝非遺傳承人付昆祥
宛若一名老船長,眼神中滿是自豪
付昆祥17歲加入雲南省航模運動隊
退役后創辦了自己的船模廠
做船模至今已有40年
選擇做鄭和船
是因為他有個願望
“用船模再現鄭和下西洋的壯舉”
1981年雲南省航模運動隊合影(二排左二為年輕時的付昆祥)。受訪者供圖
做鄭和船模不容易
難的不是工藝,而是史料的搜集
鄭和船隊沒有圖紙和實物流傳
僅有有限的歷史文獻作為參考
從隻言片語的史料裡還原鄭和船隊,難度可想而知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者六十二”
據《明史·鄭和傳》記載
鄭和船隊由200余艘不同用途的海船組成
其中鄭和寶船有60余艘
最大的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十八丈
折合成現代計量單位
長約150米,寬約60米
付昆祥團隊制作的1:100鄭和寶船模型。受訪者供圖
為了讓船模貼合歷史
老付和團隊成員前往南京、福建、廣東等地
去當地博物館搜集與鄭和有關的資料
向漁村的老船工請教古船制作技藝
最終確定了鄭和寶船的船型為福船
按照史料記載的船隊編制
老付將自己心目中的鄭和船隊設定為
寶船62條、糧船20條、水船15條、馬船20條、戰船86條、坐船5條
一共208艘艦船
2016年付昆祥團隊制作的1:50鄭和船模在韓國釜山參展。受訪者供圖
木工、漂染、縫紉、雕刻、繪畫、上漆……
一艘鄭和寶船船模的制作,從設計到制作完成
要花兩個多月的時間
付昆祥制作鄭和寶船船模。受訪者供圖
2014年7月
付昆祥團隊歷時3年打造的鄭和船隊完成
遺憾的是,由於復制的比例是1:50
最大的寶船長達3米
完整展出船隊起碼需要一塊足球場大小的場地
老付唯一一次全部擺放鄭和船隊
還是在朋友的倉庫裡
為了能夠完整展出
老付決定以1:100的比例再次復原船隊
1:100鄭和船隊的各系列船模。受訪者供圖
“做鄭和船,不僅是簡單還原輪廓和外觀,
船的結構、圖案、甲板建筑等細節也要盡可能貼合歷史,
展現中國古船的文化內涵。”
以寶船為例,老付設計了五層甲板
還原了中國古船的水密隔艙結構
桅杆按史書記載的“九桅十二帆”建造
船尾的指揮樓屋頂
採用了中國古建筑的斗拱結構
鄭和寶船船尾的指揮樓。受訪者供圖
2019年
德國科技博物館收藏了老付制作的“天元號”鄭和寶船
歐洲的專家看到這艘船后
給出了“震撼”的評價
老付說:
“外國專家的震撼不單是對船模,
更是對600年前中國就有如此精妙的造船技術感到震撼。”
2017年雲南省文博會展出的部分鄭和船模。受訪者供圖
600年前,鄭和船隊堪稱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遠洋艦隊
從1405年初次出航,到1433年的第七次航行
鄭和船隊28年裡遠涉重洋
足跡從印度洋到波斯灣
最遠抵達赤道以南的東非沿岸各國
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還早了半個多世紀
在此期間
鄭和船隊從未掠奪他國的一寸土地
而是為沿線國家帶去和平與友誼
這讓老付由衷感慨:
“中華文明從骨子裡就沒有殖民掠奪的基因。”
如今,作為非遺傳承人,老付在做船之余
更注重技藝的傳承和鄭和文化的宣傳推廣
鄭和船隊模型在昆明市外國語學校展出。受訪者供圖
他將船模制作技藝傳授給80后徒弟王黎
與多家中小學合作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
開設古船文化體驗課
看著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娓娓道來鄭和下西洋的故事
老付感到很欣慰
他的思緒回到十年前的一次展覽會上
一個10歲的外國小女孩
在他展出的一艘西方船模前
流利地說出這條船的歷史故事
“我們這些生長在鄭和故裡的人,
有責任將中國這段偉大的航海史,
代代相傳。”
如今,付昆祥團隊復原鄭和船隊的努力仍在繼續
1:100的鄭和船隊模型進度完成接近一半
57歲的他有一個“航海夢”
“等到鄭和船隊全部做完,
我要帶著它們沿著新的海上絲綢之路巡展,
重現當年波瀾壯闊的航海旅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