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聯農帶農富農 邊境小鎮產業“火辣辣”

2023年06月29日15:03 |
小字號

“這幾年,村裡成立了合作社,我們老百姓不出村就有活干,還能學到很多種植技術,在‘家門口’就能賺錢,日子和辣椒一樣紅火……”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芒海鎮村民董保亮高興地說。

走進芒市芒海鎮某蔬菜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員正帶領著農戶召開2023年辣椒種植動員會,並向簽訂利益聯結機制的脫貧戶發放新型經營主體帶動發展獎勵金,大家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喜笑顏開地討論著今年的收成。

經過處理的辣椒。

經過加工處理的辣椒。

困境中摸索新路子

芒海鎮地理位置特殊,缺乏明顯優勢產業,群眾思想觀念較為保守,產業化意識不強,產業發展陷入困境。芒海鎮芒海村黨總支書記楊顯幫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一直苦苦思索產業發展路子該怎麼走。2015年,他自費到重慶考察學習,在了解到辣椒種植的市場前景后,毅然決然將辣椒種植產業引進芒海。

剛起步便遇到了難題——新品種是帶回來了,沒人敢種該怎麼辦?楊顯幫決定帶頭走出第一步,試驗種植了100余畝。“隻要有收益,群眾的疑慮自然就會打消。”帶頭領著干,沒有二話,也最有說服力。在推廣種植的那段時間裡,他與村組干部不是在去農戶的家中,就是在去農田的路上,不分晝夜地開展辣椒種植宣傳,引導村民種植特色產業,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辣椒推廣種植小有成效。

聯農帶農效益好

2020年,辣椒行情大好。經村黨總支議定,以村集體經濟入股,牽頭成立蔬菜專業合作社。按照“黨建+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村黨總支負責聯系公司,簽訂銷售合同,引進優質品種,合作社以每斤不低於2.4元的保底價負責回收。

“辣椒的收成期長達8個月,合作社將種子、農藥、化肥和技術都送到田間地頭,有了合作社保駕護航,我們放心。”景陽村村民小組黨支部書記董詩右同4名村民合伙種植了100多畝辣椒便嘗到了甜頭,辣椒豐收后,他建起了50萬元的新房,購買了8萬元的越野車。

有了大戶帶頭種植,芒海小組的線小衣通過參加合作社組織的種植技能培訓,種植了8畝辣椒,第一年就有了5萬元的純收入。在看到辣椒種植戶有明顯收益后,大家紛紛加入到了辣椒種植行業,2021年,辣椒種植面積從2015年的500余畝迅速發展到了2300余畝,實現了“大戶帶小戶、集體帶個人”的發展轉變,辣椒成為了芒海的支柱產業。

產業升級有奔頭

種植辣椒的“成績”令合作社欣喜,可正當以為辣椒市場趨於穩定時,變動的市場價給了合作社“當頭一棒”。2022年,受疫情影響,辣椒回收價由7元每公斤降到了2.6元每公斤。巨大的差價使得農戶種植信心大打折扣,合作社因此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如何打破僵局,一時間成為芒海鎮產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在認真分析研判后,芒海鎮黨委政府及時向上級部門溝通協調,多方爭取力促冷鏈物流項目順利落地,並於2022年11月投入使用。有了該項目的加持,合作社在原有回收鮮椒的基礎上,增加了冷凍及烘干技術,每天可回收鮮椒10噸,加工干椒2.5噸,每噸收入在2.2萬元,相較於鮮椒收入增長了65%,進一步提升產品附加值,有效緩解鮮椒價格不穩定的局面,給農戶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現階段我們為農戶提供了‘耕、種、收、烘’等全鏈條服務,使農戶從源頭到售賣都有保障,隻有農戶安心,我們才能夠放心。”合作社工作人員介紹道。

產業鏈的延伸,也標志著合作社再一次完成轉型,同時也為當地群眾提供了更多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47歲的村民趙國忠,因家裡有老人要照顧無法外出打工,就到辣椒烘干廠務工。“在這裡我負責操作烘干機及辣椒裝袋,每天的工資是100塊錢。孩子上學的學費不愁了。”

多元致富踐初心

近年來,合作社在辣椒採摘、加工等各個環節吸納了一千多人次進園務工,成功帶動了468戶農戶增收致富,其中脫貧戶30余戶,年產值1300余萬元,通過土地流轉、就近務工、辣椒種植等方式實現群眾多元增收。

合作社收到芒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創業致富帶頭人獎補后,第一時間想到那些一直跟隨種植的脫貧戶,當即決定拿出獎補向22戶完成驗收的脫貧戶每戶發放500元種植獎勵金,讓群眾更深刻地感受到跟著合作社發展的信心。

“盡管辣椒市場價格跌跌漲漲,但我們一直秉持著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初心從未改變,這次獎勵的錢雖然不多,但代表著合作社聯農帶農富農的決心。”楊顯幫說道。

產業興農,任重道遠。“未來,我們將結合區位優勢,大力培育跨境農業合作項目,建設辣椒育苗基地,不斷更新辣椒種植品種,讓我們芒海的辣椒走得更遠!”芒海鎮黨委書記李雲琨表示。(龍兮)

來源:芒市委組織部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