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滇池收集處理富藻水1404萬立方米

人民網昆明6月29日電 (記者虎遵會)據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消息,截至6月26日,昆明滇池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累計投入各類藍藻打撈處理、應急處置設施設備128台套,累計收集處理富藻水1404萬立方米,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重點水域浮藻聚集強度。
據介紹,近五年來,滇池全湖水質總體保持Ⅳ類,但由於滇池仍處於輕度—中度富營養狀態,藍藻水華周年性發生,季節性富集的現象仍然存在。
“2023年滇池受氣溫偏高、降水量偏少、生態補水不足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發生規模性藍藻水華的形勢較為嚴峻。”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對此,相關部門已提前准備,多措並舉,積極採取措施應對。
昆明滇池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龍門、蝦壩河2座大型藻站保持24小時滿負荷運行﹔2艘大型藻船、6艘中小型藻船、6台中小型藻車,加強藻水攔截、導流、聚集措施,延長作業時間,提高藻水收集處理效率。每天可收集處理富藻水9.8萬立方米,基本覆蓋15片重點近岸水域。
此外,還圍繞草海新河灣、壩河濕地近岸水域,外海海埂公園、海洪濕地、星海濕地、王官濕地、斗南濕地、江尾村、海晏村等9片水域,進一步優化調度6艘加壓控藻船、2艘曝氣控藻船以及水體推流等應急處置設備,盡可能減少藍藻水華堆積面積、時間。
同時,針對大量浮藻發生在近岸淺灘區域,藻車、藻船等機械化設備難以抵近發揮功效的問題,相關部門已於6月27日緊急增加人工作業力量,實施人工攔藻、撈藻或沖藻作業,盡可能避免淺灘區域藍藻水華堆積。
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總工程師何鋒介紹,滇池地處低緯度高海拔地區,常年光照充足,氣溫也非常適宜藻類生長,加之水體富營養化,一直以來,成為我國藍藻水華發生較為嚴重的湖泊之一。
“隨著滇池保護治理工作的持續開展,近年來滇池水質有所改善,但由於水體依然處於輕度—中度富營養狀態,浮游植物的季節性增長難以避免,水體葉綠素a濃度仍維持較高水平,藍藻水華仍然會周年性發生,季節性富集。”何鋒說。
何鋒介紹,今年1—5月,滇池僅發生零星水華。進入6月,受高溫、蒸發量大、入湖水量減少和雨季徑流沖擊影響,滇池化學需氧量、總磷等濃度升高,藍藻生物量也大幅增加,大規模藍藻水華發生的概率增加,6月下旬開始出現輕度—中度水華。
“湖泊保護治理不僅僅是單一的污染控制問題,更重要的是系統轉換,這涉及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等方面的多重環節。”何鋒說,通過多年的持續治理,目前滇池藻型濁水穩態階段已經過去,正在向藻-草共存階段過渡。當前是滇池水環境重要的轉換期,十分敏感,具有波動性和振蕩性,離真正實現滇池生態系統健康良性循環的目標,還任重道遠。
何鋒介紹,經過多年堅持不懈地綜合治理,滇池水環境狀況得到持續改善,但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將依然處於富營養狀態,形成水華的物質條件仍然具備,水華現象在很長時間內是無法避免的。未來一定時期內,藍藻水華防控仍將是滇池保護治理的重要內容之一。
對此,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在滇池重點水域,每日開展持續藍藻跟蹤監測,實時監控水溫、pH值、湖流、風力風向等指標,每周開展滇池藻類群落結構變化的監測工作。
同時,利用滇池重點區域的監控、無人機等設備,實時監測水面藍藻水華分布情況,及時掌握和預測藍藻水華發生、分布動態,依托滇池藍藻監控預警系統平台,通過監測數據分析與模擬,每周實時發布藍藻藻情預警信息,對發現的藻情進行及時反饋,及時通知責任單位進行處置。
此外,還將繼續加大滇池藍藻水華的日常清除、打撈力度,提升機動處置能力,發現藍藻水華及時開展應急處置,力求做到重點水域零散水華的“日聚日清”,同時保障藻泥的無害化、資源化處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