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文旅

珍存千年的“通行証”——大唐“過所”尋訪記

2023年06月19日14:04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今年5月底,包括唐朝時期簽發的兩份用於通行的“過所”在內,與日本僧人圓珍“入唐求法”相關的56件文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名錄》。作為中日文化悠遠交流的寶貴証物,這些文獻被列入《世界記憶名錄》引發日本各界廣泛關注。

  唐大中9年3月,越州都督府給日本僧人圓珍簽發了從越州開元寺到大唐都城長安的通行証,即“越州都督府過所”。同年11月,唐朝尚書省向圓珍簽發了從長安返回浙江天台山的通行証,即“尚書省司門過所”。這兩份紙質的唐代通行証歷經千余年,至今仍然完好保存在日本滋賀縣大津市的三井寺。

  近日,記者在三井寺見到了“越州都督府過所”“尚書省司門過所”等唐代珍貴文件。它們保存良好,紙張完整、字跡清晰。這兩件“過所”珍藏於三井寺收藏館中,館中收藏著佛像、佛畫等53件日本重要文物,其中包括國寶級文物。三井寺第164代住持福家俊彥告訴記者,“越州都督府過所”“尚書省司門過所”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文物,“從這個角度來說,它們在國寶裡也是最珍貴的。”

  圓珍是曾經留學唐朝的日本僧人空海大師的侄子。公元853年,圓珍入唐,先后在福州開元寺、天台山國清寺、長安青龍寺等地修學。公元858年,圓珍攜帶大量經卷、道具等回到日本,被尊為三井寺第一代主持,並成為天台宗寺門派創始人。

  圓珍在唐朝求法期間,受到各界人士熱情接待。回到日本后,圓珍與唐朝商人保持密切往來,接受他們不斷從大唐帶回的經書等。68歲時,他收到國清寺清觀法師寄去的詩篇:“睿山新月冷,台嶠古風清。”圓珍的親身經歷以及他和唐朝人士的往來信件等,成為中日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証。

  據福家俊彥介紹,三井寺歷史上多次遭到焚毀,與圓珍相關的大部分文物都已損毀丟失,兩封“過所”卻歷時千年保存至今,堪稱奇跡。他說,每當危急時刻,三井寺的每一代保管人都會千方百計保護好圓珍帶回的這兩件“過所”。

  行走在擁有1300年歷史的三井寺中,能感受到濃厚的中國文化氣息。這裡的唐院,是圓珍從唐朝回國后為收納經書等修建的廟宇﹔三井寺藏經閣“一切經藏”佛龕內刻有中國著名佛教人士傅大士的雕像。64歲的福家俊彥是唐詩愛好者,寺院茶屋內懸挂著他用毛筆書寫的唐代詩人李白詩作《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福家俊彥認為,包括兩封“過所”在內,圓珍留下的諸多文物見証著日中兩國悠久的交往歷史,有助於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理解。他說:“文物不應該隻用於保存收藏,更應該用來啟發后人。希望大家都來看看這些文物,在了解歷史的基礎上加強交流。這些文物述說的歷史一定會對日中雙方增進了解、共創未來發揮積極作用。”(楊光 王子江)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