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州市

保山市加快農村“客貨郵快”融合發展

快遞上公交出城又進村

2023年06月09日08:42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保山開往施甸的“郵政+客運”

保山開往施甸的“郵政+客運”。

近年來,保山市搶抓創建全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示范縣”的機遇,不斷完善縣鄉村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探索出一條“交郵融合、客貨共享”的新路子。保山市郵政管理局按照先易后難、典型示范、分類指導、逐步推進的原則,做好分析調研,加快農村“客貨郵快”融合發展。

因勢利導,完善農村寄遞業務

2017年底,保山市鄉鎮郵政快遞服務覆蓋率達100%,實現了鄉鄉通快遞﹔2018年底,提前實現884個建制村通郵率、服務達標率兩個百分之百﹔2019年以來,為加快落實國家、省郵政管理部門“更貼近民生七件實事”,在全市建制村通郵達標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快遞進村﹔2022年底,快遞服務覆蓋全市884個建制村,實現村村通快遞、39個抵邊自然村全部通郵目標。

隨著保山郵政服務渠道不斷延伸,該市在部分客運站點拓展快遞業務,加載快遞便民服務站。潞江、芒寬、丙麻、瓦窯等客運站內設立快遞公司代理網點及倉儲場所,充分利用鄉鎮客運汽車網絡打造快件郵件快捷配送,快件捎帶、配送取得實質性進展。快遞企業利用遍布鄉鎮、“四位一體”的交通客運場站和覆蓋城鄉、四通八達的客貨運輸資源,採取直銷網點加盟、代理等多種形式,融合縣鄉村三級農村服務站點、農產品運輸、小件快遞及分銷商品捎帶,完善農村寄遞業務。

為整合鄉村快遞物流資源,快遞企業聯合交通運輸部門以統一規范建設、統一安全生產制度、統一運輸“三統一”為目標,建成昌寧縣卡斯鎮、漭水鎮,騰沖市固東鎮、滇灘鎮、新華鄉、蒲川鄉,龍陵縣鎮安鎮、龍江鄉等10多個鄉鎮級快遞物流電商綜合服務中心,讓“客貨郵快”便民惠民。

融合發展,提高物流水平

為穩步推進“郵政+客運”,保山市郵政管理局先后協調資金160多萬元,在郵件處理中心建成保山市、隆陽區兩級物流倉儲配送中心﹔在施甸縣建成物流倉儲中心,搭建“郵政+快遞+客運”合作平台,吸引多家快遞物流運輸企業入駐。依托服務網點、便民服務站和村級綜合攬收點,建成“一張網滿足三個層次”的網絡體系,打通縣鄉村三級寄遞渠道,無縫承接快遞進村工程。

保山交通運輸集團與縣(區)郵政公司合作,在全市50條鄉村客運線路中初選2至3條、市縣線路中1條,將各縣(市、區)鄉鎮快件分撥點設為郵政處理中心甩點直投點,提高了郵件交接效率,壓降了投遞成本。

目前,全市建成279個“快郵驛站”,覆蓋260多個建制村,有效解決快遞“最后一公裡”攬投問題,節約鄉村群眾出行成本,讓老百姓購物不出村、銷售不出村、生活不出村、金融不出村、創業不出村,極大提高了農村物流現代化水平。

隨著新型電商業態的發展,保山珠寶玉石、石斛、咖啡、水果等農特產通過快遞網絡銷往全國,各種消費品也源源不斷下沉進入農村,通向農村的“客貨郵快”打通了快遞從鄉鎮到村庄的“最后一公裡”。

保山市郵政管理局創立品牌深化融合,提高農村“客貨郵快”融合效益,為農村生產生活和消費升級提供有力支撐。保山交通運輸集團注資1600萬元,成立了雲南虹昌快遞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打造出本土快遞品牌——虹昌快遞。虹昌快遞主要從事省內快遞業務經營,重點拓展村級末端。

保山郵政依托虹昌快遞,整合“雲嶺快運”等資源,啟用“虹昌之家”快件管理系統,補齊快遞服務無覆蓋、覆蓋弱等短板,打造集客運旅游、物流配送、冷鏈倉儲、郵政快遞等多種服務功能於一體的綜合運輸服務站,實現“客貨郵快”深度融合,形成縣縣有中心、鄉鄉有網點、村村有服務。

共享共贏,助農產品外銷

目前,保山郵政有效聚合客運、公交、郵政三大板塊,實現深度融合、共享共贏的“客貨郵”融合發展模式,逐步建立起“一鄉一品”“一村一品”體系,帶動特色農產品出村外銷。截至今年4月,全市共建設村級網點450個。

目前,保山已開辦郵政服務營業場所93處,其中城市15處、農村78處。共有12個快遞品牌826個網點,其中持有快遞經營許可証企業26個、分支機構390個、末端網點410個,駐村設點458個﹔郵路總條數103條,農村郵路32條,農村投遞路線287條,完善了物流基礎。

騰沖固東郵快綜合服務中心被列為交通運輸部交郵融合發展典型案例﹔騰沖市“交郵商跨業融合”項目入選交通運輸部首批農村物流服務品牌。全市鄉鎮以當地交通運輸和郵政快遞企業為依托,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全面開啟“客貨郵快”服務新模式。

下一步,保山郵政將積極主動對接財政、交通、商務、供銷、建設規劃、農業農村等相關部門,因地制宜、統籌規劃,破除行業發展瓶頸﹔全力協調整合農村客運、物流、郵政、網絡購物、旅游、農業等資源,構建共建共享新機制,著力解決縣、鄉、村農村物流發展瓶頸,實現跨部門共建共享、跨行業聯營合作發展,建設縣、鄉、村信息化平台,逐步實現寄遞信息化、運力信息化和配送信息化,鼓勵電商、交通、供銷與郵政、快遞企業合作,構建市、縣、鄉、村四級農村更加完善的寄遞服務網絡。(李建國)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