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資源大省書寫綠色發展新篇章

2023年04月17日08:44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雲南:資源大省書寫綠色發展新篇章

復興號動車組停靠在中老鐵路墨江站。陳暢攝/光明圖片

雲南怒江福貢縣老姆登村怒族婦女在採茶。張勇攝/光明圖片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高質量發展】

動植物王國、有色金屬王國、世界花園……這些都是戴在紅土高原上的王冠。如何變資源優勢為發展優勢,為邊疆民族地區的雲南插上高質量發展的翅膀?

近年來,雲南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發揮資源優勢,圍繞“三年上台階、八年大發展、十五年大跨越”的“3815”戰略發展目標,大力發展資源經濟、口岸經濟、園區經濟,深入實施產業強省戰略,以創新驅動產業綠色發展,全面推動雲南產業高質量發展。近日,記者深入雲南工業園區、邊境口岸、鄉村茶山,感受雲南一、二、三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脈搏。

1.科技創新賦能傳統產業煥新

雲嶺大地有著豐富的有色金屬和中草藥資源,雲南人將其創新地做成了有高科技含量的大產業。

“洗發水能讓頭發蓬鬆,蛋糕烤完后能和蛋糕紙分開,這都是因為離型劑的作用,而離型劑就需要我們生產的催化劑。”在昆明高新技術開發區貴金屬新材料產業園,貴研化學材料(雲南)公司副總經理馮洋洋在車間向記者講述“瓶瓶罐罐”的大學問,“這種催化劑位於有機硅產業鏈的下游,經過我們的研發,已經實現進口替代。”目前,該催化劑在國內有機硅行業的市場份額已經佔到50%左右,2022年銷售額約62億元。

走進釕金屬生產車間,機器隆隆作響,基本不見工作人員的身影。馮洋洋說:“以前機器需要人工操作,現在結合我們自身以及國外引進技術,形成了生產線的自動化設計,每年釕金屬的加工量可達10噸,佔全球釕產量的三分之一。”得益於高科技和較完備的產業鏈,該公司在疫情防控期間也實現了穩步增長,年利潤增長率在20%以上,稅收2388萬元。

昆明高新區在有色金屬、稀貴金屬新材料領域,先后集聚雲銅股份、雲錫股份等骨干企業30多家,累計取得科技成果1000余項,產業水平和規模均居全國領先地位,成為雲南省優勢型先進制造業集群。

雲南的高等植物佔全國高等植物總類的60%,這些神奇的植物在生物醫藥領域發揮著獨特的功效。“2022年,我們在鉑類抗腫瘤藥物方面通過省級立項並獲得約2000萬元科研經費支持,這對打造鉑類抗腫瘤藥新高地具有重要意義。”雲南植物藥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2022年,昆明高新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榮登賽迪顧問2022年全國“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榜。高新區生物醫藥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連續2年被工信部認定為四星級。

走進位於雲南宣威經開區的全球首家液態金屬科技館,導熱膏、巨晶玻璃、醫用外固定支架等科技產品十分搶眼。

“從現在電子產品對散熱的需求上看,我們的導熱膏可以說是目前全球最好的上市產品之一。”雲南中宣液態金屬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澤俊說。

依托雲南這一“有色金屬王國”,一批批新興科技產品在宣威經開區落地生根。年產200噸的液態金屬制備及系列產品生產線、360余項授權專利、20余項轉化成果……2022年雲南中宣公司實現產值3.6億元,稅收1780萬元。該公司以商招商,還從廣東為宣威引進巨晶玻璃、成亮合金兩家下游企業,形成產業鏈,以產業集群拉動地方經濟發展。

2.綠色經濟成為產業集群關鍵詞

綠色能源、綠色產品、循環經濟,是雲南曲靖市打造產業集群的關鍵詞。

2022年,曲靖經開區在國家級經開區排名中實現53位的躍升。“我們圍繞硅光伏和新能源兩大產業,先行先試‘先建后驗’‘容缺審批’等創新政策,當好企業的‘貼心管家’。”曲靖市經開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

“在曲靖經開區一個投資近20億元的項目,半年內能夠建成投產,這給了我們莫大的信心。”曲靖市德方納米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昭沛說。2019年以來,深圳市德方納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僅用4年時間,就在曲靖連續建設6個項目,投資近200億元。

“自我們入駐曲靖經開區以來,曲靖當地工業增加值有了很大提升,雲南水電等綠色能源為我們綠色低碳發展再添動力。”王昭沛說。每年德方納米在科研領域投入3億~5億元,已有140多個專利。目前,德方納米儲能電池壽命可達30年,動能電池壽命可達15年,在正極材料領域走在世界前沿。

走進曲靖晶澳光伏基地,拉晶車間5G機器人來回穿梭,線切車間高速運轉。隆基、晶澳、陽光三大光伏龍頭企業的引進,為經開區招商引資吃下“定心丸”。“從多晶硅到單晶硅,從切片到光伏發電產品,我們實現全流程生產。”經開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

如今,產業集群正成為曲靖市高質量發展的先鋒。在沾益區花山工業區,172米高的精餾塔直入雲霄,蔚為壯觀。2021年,雲南能投的40萬噸有機硅項目在沾益工業區建成投產,收集曲煤焦化、大為制氨等本地企業產出的氫氣、蒸汽等,實現循環利用。“以前,這些廢氣都直接排到大氣中,既浪費資源也污染了環境,現在全部回收使用,綠色環保。”沾益區工信局相關負責人張萬廣說。

在沾益,還坐落著世界最大的陽極碳素單體工廠,年產能約90萬噸。“我們的碳素生產線在全國同行業中是最先進的,所有工序可以智能化、自動化運轉。”雲南索通雲鋁炭材料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楊曉平說,“以前90萬噸的年產至少需要2000名工人,但現在800多人就夠了。”

“這裡離我們的原料與銷售產地都很近,沾益的石化、煤化工業企業為我們提供石油焦、瀝青等原料,雲南電解鋁產業可幫我們解決銷路,極大降低成本。”談及為何斥資27億元在沾益區建工廠,楊曉平解釋說:“我們每年將1.5億立方焦爐煤氣用管道運輸過來,將這些廢氣全部回收利用,實現循環經濟。”

“以前走進沾益工業區,處處都有難聞的氣味,現在工廠的三廢都回收利用了,工業區的空氣都很清新了。”張萬廣十分感慨。

3.產業融合走出富民興村新路子

陽春三月,西雙版納景洪市大渡崗鄉,6.5萬畝茶園順著山勢綿延,一望無際,青翠欲滴。

“我們通過套種曇花樹、木棉花樹等對茶園水質有改良作用的樹木,提升改造茶園生態環境及茶葉品質。”大渡崗鄉鄉長王旭君告訴記者,“茶園森林化改造實現了生態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干毛茶每公斤價格從10至50元漲到了千元。”

在萬畝茶園核心區,71歲的茶葉專家李正行熱情地向記者介紹大葉種名山名茶科普園,“大渡崗的土壤、雨量、氣溫適宜,我們引進老班章、老曼峨古茶等百余個雲南大葉種優質良種,通過科學選育優良品種向茶農推廣種植,增加廣大茶農收入”。

大渡崗鄉正在以萬畝茶園為依托,推動普洱茶一、二、三產融合示范項目發展,助推綠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渡崗鄉今年以來大約接待游客30萬人,成為西雙版納農旅融合發展的縮影。

作為普洱茶的主產區,2022年西雙版納茶葉種植面積達143.14萬畝,農業產值53.93億元。為推動茶葉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西雙版納加大市場主體培育,新培育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勐海茶廠,已發展為集原料種植、加工、研發、銷售及茶文化推廣於一體的綜合型全產業鏈茶企。

在勐海茶廠生產車間裡,數字化集群烘房、成型工業機器人自動化壓茶等科技設備高效運轉,自動化清潔生產提升了茶葉品質,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我們先后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和微生物研發中心等,每年將銷售收入的3%以上投入研發,累計獲得有效授權專利177件。”雲南大益茶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曾新生說,“普洱茶研配技術等先進技術的研發,推動了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目前勐海茶廠產值達26億元。”多年來,勐海茶廠收購區域覆蓋西雙版納、臨滄、普洱的16個縣,帶動當地茶農走上了致富路。

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讓種養業掙錢,成為雲嶺鄉村特色產業的首要選擇。

“小糯玉米果穗小巧,口感甜糯。通過電商合作,實行訂單式種植,農民每年每畝增收3000元以上。”西雙版納傣鮮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廖夢夢說。小糯玉米產業是西雙版納近年崛起的新興產業,在破解耕地“非糧化”難題的同時,提升玉米附加值,增加村民收入。2022年,西雙版納種植小糯玉米6萬畝,實現農業產值1.68億元。

西雙版納茶飄香,宣威火腿走四方。記者走進宣威一間發酵了3年的火腿庫房,陣陣濃郁的鮮香扑面而來。宣威火腿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管升闊說:“目前我們還開發鬆露火腿等高端產品,並以火腿月餅、鮮花餅等多形態打開更為廣闊的市場。”

有千年歷史的宣威火腿產業近年來快速發展,目前,2022年全市火腿產量6.9萬噸,產值105億元,銷售份額位列全國火腿行業第二。宣威正在建設宣威火腿產業園,入駐企業16戶,通過引進先進設備和集群發展,向標准化、高端化方向發展。

據了解,2022年,雲南第一產業增加值4012.18億元,高於全國0.8個百分點,居全國第5。雲南農業正在推進建設4個產業集群、5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43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今年雲南將在現代設施農業、農業科技創新、綠色農業等方面重點發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張勇 徐鑫雨 本報見習記者 阮紫嫣)

(責編:木勝玉、徐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