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思茅:晝與夜的堅守 隔離不隔溫暖

面對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隔離酒店是防控的前沿陣地,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重要場所,也是隔離人員臨時的“家”。
位於普洱北收費站附近的某隔離酒店,是普洱市思茅區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之一,該隔離酒店190個房間,自10月4日啟用以來,思茅區水務局抽調5名工作人員長期堅守,與區醫院、鄉(鎮)衛生院及鎮沅增援的8名醫務人員和酒店員工組成了一支35人的隔離專班,負責隔離人員的健康管理和生活起居。他們24小時不間斷守護,筑起了疫情防控的“堡壘”。
堅守抗疫一線。王梅攝
10月4日啟用的當天,專班成員當即進行緊急培訓,清點防疫物資、搭建帳篷、布置隔離用房、申領醫療物資、一日三餐的飲食安排及配送,一切都緊鑼密鼓地進行著。“由於酒店辦公設備有限,臨時從單位搬來了打印機和電腦,當天送來100多人需要隔離,又從單位抽調10名工作人員協助做好隔離人員的信息核對、登記、錄入等工作。”負責該隔離酒店的負責人張友芝介紹,雖然當時情況很緊急,很多工作人員都是第一次參與,但大家齊心協力,嚴格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開展各項工作。
工作專班分協調組、醫護組、安保組、餐飲組、監督組、消毒保潔組等,具體負責防控消毒、健康觀察、信息聯絡、維持秩序、后勤保障等服務工作,同時建立台賬,對特殊群體按照年齡狀況、健康狀況等進行精准識別,做好重點標注、開展精准服務。
堅守抗疫一線。王梅攝
酒店隔離人員較多,他們中有孕婦,有幼童,有老人,還有病人,隔離專班結合實際情況,隨時關注病人動態,飲食方面做到葷素搭配,讓大家吃得可口,住得舒心。
“剛來的時候,有的隔離人員情緒不穩定,拒絕隔離,鬧著要回家,我們認真細心做好隔離人員的安撫工作。我們相信,隻要把他們當成親人一樣,他們也一定會理解支持我們的工作。”張友芝和專班的其他成員常常都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為隔離人員做好心理疏導和最新疫情防控政策宣傳解讀,讓大家消除顧慮。
“謝謝,真的非常感謝這些天的照顧……”10月6日上午,位於思茅區茶苑路的另一隔離酒店外,隔離期滿離開隔離酒店的人們向專班組成員說道。
該隔離酒店9月29日啟用,由思茅區人社局負責,擔任負責人的顏秋玲是一天24小時被手機消息、電話“轟炸”的人,她給隔離人員留了微信及私人電話,每天需要回復幾百條消息,接打上百個電話。對內,要登記錄入每一位隔離人員的信息,安撫隔離人員的情緒,講解隔離政策,解答關切問題﹔對外,要及時將點位整體情況分門別類建立台賬,對接多個部門進行每日數據報送,為各部門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堅守抗疫一線。王梅攝
每天早上天微微亮,大家還沉浸在睡夢中,負責該酒店消殺的工作人員已按流程配好消毒液,他們背起25斤重的消毒桶,從4樓至7樓,從清潔區到隔離區,從戶內到室外,每個角落都不落下。一個流程結束,需要2個多小時,防護服內的衣物已濕透,每天這樣的流程至少重復2次。
“您好,准備做核酸了。”每天早上8點,醫務人員開始敲門採集核酸。從4樓到7樓,80多個房間,一趟下來就是3至4個小時,他們上午採集核酸,下午還要動態查房、測體溫,對隔離人員身體健康狀況,做到隨時掌握、隨叫隨到,直至晚上隔離人員入睡。
“每天隻要睜著眼睛幾乎都在回復信息,什麼時候能解除隔離?什麼時候能回家?類似的問題每天都要重復很多次,我們也能理解隔離人員的心情,都是盡可能地滿足大家的需求,做好答疑解惑。”顏秋玲和專班的其他成員都會在解除隔離后,為隔離人員開具《集中隔離醫學觀察解除告知書》,辦理推送社區管理的諸多手續,並叮囑他們解除隔離醫學觀察后仍需進行4天居家健康監測。
10月7日晚上10點,一架航班落地,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乘坐本趟航班的所有旅客均需進行集中隔離。夜色茫茫,位於思茅區茶苑路的另一隔離酒店早早做好准備,當旅客到達隔離酒店后,迅速做好隔離人員信息採集,體溫檢測和辦理入住等工作。
“我們要隔離幾天?用餐要怎麼辦……”面對一個個疑問,該隔離酒店負責人謝維清耐心地和大家做著解釋工作:“大家入住酒店后,就會加入酒店的微信聯絡群,所需必備生活物資都是通過微信群反饋給酒店工作組,工作組會根據需求為大家服務。”
凌晨1點,隨著最后一名隔離人員辦理完入住手續后,醫務人員普圓思、付瑩結束了這一整天的工作,她們是倚象鎮衛生院的醫生,這是她們第四次參與隔離酒店專班工作,作為90后的她們,還是父母眼裡的孩子,但卻扛起了堅守一線的工作責任,奮斗的青春最美麗,她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使命和擔當。
“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思茅區各級干部聞令而動,建立健全隔離酒店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機制,定人、定位、定責’,匯聚勠力同心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負責全區隔離酒店隔離管控工作的思茅區衛生健康局副局長張晨介紹,全區備用27個隔離酒店,已經啟用的酒店都明確了一名科級干部任隔離點點長,凡是有隔離管控任務,隔離點點長第一時間到位,立即組建隔離點工作專班,開展專班小組培訓,嚴格規范開展工作,確保隔離管控萬無一失。
集中隔離點上,工作專班人員在做好常規管控的同時,對“老、弱、病、殘、孕、幼、貧”隔離人員,做好細致暖心的服務。他們舍小家為大家,通宵達旦、連續奮戰,他們是直面生死的“天使白”、沖鋒在前的“黨員紅”、堅守一線的“熒光綠”、勇挑重擔的“志願紅”……無數種色彩,正暈染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感人畫卷。(王梅 思茅區融媒體中心供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