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廣南:群眾當“老板” 干部拿“年薪”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以當地工作、資源要素實際為出發點,以干部“年薪制”為突破口,通過以點帶面,圍繞村民自治推進“年薪制”管理機制,激發農村基層組織內生動力。打造出以者兔鄉者媽村委會裡奪村民小組為典型的先行示范亮點,助力全縣鄉村治理謀新招,人才振興出新篇。
在“薪”字上下功夫,“薪”干部有新激勵
“群眾籌資給村干部發工資,通過村規民約形成制度后,待遇比原來漲了一大截,還能和村集體經濟收入挂鉤,現在大家的干勁更足了。大家都說山坳坳裡也出了個‘CEO’,拿上了‘年薪’。”者兔鄉者媽村委會裡奪村黨支部書記李賢潘干勁十足。
為解決村組干部待遇低、不干事等問題,廣南縣通過從物質保障激勵和聲譽激勵兩方面入手,以黨建引領村民自治為核心,適當改善村組干部待遇,創新提升激勵機制水平,既對外有效吸引高素質人才加入村組干部隊伍,又對內激勵在職村組干部奮發有為。一手抓村集體經濟挂鉤待遇提升,一手抓評優評先榮譽評定傾斜,兩手抓兩手硬,充分挖掘人才資源潛力。通過以者兔鄉裡奪自然村為試點,整合下轄7個村民小組,447戶2108人群眾和黨員29名力量。探索實施“年薪制”選評干部制度,並由村民大會商定納入村規民約,村民每人每年自願出資17.63元籌集“年薪”,年底由村民大會對村民遴選出來的總組長、副總組長和小組長進行評議,以評議成績評定干部待遇“年薪”。截至目前,裡奪村共開展9次評議大會,369名村干部參與評議,評議總組長薪酬每年2萬元、副總組長每年1.8萬元、小組長每年最高薪酬達6800元,吸引外出創業返鄉人才4名擔任村組干部,助力家鄉發展。
在“制”字上做文章,“薪”干部有新作為
“‘年薪制’實行以來,村裡干部的面貌確實不一樣了。不僅更加主動為村裡的產業發展、衛生環境、村容村貌出謀劃策,特別是在全村杆欄式民居保護上,專門組織成立了消防用水管理隊,集資20余萬元,鋪設消防管道,解決了我們的安全隱患。”裡奪村村民李賢書豎起了大拇指。
而這只是廣南縣村干部“年薪制”探索成果的一個縮影。通過結合全縣最大的壯族聚居村寨和壯族歷史文化保護村的實際,廣南縣者兔鄉將“年薪制”與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等“一約四會”相結合,實行村組干部帶頭執行各項制度,帶頭想事、議事、干事,實現制度管村、制度管人,規范村內秩序的同時,打造成為全鄉在產業發展、群眾團結、鄉風文明、合作致富、民居保護示范村。近年來,通過充分發揮黨員模范作用,積極帶頭參與村庄建設,帶領群眾通過投工投勞的方式,累計投入資金800余萬元,實施進村道路改擴建、進村橋梁、村內道路擋土牆、衛生廁所、環村路建設、村內道路硬化、庭院硬化、消防設施、活動室、活動廣場、路燈、排水溝等一系列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極大改善了村居民風,提升了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
“群眾事、群眾議,群眾定、群眾辦,群眾籌、群眾管,‘年薪制’干部既是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也是基層自治群策群力的有益探索,在引領產業發展、村庄治理上作出了成績,贏得了群眾認可。”者兔鄉黨委書記劉玚懇切地說道。
在“育”字上出實效,“薪”干部有新力量
“干部的‘年薪’不光要‘拿得住’,還要‘拿得穩’。待遇提高了,工作實效也要同步跟上。針對“年薪制”村干部,我們通過以考核激勵為導向,壓實工作職責,管育結合,讓‘薪’干部們真正發揮出新力量。”廣南縣委組織部組織科科長張定亮說道。
為鼓勵村(社區)干部干事創業,廣南縣還重新修訂了《廣南縣村集體經濟管理辦法》,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年度要求以上的,可安排部分資金用於基層組織運行補助經費和村干部創收獎勵﹔根據《廣南縣村(社區)“紅旗村”爭創活動實施方案(試行)》的規定,村(社區)還可以開展爭創“紅旗村”活動,每爭創到1面紅旗,所在村(社區)每個干部可獲得每月200元到300元不等的績效補貼﹔為加強管理,廣南縣制定下發《廣南縣村(社區)干部管理辦法(試行)》《廣南縣加強村(社區)干部管理的十項制度》,對村(社區)干部日常工作、考勤、請銷假精細化管理,村(社區)干部考核工作由鄉(鎮)黨委具體負責,不搞平均分配,考核結果作為村(社區)干部評先評優、績效考核獎勵兌現、進退留轉的重要依據。
廣南縣通過積極落實村級干部隊伍改革制度,探索“年薪制”“大崗位”制相匹配的干部管理辦法,讓“年薪制”干部與村民小組黨支部班子實現“一肩挑”。鍛造過硬隊伍,抓好帶頭人隊伍建設,加大從大中專畢業生,返鄉創業青年、退伍軍人中發展黨員力度,把更多優秀黨員充實到“年薪制”干部中來。(朱虹余、劉文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