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33年 一名園林綠化者經歷了什麼

人民網記者 程浩 徐前
2022年09月16日08:53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和周金萍聊天,或許是長時間和園林綠化打交道,年過知天命的她散發出一種雲淡風輕的氣質。

講起當初為何選擇與植物打交道,她的回答帶著明顯的時代烙印:“上世紀八十年代和現在不一樣,填飽肚子是第一需求,就想考一個大學,畢業后有份體面工作。”

這份工作后來在很多人看來並不體面,周金萍曾在工作時親耳聽到有家長教育孩子:“你以后要好好讀書,不然就隻能像她一樣,干這種工作。”甚至她的父母也不理解。

周金萍(右三)年輕時和同事合影。受訪者供圖

周金萍(右三)年輕時和同事合影。受訪者供圖

周金萍是雲南省昆明市安寧市城管局園林綠化科的一名工作人員,干園林綠化工作33年的她,見証了安寧市城市景觀的數次更迭。

作為雲南省首批國家園林城市,截至2021年底,安寧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3.2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4.91平方米,當地“推窗見綠、開門見園、四季見花”的城市公園綠地布局正在構建。

美麗家園的建設,離不開數代園林綠化人的堅持與追求,其中自然包括周金萍。

“下地干活”

周金萍家在安寧市溫泉鎮(現溫泉街道),生活在農村的她,小時候下地干活稀鬆平常。可她沒想到,后來上大學,甚至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還要“下地干活”。

兩種“下地干活”有什麼區別嗎?且看。

1987年,周金萍考上西南林學院(現西南林業大學),沒什麼具體目標的她成為該校園林專業的第一批學生。

相比理論,園林專業更側重實踐。實踐就要“下地干活”。

周金萍記得,大學時她曾和同學被安排去玉溪易門的龍泉公園實習一周,主要工作是實地調研后對龍泉公園進行規劃。“當時的龍泉公園隻有一座小房子,一些大樹,水特別清,我們在山裡走來走去,挖這個樹根那個植物的,然后根據調研結果進行規劃。”她說。

帶著“下地干活”的經驗,1989年,兩年專科畢業后,周金萍被分配到位於安寧市中心的百花公園——一個始建於1981年,新中國成立后安寧市新建的第一個公園,開始正兒八經與園林綠化打交道,也從“下地干活”中總結經驗,慢慢成長。

“發明”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安寧城市規模小,街道窄,綠化單一,百花公園附近隻有廣玉蘭、枇杷樹、懸鈴木、雪鬆等品種不多的植物。

來到百花公園后,周金萍從苗木管護做起。她記得,那時剛畢業,公園沒剪草機,剪草、鋤草得用鐮刀、鋤頭,雖說生活在農村,可這些工具用起來還是不順手。特別是鐮刀用著用著鈍了,她不會磨,隻能慢慢學。

“那幾年,手根本不像女孩子的,都是繭子。”周金萍訴著當年苦,臉上卻帶著笑。

更難的是挑糞。“當時給植物澆糞,得一擔子一擔子挑,那種味道,現在想想都受不了。”周金萍說著,臉上表情豐富起來。

公園管護除了辛苦,也有成就感迸發的時刻。

四季海棠,正如其名,四季都可以開花,且花開得很漂亮。周金萍記得,當時為培育四季海棠,可是花了番功夫。“播種四季海棠時,種植土得消毒,如果不消毒,發芽率就低。”她回憶說,當時條件有限,找不到適合的藥物殺毒,她們就給種植土“晒太陽”,試著用陽光殺毒,可晒了半天,發芽率仍不高。

咋辦?左思右想,周金萍想到用公園食堂的蒸鍋蒸種植土,用蒸汽殺菌,說不定效果好。

效果果然不錯,四季海棠的發芽率一下子提升了。周金萍說,這套殺毒方法此后一直在百花公園沿用,直到有合適的藥物出現。

“護短”

是什麼時候愛上這份工作的,周金萍說不清。“可能是從‘護短’開始吧。”她說。

怎麼理解呢?她舉了個例子:就像一家人,平日父母看不慣孩子這個那個的,突然有一天,有人說孩子不好,被父母聽到了,就會不自覺地“護短”。

“就是這個道理!”周金萍笑著強調。

她記得好幾次父母和她說:“你本來就是從農村出來的,好不容易有個工作,到頭來還是干農村的活計。”周金萍聽著,心裡不好受。 

在公園澆水時常遇到大人帶著小孩玩,她曾親耳聽到:“你以后要好好讀書,不然就隻能像她一樣,干這種工作。”周金萍又氣又好笑,好想頂回去,“干這個工作怎麼了?不是誰都能干好的!”轉而她又想,不管咋樣,也算對孩子起到了教育引導作用,便釋然了。

人是很奇怪的動物,你越不讓做什麼,他偏要去做。這道理放到周金萍身上同樣適用,別人越說她這份工作不好,她越喜歡,越想對植物品性理解得更透徹。

周金萍(左一)正和其他工作人員打理城市綠化景觀。受訪者供圖

周金萍(左一)正和其他工作人員打理城市綠化景觀。受訪者供圖

“沒有生長過程,花怎麼來?”

后來,周金萍競聘成公園管理人員,雖然和植物直接打交道的時間少了,但時不時她還是會扛起鋤頭,和其他同事一道打理公園。

2007年,安寧市打造特色公園,周金萍和同事從大理引入茶花樹,在百花公園打造了茶花園。一到春節,來賞茶花的游客絡繹不絕。周金萍開心,覺得努力沒白費。

更讓她高興的是,當年,此項引種栽培技術獲得安寧市科學技術獎技術應用類三等獎。“很有成就感!”她說。

有成就感的事不少。2009年,昆明市要辦第二屆園藝博覽會,安寧設置了會場。為辦好這次園藝博覽會,安寧市抽調有豐富經驗的工作人員進入籌備組,周金萍便在其中。

當時,安寧市要新建一個大的公園作為會場會址,從選址、土地協調、招標、施工到最后開園,周金萍全程參與。終於在園藝博覽會開幕前,一個由水庫改造成的公園——安寧市寧湖公園打造完成,不僅給市民提供了一個游憩場所,也給安寧市增添了濃厚的園林文化氛圍。

看著忙了10個多月,終於開園的寧湖公園,周金萍覺得努力沒白費。此后,有事沒事時,她都會寧湖公園轉轉,或感受著碧波蕩漾的湖景,或在附近找一家餐館,伴著如詩畫卷品嘗美味。

周金萍如今干園林綠化工作已三十多年,和更多人喜歡看植物開花不一樣,她覺得,植物開花時固然美,但不開花時也在儲存養分,“沒有生長過程,花怎麼來?”顯然,這種理念和她多年的從業經驗關系密切,甚至說,這種理念已融入到她的生活中——周金萍家裡也種著植物,逢花開花謝,她很淡然。

這兩年,安寧市對城市綠色品質的追求越來越極致,並率先在雲南省提出“公園城市”建設理念。看著城區的園林綠化從單一到喬灌花草立體式呈現,周金萍很欣慰,“城市越來越美了!”

尚有幾年退休,周金萍想在園林綠化崗位上再奮斗幾年。去年,她參與編寫《安寧市園林綠化植物名錄》,旨在讓更多植物“走進”安寧,裝扮安寧。“類似的事,退休前,我還想多做一些。”她笑著說。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