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

特色生態養殖 助力產業升級

本報記者 沈靖然
2022年09月15日08:4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特色生態養殖 助力產業升級

步行山間,聲聲雞鳴穿林而來。在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三寶街道林下爨雞養殖場,成群結隊的雞群正在茂盛鬆林間覓食。走近細看,這種雞和市面上常見的品種大有不同,雞冠呈復合冠,如花朵簇擁。“這是曲靖的本地雞種爨雞,又叫花冠雞。”養殖場負責人宋長勝介紹,他承包的鬆林養殖面積達1200畝,年出欄量3萬羽,“產品主要賣往上海、廣州等地,每隻雞的批發價就達到320元以上,精品蛋能賣到10元一個,而且供不應求。”

千畝鬆林裡,雞群順著搭在鬆樹間的樹枝“階梯”踱步登高,竟能爬上枝頭嚼食鬆針。宋長勝說:“除了飼料,鬆林裡的虫卵、野菜、野草都是雞群的食物。低密度生態養殖提高了雞肉品質,也能賣出更好的價格。”

養殖場內,工人用手推車將收集到的雞糞往遠處一間平房裡運,隨后投放到房間內一個面積十幾平方米的池子裡,作為池中黑色小虫的食物。2020年,在麒麟區農業農村局畜禽改良站的指導下,宋長勝引進養殖了一批黑水虻,盡管每公斤虫卵售價高達1000元,他卻一點也不心疼。“黑水虻成虫蛋白質含量高,是優質的飼料,爨雞食用后,產蛋率能提升15%。”宋長勝介紹,平均1公斤黑水虻幼虫可消耗4公斤的雞糞,最后孵化成400公斤的成虫,營養價值可抵約1500公斤的苞谷飼料,約合4500元。靠著養殖黑水虻,養殖場每年可節省10多萬元的飼料費用。

過去發展畜禽養殖,糞便污染是一大問題。如今宋長勝的養殖場能形成這樣的良性循環,得益於麒麟區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項目共改造升級83個規模養殖場,建設76個村級糞污收集處理中心,其中包括兩個黑水虻養殖試驗示范基地,使得全區大型規模養殖場處理糞污配套率達100%,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5%以上。

在麒麟區茨營鎮泥石沖畜禽糞污利用中心,從區內各養殖場運來的畜禽糞經過翻耙攪拌作業后,與秸稈、腐殖土等原料一起進行堆捂發酵,年產出有機肥1000噸,每年節約生產成本100萬元以上。“過去大家避之不及的畜禽糞,如今可都是寶貴資源!”麒麟區農業農村局畜牧獸醫科副科長張榮介紹,糞便經過二次利用實現種養循環,在提升農業效益、降低成本的同時,也降低了養殖污染。

“2021年,麒麟區畜牧業總產值達36億元,其中生態養殖的比重就超過1/3。”麒麟區農業農村局局長李坤對未來充滿期待,“下一步,我們將大力發展生態養殖,持續推進畜牧產業升級提檔,為鄉村振興提供產業支撐。”

《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15日   第 14 版)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