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職級“能上能下”成為口號

干部能上不能下,是長期困擾干部隊伍建設的焦點問題。近年來,隨著新的政治生態逐步形成,職務職級並行全面推行以來,一些干部怕擔責任、怕惹事端,奉行“職務多干責重、職級少干責輕”“多勞不多得、少勞不少得”“隻要不出事、總有出頭日”等消極懈怠思想,助長了“混日子”“熬級別”等不良之風,影響到了內部團結和工作質效。因此,推動職級“能上能下”落到實處,是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建功立業的重要舉措。
要守正創新、先行先試,讓“下之有據”落到實處。要保証把合適的人選上來、推上去,把不適宜或不勝任現任職級的干部識別出來、比下去,關鍵在於制定一套“可依可循”的制度機制。要對照相關法律法規,把敢不敢擔當、願不願做事、能不能干事作為職級晉升的重要標准,針對本地區本部門本領域干部隊伍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制定工作措施及正負面清單,立明規矩破除“潛規則”,將能上能下的動態調整機制行為化、標准化、具象化,明確哪些情形該“上”、哪些情形該“下”,哪些情形“下了還能上”,讓熱衷於“躺平”“佛系”“一心退二線”的干部有畏懼、有約束,從制度保障上做到“能上能下”,推動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鮮明選人用人導向。
要壓實責任、破舊立新,讓“下之有理”落到實處。知事識人方能知人善用,推動職級能上能下既要各級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更需要各級黨委(黨組)同向發力,為干部“精准畫像”,把好職級晉升的“出口關”和“入口關”。要運用好公務員平時考核、年度考核以及干部在面對日常工作和在急難險重任務時的表現,一人一檔建立干部實績檔案適時更新,掌握好領導干部的一貫表現,實現職級晉升有憑有據,從根源上破除以印象識人及論資排輩、平衡照顧、“人人有份、到點就升”的“好人主義”做法,讓職級晉升不比資歷比能力、不比職務比服務、不比人際比實績,提高職級晉升公信度,從習慣改變上做到能上能下,突出重擔當、重實績、重實干的鮮明導向。
要疏通思想,暢通渠道,讓“下仍有望”落到實處。推動職級能上能下,特別是“能下”是一個時代課題,核心要求是讓“掉隊”的干部緊跟上來,因此,必須要推動“下仍有望”落到實處,堅決避免“一棍子打死”。一個方面,要壓實一把手的責任,堅決破除“老好人”思想和能上不能下的官場理念,從源頭上加強制度執行力度﹔另一方面,制度措施制定后要加強政策解釋和宣傳,讓“下”的問題不再尖銳和敏感,讓干部保持平常心正確對待能上能下﹔最后,要強化干部的教育管理,對“下”的干部加強心理疏導及后續跟蹤考察,深入挖掘“下”仍有為、“下”亦出彩的典型案例,營造“下仍有望”的良好氛圍,從作風轉變上做到能上能下,不讓老實人吃虧,投機者得利。
推動“能上能下”深化、轉化、常態化,需要組織部門立足實際、守正創新、對症下藥、靶向治療,用實際行動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建功立業。( 許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